翻新时间:2023-05-06
口语交际《詹天佑》课堂教学片段实录和点评
(本节课开始让学生反复读书,然后小组讨论交流,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最后学生向老师汇报,便开始了下面的教学环节。)
(学生争先恐后,自由发言)
生:我从文中第4、5段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因为詹天佑不怕困难,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开凿居庸关隧道,采用从“两端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开凿八达岭隧道又采用了“中部凿井法”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师板书:两端凿进法中部凿井法
生:我还从文中第6段看出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师。因为詹天佑设计了“人”字形线路,使火车巧妙的爬上了陡坡。
师板书:设计“人”字形线路……
师:大家的理由都很充足,可见我们同学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分组学习,每组推选出一位代表扮演“詹天佑”向“工程人员”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学生在本子上一边画图,一边解说。教师巡视。)
[评析:该教学片段为“读书汇报”,学生已通过“汇报课文主要内容”的口语交际过程,对课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能够做到对课文内容心中有数。此时,我创设交际情境,让同学扮演“詹天佑”向“工程人员”解说自己的设计方案,进一步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以形成本课口语交际的又一个高潮。]
师:现在有哪位同学扮演“詹天佑”开始向“工程人员”解说自己的方案。
(一学生走向讲台,面向大家。)
“詹天佑”:大家好!近几天的工作非常劳累,大家辛苦了!(作拱手状,众笑)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居庸关的情况,并画一张简图,便于同志们施工。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画一高山)
我想采用从两端向中间凿进的办法,(画→←)这样施工会缩短工期。同志们,有什么意见吗?
“员工们”:没有!
师:(鼓掌)讲的真好!
“詹天佑”:大家好!(招手)今天把大家召集在一起,是和大家商量一下八达岭的开凿情况。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画八达岭)所以,我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画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画←→),外面两端也同时施工,(画→←),这样能够把工期缩短一半。同志们,你们认为这样的方法可行吗?
“员工甲”:詹总,能不能多打几口竖井,增加多个工作面,这样不是能更快的缩短工期吗?
“詹天佑”:这位员工提出再多打几口竖井,这个办法大家认为如何呢?
“员工乙”:我觉得多打几口竖井不合适,原因有二:一是我们国家非常贫穷,当时的国力很难承受;二是这样会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
“员工丙”:我也认为不合适,几口竖井加起来的长度都会超过两端凿进的长度,这样,人力、物力、财力不是白费了吗?哪如就从山顶打一口井呢?
(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
师: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老师真是大开眼界,从中受益匪浅。的确,八达岭隧道太长了,我们的测量设备也很落后,如果仍用“两端凿进法”开凿,容易产生误差,在中间对接有困难,如果多打几口竖井,我们的人力、物力、财力又实在有限,所以还是用“中部凿井法”比较理想,大家明白了吗?
生:(异口同声)明白了!
[评:尊重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是进行口语交际的根本保证,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这就形成了学生想说、乐说、会说、敢说的氛围。这样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有一学生踊跃走向讲台,面向大家)
“詹天佑”:各位员工,大家好!经过长时间的昼夜奋战,我们成功的开凿了居庸关和八达岭的隧道,但是,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怎样才能使火车爬上陡坡呢?我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给大家演示一下。(画“人”字形线路图,一边演示,一边解说)
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面推。过青龙桥,列车就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来推的火车头拉,原来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多了。大家听懂了吗?
“员工们”:听懂了!
师:那么此时,同学们想对詹总工程师说些什么?
(学生纷纷发言)
生:詹总,你的设计真是太巧妙了!实在令人佩服!(伸出大拇指)
生:詹总工程师,你真是技高一筹!为我们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生:詹总,您不愧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将来我也要向您一样,当一个出色的工程师!
生:詹总,您的杰出设计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
生:詹总工程师,您在实践中勇于创新的精神非常值得我敬佩!
……
师:鼓掌
[评:新修订的小学语文大纲在谈及阅读教学时指出,“要避免烦琐多余的内容分析。”“人”字形线路这一重点段落,如果逐句解析,会显得烦琐多余,学生不易感兴趣,,于是,我改变了传统的讲析式教学方法,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创设“詹天佑”向“工程人员”解说工程设计方案的情境,让学生扮演有关角色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使教材中的文字变为学生生动的语言,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说和谈论的“对话”中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口语交际的能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别忘了,加点儿糖
- 我升上四年级了
- 停水不便
- 三十年我们这样走过
- 冬季运动会
- 愉快的一天
- 运动会
- 我学会了滑冰
- 让我最哭笑不得的事
- 家庭见闻
- 我的愤怒
- 第一次期末考试
- 送鸡蛋
- 剪纸花
- 一件幸福的事
- 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方法常见问题及对策
- 广西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
- 配电线路维护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分析
- 防尘网在煤矿掘进工作面中的应用
- 探讨铝土矿基本分析结果与矿石矿物组成的相关性
-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现状调查与土壤管理修复对策的研究
- 分布式新能源储能系统工作原理展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思考
- 浅谈电气控制柜设计及安装调试
- 简要分析煤矿井下供电设备安全管理
- 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
- 耳鼻喉内窥镜技术发展历程概论
- 防非法修改电力监控系统
- 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收费模式探析
- 试论火电厂节能减排实际的主要途径
- 供电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管窥
- 教学质疑:ü上两点能不省略吗
- 《汉语拼音6 j q x》教学游戏
- j q x教案设计四及教学反思
- 《汉语拼音5 g k h》第一课时
- 《汉语拼音6 j q x》发音方法
- 《汉语拼音5 g k h》教学设计
- 《汉语拼音6 j q x》儿歌集锦
- j q x教案设计一
- j q x教案设计三
- j q x教案设计二
- 07汉语拼音(zcs)之教材分析
- 《汉语拼音5 g k h》教学设计1
- 《汉语拼音5 g k h》
- 教学j q x一得
- j q x教学片段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