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日月潭》教学设计

《日月潭》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2

《日月潭》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12个生字,掌握生词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练习默读课文。

3.能听写课后作业中的词语。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默读课文,体会文中在描述中表达出的热爱日月潭,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准确背诵全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学责任

能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并练习默读课文。

一、亮责任

借助汉语拼音读字音,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及它名字的由来。

二、落实责任

1.范读课文,划分段落。

2.指名读第一段

问:日月潭在什么地方?

理解词语:

树木茂盛:树木长得又多又壮。

群山环绕:本课说日月潭周围都是山,潭水在群山怀抱之中。

名胜古迹:有优美风景或古代遗迹的着名地方。古迹,多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建筑物。

3.默读第二段。

问: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提出默读课文要求: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想)

4.齐读第三段。

问:本段写什么时候的景色?(清晨)

晨星:清晨还未隐去的星星。

隐隐约约:本课指看起来不很清楚。

倒映:指天上的星星和岸上的灯光映在湖中。

5.问:这段写了日月潭的哪些时候的景色?

(太阳高照和蒙蒙细雨中)

清晰:非常清楚。和隐隐约约相对。

展现:完全显现出来,让人看。

轻纱:轻飘飘的纱。本课比喻雨中日月潭的景象。

读本段第二句:

问:拿什么比喻什么?

(1)拿轻沙比喻日月潭在雨中的景象。

(2)拿仙境比喻日月潭的周围的景物。

指导。

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6.由于风景优美,许多中外游客都来游览。

7.练习分段背诵。

三、验收责任

背诵课文。

第二节

教学责任

熟读课文,学会12个生字,掌握生词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一、亮责任

学会本课的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熟练读课文。

二、落实责任

1.学生分段读课文。

(读清生字读音,看准字形)

2.复习旧字。

雀急勺健沙

3.学习新字。

省隐约建纱

左中右结构:附

半包围结构:迹

左右结构:称

称独体字:升

上下结构:秀筑照

4.重点指导。

隐:注意右边“彐”横都不出头。

建:注意“廴”的捺要出头。秀:上部最后一笔为捺。

5.扩词

省:台湾省省区省市

附:附近附加附和

迹:古迹迹象水迹

称:对称称职

升:升起公升升旗

隐:隐约隐藏隐蔽

约:相约约束和约约定

照:照相照片照顾

建:建筑建设建国

筑:筑坝泥筑

纱:薄纱纱巾细纱

秀:秀丽优秀秀美

6.指名读词。

三、验收责任默写生字。

第三节

教学责任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本课的所学知识。

一、亮责任通过课后的练习,巩固本课的所学知识。

二、落实责任

1.读P47/2读读写写,理解每个词的意思。

2.听写这些词语。

3.读句子。

4.抄在练习册上。

5.指导背诵。

(1)分段背诵。

齐背分句背自己背分组背齐背指名背

(2)连段分别背诵。

三、验收责任检查背诵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好朋友
童年趣事
我心中的老师
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自我画像
人学狗爬
妈妈,我想对你说
小蚂蚁感动了我
我的爸爸
放大镜与显微镜
读《假文盲》有感
校园的早晨
无字天书
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我国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对策建议
平衡论: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行政法论文(1)
对行政不作为性质的理论研究(3)行政法论文(1)
建立新型决算体系的思考
平衡论:对现代行政法的一种本质思考(3)行政法论文(1)
孔祥熙的战时财政理论与战时财政政策
票据丧失后法律保障的分析
“公共利益”的构成
“公共利益”的构成
西部大开发中的金融政策问题
平衡论:对现代行政法的一种本质思考(2)行政法论文(1)
平衡论:现代行政法的理论基础(5)行政法论文(1)
行政法的“平衡”及“平衡论”范畴(2)行政法论文(1)
政府功能与财政功能的转型
《儿童诗两首》课文理解
《儿童诗两首》课文简说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3
《晏子使楚》说课设计1
《童年的发现》A、B案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3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4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2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
《儿童诗两首》教学建议
《儿童诗两首》教学片断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4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5
《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