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06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06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6-22

只有一个地球教案06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只有一个地球教案06_课堂实录_案例,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多媒体,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3.产生保护地球的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做起,争做小小宣传员。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要一个地球”的道理,明白“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1、地球资源枯竭了

多媒体课件2、伤痕累累的地球,人们不安全了

多媒体课件3、地球的自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跟我们朝夕相处,你了解地球吗?谈谈你对地球的了解。

生回答。

师总结:是呀,人类时代在地球上繁衍生息,把地球称为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只要一个地球》(出示课题)

二、解题,初步明理

生读课题,思考;你从课题中明白了什么?

三、尝读课文,读中自悟

1、生通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边读边用笔做上记号。

2、生再细读课文,进一步弄清“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这个问题。

四、师生共悟,深层理解

小组选定代表汇报“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师根据学生汇报,相机指导朗读,借助多媒体课件,理解重点语句,弄清楚一下知识点:

1、地球渺小

重点语句:但是,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地球表面的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有一。

2、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1)师简单讲解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2)展示课件1:图配合解说词,学生视听后感受到不加节制地开采资源,会造成资源的枯竭,知道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

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用煤价格的不断上涨了解资源的有限性。

(3)展示课件2;图配合解说词,学生视听后感受到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的滥用化学品,会造成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生态灾难”。

(4)回到课文,感情朗读3、4自然段。师问:你从这两自然段中明白了什么?

(5)展示课件3:“地球的自述”,在画面解说中,让学生感受到满目疮疼、伤痕累累的地球,已经不再永久造福于人类了。用“我虽已伤痕累累,但人类还会治好我的。”作结尾。

3、无法移居

师讲述“40万亿公里”需航天飞机以每小时2000公里的速度,估算要飞行20万年。

生在朗读中体会“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再读全文,谈谈你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理解。

五、情感形成,读写结合

师问:面队这个可爱而又易碎的地球,我们该怎么办?

1、学生各抒己见,适当展示自行搜集的有关开发新能源的知识。

突现保护地球,开发新能源,做好身边事,做好小宣传员的思想。

2、指导学生多形式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3、学生写出保护地球的倡导语,要求简短明了。

六、总结全文,写法指导

师:这是一篇说明性文章,再浏览课文,看课文采用什么手段把知识讲清楚的?

生回答。

师点拨总结,要求学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06,只有一个地球,希望对你有帮助!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做贺卡
小白兔
我是学校小导游
游海洋公园
小河鱼
放烟花真好玩
小麻雀,再见
看机器人科普展
小勇士—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
眨眼的星期天
开心的一天
安“耳朵”
节约用水
跟妈妈逛菜场
浅谈加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预算管理的措施
水利风景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探讨
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及改进方法分析
试论水利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应用
基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处理技术
浅析水利工程建筑设计的原则及其设计
浅析水利水电工程中斜井施工技术
水文工程安全监理工作浅析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分析
水电勘测设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探讨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管理探讨
水利水电施工工程中边坡开挖支护技术
水利水电施工中筑坝工程关键技术分析
探讨水利水电地基工程施工技术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5
我也要有铮铮傲骨──读《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有感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读后感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整体把握
李大钊:《时间浪费者》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7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7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五步教学设计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导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4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5
李大钊“少年中国”主义的形成与转变
李大钊:《狱中自述》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6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