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8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一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这节课学生要通过读、想、议、画、比、写等形式,主动地探求知识,进入古诗的意境。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积极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幻灯、画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破题质疑
1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说说自己想要提出的问题和对题目的理解。
2简介《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
3师介绍鹳雀楼的地理位置和得名的原因,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登上高处远眺的所见和心理感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字音。
2自由朗读古诗,结合课文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启发和鼓励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结合的方法,解释字的意义。
4在学生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5师配音范读,学生思考:哪两句诗是写景的?哪两句诗是写作者的感想的?
(三)精读诗句,悟意明理
1师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自由读。
3指名读。
4电脑课件出示填空题,学生填空。
①诗句中表示动作的词(依、入、目、上、尽、流)。
②诗句中表示颜色的词有(白、黄)。
③诗句中表示数量的词有(千里、一层)。
5分小组讨论诗句中所描写的景色。
6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把想像中的景物画下来。鼓励学生画得不要与文中插图雷同。画的时候要考虑你的观察点在何处?夕阳、山峰、黄河应画在什么位置?画好再涂上颜色。
7幻灯展示学生的简笔画,师生结合诗句共同点评。
8出示多媒体课件,屏幕上显示鹳雀楼山水画。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学生闭目遐想,老师用语言描述诗的境境。
9启发学生谈谈作者在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和自己对这首诗的体会,分组上台比赛,看哪一组的同学说得精彩。
(四)总结全文,拓展廷伸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拓展性小练笔,把你站在高处观察的景物用一二段话写出来。
3师小结。
该教学设计理念新颖,注重创新思维、想像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采用读、想、议、画、写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开国大典》观后感(6)
- 校园的春天
- 小树,我想对你说
- 向爸爸妈妈说说心里话
- 春天的校园
- 美丽的校园
- 《精彩的篮球赛》
- 妈妈,我想对你说
- 校园的石子路
- 妈妈我想对你说
- 春天的校园
- 我眼中的校园
- 校园的一个角落
- 我爱你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马凳筋概念解读
- 土建与水电工程全套计算规则
- 剪力墙平法施工图看图要点
- 11G101
- 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
- 钢筋知识盲点解读
- 建筑施工常见问题20条
- 建筑工程图纸会审技巧
- 施工单位的工程报验资料应如何准备
- 建筑施工中的二十个“不准”
- 建筑施工常识大全
- 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知识讲解
- 某厂区高支模工程施工方案
- 花岗岩和大理石的区别
- 建筑工程材料的分类及性质
- 《雷雨》 写作指导
- 《雷雨》 重点字词梳理
- 《充气雨衣》 教案讲义2
- 《雷雨》教案讲义2
- 《雷雨》教案讲义1
- 《雷雨》 考点练兵1
- 《雷雨》随堂练习 提高篇
- 《雷雨》 训练素材
- 《雷雨》 相关介绍
- 《雷雨》 趣闻故事
- 《雷雨》 范文习作
- 《充气雨衣》 训练素材
- 《雷雨》 重点问题探究
- 《雷雨》老师语录
- 《充气雨衣》 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