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10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继续学习了解自然段(本课指节)内容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结合词语句子确定得的三种不同读音。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重点词句,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和豆荚传播种子的办法。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1、设计、制作有关课件,收集实物蒲公英、苍耳、石榴等;准备田字格黑板。
2、了解学生已有的与课文中内容相关的知识情况。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写文中生字。
2、理解生词、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石榴、豆荚传播种子的办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3、掌握多音字得的不同读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抓住植物一词,导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了解课文内容。
(一)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学习得字不同读音。
学生自己在文中找出,读一读,全班读。
(三)检查自读情况,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节读课文,学生听后评议,正音。
2、说说每小节讲了哪种植物,它们是怎样传播自己的种子的。
三、细读,理解课文诗句。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边看课文边思考:这一自然段给大家提出了什么问题?
2、练读问句:植物靠的啥办法?
(二)学习第2、3、4、5自然段。
1、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2、3、4、5自然段。
学生边读边思考:蒲公英、苍耳、石榴、豌豆妈妈的办法是什么?好在哪?
2.让学生根据自己课下查的资料或结合生活实际去谈。
3、组织学生互相交流,鼓励学生说自己喜欢的课文中的一种植物。要求学生各自先做好准备。根据交流的情况,随机点拨,学习有关自然段,加深理解。学习生字词准备、降落伞、晒。
(三)学习第6自然段。
1、学习生词知识。
2、齐读,说说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四)概括小结。
四、朗读全文。
1、说说你还知道那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谈谈学完课文后的感想。
五、作业:
1、把课文中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讲给身边的伙伴听。
2、把刚才的感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复习巩固生字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情趣。
3、练习用准备这个词语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一)检查生字读音、部分难掌握的字形。
(二)尝试听写生字。
(三)听写后,学生各自校对。
二、练习朗读。
(一)提出要求,鼓励学生各自主动积极练习朗读。
(二)朗读汇报,交流。
1、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最爱读的一段课文,练习朗读。
2、以学生汇报朗读的方式,知道学生朗读、分自然段进行。
例:如被指名学生说自己最爱读的是第2自然段,教师就请全班同学专心听他读这一自然段,然后根据这位学生读的情况,师生共同评议。根据需要,为了激发情绪,启发想象,加深理解,可随机调用教学课件中相应的内容辅助教学,必要时教师范读。这样,在学生熟读这一段、读好这一段的基础上,练习朗读,以求水到渠成地达到诵读的要求。
三、课堂练习。
(一)学生朗读全文。
(二)练习造句。
准备----
四、板书设计:
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
风
苍耳
动物
靠
传播种子
石榴
动物
豌豆
弹力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迎春花
- 新春感想
- 春景
- 人生的支点
- 谁不夸咱家乡好
- 松树颂
- 大自然的恩赐不是这样用的
- 我愿化作一场雨
- 日记6则
- 我与普通话
-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 为地球妈妈画张像
- 潮
- 含羞草
- 一滴小雨珠
- 试论我国高校教学出勤率低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 试析外语教育理念与和谐文化建设
- 浅论多媒体课件在高校教学过程中的合理使用
- 浅谈实验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
- 简论高等教育创业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 试论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管理研究
- 浅论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与培养
- 关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探究
- 试论高校教学管理中关于学生评教的现状分析
- 关于大学生性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与补位
- 试析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 试析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关系
- 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浅析
- 试论新时期下的高校教学秘书工作
- 试论高校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思考与实践
- 《故乡》教学设计
- 巧借省略号,理解《故乡》主题──对鲁迅《故乡》的一点教学体会
- 再教《故乡》
- 《故乡》(第二教时)课堂教学实录
- 《故乡》教学设计
- 是什么原因“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的?──《故乡》教学小议
- 发现──《故乡》教例评析
- 《故乡》教学的多种思路
- 《故乡》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 《故乡》课堂教学实录
- 融“接受学习”于语文教学之中──关于《故乡》一课的设计摭谈
- 《故乡》教学设计
- 猜读,让学生的思绪与作者共舞──兼谈《故乡》一课教学思路
- 《故乡》教学点滴
- 《故乡》教学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