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7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五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指名背诵《夜宿山寺》。
2.学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1)简介作者。(板书:王之涣)
(2)释题。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永济县。因常有鹳雀在那儿栖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取名为“鹳雀楼”,楼共三层。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眺望落山的太阳,奔腾的黄河,想得很多,就在楼上写了《登鹳雀楼》这首诗。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将学生引入诗境)
(二)理解词句的意思。
1.学生默读诗句,查字典理解词语,并结合词义自己小声说出每句诗的意思。注意启发学生,对每个词加以理解后,适当添加一些恰当的词语,再调整一下顺序,把意思连起来。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4.指其中一组讲给其它小组听。
5.小组内互讲。(以上学生活动不少于15分钟,意在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一、二句:理解“白日”“依”“尽”“入海流”的意思。这里教师应向学生讲清:鹳雀楼距离黄河入海处有千里之远,在楼上是看不到黄河流入大海的。这里的“入海”是说明“流”的方向。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第三、四句:理解“欲”“穷”“千里”“目”“更”各是什么意思?说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三)反复诵读,启发想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默读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什么?(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物和产生的想法)(板书:看想)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看到的?哪些诗句的内容是诗人的想法?诗人看到了什么?(板书:白日尽黄河流)
2.出示投影,教师指图描述。(这就是鹳雀楼。一天傍晚,诗人登上了鹳雀楼,他放眼望去,看到了气势壮丽的景色:夕阳靠着山慢慢地落下去,黄河水滚滚地向大海流去。)
3.学生边想象,边描绘画面。
4.小组内互相描绘。(培养学生观察、理解、想象和表达能力)
5.教师小结设问:鹳雀楼共有三层。这是诗人登上二层看到的由青山、白日、黄河构成的气势壮阔的图景,那么看着眼前的景象,诗人有怎样的想法呢?(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上一层楼)诗人登高远望,写出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句,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板书:站得高看得远)这两句表现了诗人一种怎样的精神?
6.指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7.小结:后两句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蕴含着“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至今常常被人们所引用。(引导学生领悟哲理,体会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感情朗读全诗。(自由练读,同座互读互评,指名读,大家评)
2.小结。
3.背诵全诗。
(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六)总结。
通过学习这首诗你有什么收获?(适时教育学生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七)完成课后3、4题。
七、布置作业
预习《翠鸟》一课。要求读课文,注意字的读音,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原汉语的甘醇
- 我想握住你的手
- 我想握着你的手
- 想天空想天空
- 高分作文点评
- 捍卫汉语
- 语如河
- 想天空
- 渡手
- 把握戈多
- 悬崖边缘的汉语文化
- 诗般母语
- “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
- 水之恩,以何报?
- 拒绝空白
- 设计师应备二十八原则
- 精密工程测量
- 工程前辈施工经验、心得汇总
- 房屋面积的正确测量方法
- 涂料防腐与防水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 这些建筑术语你知道吗?
- 按揭与抵押的区别
- PC桩与PHC桩
- 别墅的优选策略
- 脚手架
- 建筑的耐火等级分类
- 工程质量监管不能有“硬伤
- ,安全网张挂安全技术交底
- 关于多层框架基础拉梁的几点看法
- 人防地下室的设计
- 《画家和牧童》 教案讲义1
- 《我为你骄傲》随堂练习 巩固篇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趣闻故事
- 《我为你骄傲》 教师语录
- 《我为你骄傲》 知识点精析
- 《画家和牧童》 写作指导
- 《画家和牧童》 趣闻故事
- 《画家和牧童》 范文习作
- 《画家和牧童》 训练素材
- 《画家和牧童》 重难点分析
- 《我为你骄傲》 重难点分析
- 《画家和牧童》 教师语录
- 《画家和牧童》 教案讲义2
- 《画家和牧童》 相关材料
- 《画家和牧童》随堂练习 提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