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23
《称象》 四步程序式教学设计
《称象》一文记叙的是一个传说故事。通过两课时的教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且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词句的训练,促进思维发展,体会到小曹冲之所以能想出比官员们更好的办法,是因为他能注意观察,善于思考。本文的主要事件是称大象的重量,关键是该怎么称,重点段是小曹冲想出的好办法,共4句话,其思维规律是由单向思维变成多向思维。对于教材的处理和教学过程设计,可以这样安排:
一、揭题激趣,初读感知。
《称象》课题揭示之后,首先应引导学生把题目意思议论清楚。教师提问激趣:象这么重可以称吗?这头又高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他们的办法好不好?小曹冲用什么办法称象?他的办法好不好?接着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默读边用铅笔画出生字、新词和不懂的地方。然后组织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教师提出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查阅字典,自学生字,再让学生分段试读课文。最后进行生字教学。
二、抓住重点,细读明理。
本文重点是称大象的重量,关键是称的办法。小曹冲称大象的办法有4句话,是重点部分。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曹操是怎样问官员们的?官员们又是怎样议论的?曹操听了为什么直摇头?细读第4自然段,这段共有几句话?这几句话的顺序能不能调换?将曹冲称象的办法按课文顺序读、说、议、画。教师可用投影仪放出两张幻灯片:一张幻灯片是书中的插图,另一张幻灯片是一幅对照图:左上角圆圈内画大象站立的大船,吃水线用红线画在船舷上,画面是装石头的同一艘大船,船沉到吃水线上。讨论:象的重量称出来了吗?为什么可以称呢?曹操的难题被他才7岁的儿子曹冲解决,你们有什么想法?
三、由果溯因,精读对比。
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一想“照”是什么意思?小曹冲称象的办法与官员们的办法比一比,哪个办法好?为什么?熟读曹冲关于称象的办法的4句话,并抄写这4句话,背诵下来。通读全文,回顾课题。
四、启发想象,课外延伸。
出示下列板书:曹操官员们曹冲称—称大象大秤—→大船(代替)
割块—→石块(代替)
1.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他人听。
2.按板书想一想,平时用代替的工具解决问题的一个例子。组织一堂《动脑筋想出好办法》的主题班会。
3.造句:有的……有的……也有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姥姥
- 妈妈的手
- 妈妈的口味
- 个性女生
- 我的同桌
- “鼻涕团长”
- 外婆的跟屁虫
- 我的“作家“老爸
- 令人敬佩的舅舅
- 我的好朋友
- 想吹灭太阳的小孩
- 可敬的奶奶
- 我家的“总监”和“总理”
- 我的爸爸
- 我发现了……
- 分析高校餐饮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及其意义
- 中国屯子政治的现状和生长趋向
- 阮籍:本真存在的诗性建构
- 激进主义思潮与现当代文论的新视域
- 湘西南苗族“平话”词汇的文化透视
- “中和”之道对促进世界和谐之启迪
- 探索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与管理新模式
- 努力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和谐文化
- 信任: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
- 十字架上的忏悔
- 论现代设计的社会文化属性
- 朱丹溪运用卦象理论治疗鼓胀病探析
- 关于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申论的特点及写作原则
- 用身体说话
- 从礼以分殊辨别人禽管窥船山“礼”性
- 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是如何制作的?
- 丰富课堂形式 珍视独特感受──《平平搭积木》教学案例及评析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2
-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1
-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 天安门前的升国旗仪式
- 《平平搭积木》课课练
- 《平平搭积木》教学设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
- 《雨点儿》教学设计
- 《平平搭积木》教材简说
- 《雨点儿》第二课时教学案例及反思
- 关于“雨”的知识
- 《雨点儿》第一课时教学案例及点评
- 孔融让梨和威廉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