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点评教学反思
语文课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玄乎,形式多,花样多,更让人觉得繁花满目,流光溢彩,但细细咀嚼,却又感觉平淡,缺乏内涵和品位。而有一些简单朴实的课,初听不怎么样,但越嚼越有文化气息,书卷气浓。“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领异二月花。”“简不是简单无物,教学手段、方法单一,而是将教学内容精简浓缩,力求“简而精,单而丰”,并以简化教学过程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它需要教师要有丰厚的教学修养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正如李怀远老师所执教的《小苗和大树的对话》,我认为,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李老师的课就像一杯真正的没有任何香味的水,自然、和谐、不事雕饰地美。
1.教学内容简约。从听课者的角度来看,我想,课前李老师肯定对教材进行了认真地研读。只有课前在“深入“上下了工夫,课上才能做到“浅出”。李老师没有对文章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将整个教学环节分成了最主要的五大块,每一块都设计了具体要落实的学习任务,如:(1)读出下面的词语;(2)这篇课文写了什么;(3)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比较,有什么不同;(4)说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自读课文后全班交流;(5)季羡林和苗苗算不算书虫?在文中找出你的理由,等等这些,都以“闯关”的形式进行,内容简约,重点突出,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对教材进行了合理裁剪,大胆地进行了不得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浮光略影。
2.教学过程简化。李老师将整个教学环节分成了五大块,实施的时候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从词到句,由句到段再到文,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难度。条理很清晰,也没有让学生感到复杂深奥。去掉了很多不必要的环节,重点也就更突出了。
3.教学媒体简便。众所周知,多媒体是把“双刃剑”,有时使用不当,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想象,扼杀了学生用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创造力。李老师只用了幻灯展示了季羡林爷爷的生平介绍,苗苗和季羡林的人物形象,以及“闯关”的问题。没有五花八门的动画,最主要的还是靠粉笔在板书。
4.教学语言简洁。李老师的引导、过渡、讲解、评价的语言都做到了精炼、简洁、准确。如:当学生对究竟“是谁背的忘不了”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理解时,教师说“你觉得怎么理解好”,委婉地将问题抛给了学生,没有给出固定答案,学生怎么理解都行,因为每个人读书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又如:当教师让学生思考采访时该注意些什么时,有个学生的问题很简单,教师没有说他回答得不好,而是说“这个问题如果你不问他,你知道答案吗?”学生很快就把答案说了出来,这时教师又说“那这个问题还需要问吗?”学生说不要了。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让学生自己明白了,采访时要提一些分量重,只有被采访的对象才能回答的问题,不问就能知道答案的题目就免了。执教者避免了啰唆杂乱,引导追求启发性和艺术性,学生置身于优秀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从而受到了感染和熏陶。
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都能做到像李老师这样真实、朴实、简单、高效,便是理想的语文课堂了。这仅是我个人的体会,望大家提出不同的看法,在交流中去共同提高我们语文教学的质量。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点评,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希望对你有帮助!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蘑菇该奖给谁
- 爷爷来了
- 奇特的窗玻璃
- 不听话的小树
- 扭秧歌
- 美丽的公鸡
- 快乐就在我们身边
- 日全食
- 我
- 君子兰
- 赶会
- 希望的田野
- 一色的冬季
- 我爱你中国
- 小猫和鱼的故事
- 农田水利学实习报告
- 抛石法在桥墩冲刷防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 河源市源城区七礤水库溢洪道消能试验研究
- 椭圆余弦波作用下沙纹演化的试验研
- 水工认识实习报告撰写要求
-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实施细则
- 北江流域主要水利工程联合调度探讨
- 航空遥感(摄影)项目设计编写提纲
- 广东省水库淤积形势与防治方向
- 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的若干问题
- 东江下游潮区界、潮流界、咸水界变
- 某水闸重建工程围堰的安全评估
- 浅谈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
- 海堤和护岸消浪型式选择
- 电子智能普氏贯入仪与环刀法对比检测在砂坝上的应用
- 《我最好的老师》随堂练习 巩固篇
- 《草原》一文中的难句解析
- 《我最好的老师》老师语录
- 《草原》一文结构分析
- 《我最好的老师》考点练兵(二)阅读篇
-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目标
- 《草原》一文写作特点
- 《我最好的老师》随堂练习 提高篇
- 《草原》一文中的“矛盾”释疑
- 《草原》一文疑点解析
- 《我最好的老师》考点练兵(一)积累篇
- 《草原》看文章的炼意
- 《我最好的老师》范文习作
- 《我最好的老师》整体阅读感知
- 《我最好的老师》重点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