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凡卡导读教学练习

凡卡导读教学练习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8

凡卡导读教学练习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凡卡导读课堂实录_课文_教学反思_案例_练习_教后感,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凡卡》一文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按照课文顺序组织教学。而我紧紧围绕三个对比,导读课文,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老板与爷爷对比

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细读课文:凡卡的学徒生活很苦,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经过反复阅读讨论,学生知道了凡卡的悲惨遭遇。

⒈活计多。凡卡是鞋铺小学徒,而他还要给老板的小崽子摇摇篮,况且“他们的小崽子一哭,就别想睡觉”,凡卡成了保姆;替老板娘收拾鱼,凡卡成了家佣……连伙计们也捉弄他,打发他去打酒,叫他去偷老板的黄瓜。

⒉经常挨打。老板揪着他的头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老板娘拿鱼嘴戳他的脸;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拿楦头打他的脑袋,使他昏倒,好容易才醒过来。在这当中,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的丰富内涵。一番讨论,学生列举了好多,比如凳子、木头、铁条……总之,只要身边有的,都可以拿来打。从而理解老板根本不把凡卡当人看待。

⒊挨饿挨冻。吃的简直没有,一日三餐只是一点儿面包和稀粥;睡,在过道里,只要那小崽子一哭,他就别想睡觉;穿的,凡卡是小鞋匠,可是没有鞋(第10自然段),老板对凡卡的剥削是何等之重!

通过导读分析,学生深刻理解了凡卡在老板家里毫无幸福可言:“连狗不如”、“生活没有指望”、“只有死路一条”。

接着,我问学生:凡卡与爷爷在一起怎样呢?学生通过阅读“与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插叙部分,知道了,爷爷总是带他去砍圣诞树,爷爷还与凡卡追笑,喊着逮野兔,与爷爷在一起充满了欢声笑语,充满了快乐,是多么令凡卡神往!

二、城市与乡村对比

“莫斯科是个怎样的城市?”我用这个问题来引导学生阅读第11自然段。通过讨论,学生得出了莫斯科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①房子全是老爷们的。②有供玩乐的用具,如跟钓竿钓丝一块出卖的钓钩,各种枪,可是都很贵,只有富人才买得起。③肉店里野味丰富,如山鹬、鹧鸪、野兔……穷人也只有看的份儿。

学生对此深刻理解后,我又提出“在凡卡的记忆中,乡村又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阅读“爷爷守夜”那一插叙部分,从而领会凡卡对富人天堂的厌倦,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通过阅读讨论,学生从那夜晚看得见的白房顶、烟囱里冒出的缕缕的烟、披着浓霜的树木、雪堆,以及那天空中快活眨眼的星星、清楚的天河等景物的描写中,领悟到乡村在凡卡的印象中是多么的质朴、宁静而美好。

三、梦想与现实对比

凡卡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对于这部分,我分三步来组织教学。第一,将甜蜜的梦补充完整。学生们通过丰富的想象,生动地描述了假如凡卡回到爷爷身边快乐的情景,而这与实现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第二,凡卡的信爷爷是收不到的,假如收到信爷爷会接凡卡回去吗?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爷爷是不会接回凡卡的。因为爷爷是替一个老爷家守夜的,也很穷,当初将只有九岁的凡卡送去学徒,也一定是迫于无奈。现在即使把凡卡接回来送到别的老板家当学徒,遭遇也一样。第三,第二天的凡卡又会怎样呢?学生通过前文的学习,心里自然明白:第二天,凡卡还要和往日一样地挨打、挨饿、挨冻,一样地被伙计捉弄。凡卡真的“只有死路一条了”。

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这三个对比,教路、学路清晰一致,教师导得轻松,学生学得实在。

《凡卡》(人教版第十一册)讲述的是九岁的凡卡在圣诞之夜给爷爷写信,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并求爷爷接他回去的故事。在课文里,凡卡写信过程中三次看窗户的细节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凡卡第一次看窗户是在课文的第2自然段。“在写第一个字以前,他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又斜着眼看了一下那个昏暗的神像,神像两边是两排架子,架子上摆满了楦头。”这段描写写出了凡卡定写信前提心吊胆的心情,说明他对老板等人的恐惧。这为后文写凡卡的痛苦生活埋下伏笔。

第二次看窗户是在课文的第4自然段。“凡卡朝黑糊糊的窗户看看,玻璃窗上遇出蜡烛的模糊影子……”在圣诞节这个欢乐的日子,窗户上蜡烛的影子触动了他对世上唯一的亲人——爷爷的思念之情。爷爷的形象好像出现在面前,他自然回忆起和爷爷在一起的快乐日子。乡下的日子虽然贫苦,但在凡卡记忆中是如此美好,这更衬托出学徒生活的悲惨。

第三次看窗户是在课文第13自然段。“凡卡伤心地叹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这句话写出了凡卡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及对乡下美好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这个九岁小男孩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痛苦。

从文章的结构上看,三看窗户也是三次很好的过渡。这篇课文是由作者的叙述、凡卡写信的内容和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三部分内容穿插而成的。三看窗户的细节成为将三部分内容自然组合起来的重要手段。在第一次看窗户前,是作者的叙述,看窗户后,就转入凡卡写信的内容。第二次看窗户,凡卡触景生情,自然地想起爷爷,这使文章转入凡卡回忆的部分。第三次看窗户将两次回忆乡下快乐生活的内容有机联系起来,不使人感到单调、冗长,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形成对比。

这三次看窗户,无论从内容还是结构上,都是我们理解课文的很好的突破口。

《凡卡》一文记叙了凡卡给爷爷写信的过程中,叹了三口气。这三次“叹气”贯穿于全文,它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凡卡痛苦生活的真实写照。同学们在学习课文时,可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进行理解。

(一)凡卡没有人身自由

凡卡在给爷爷写信前,担心地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又斜着眼看了一下神像和神像两边摆满了楦头的架子时“叹了一口气”。这里的“叹气”表明凡卡从家里来到这充满凄凉、恐惧的鞋铺,看到眼前这黑糊糊的窗户,昏暗的神像和摆满了楦头的架子,心里不免悲伤起来,自己在这人间地狱里,无一点人身自由,就连写信都不敢明着写,还得趁人们到教堂做礼拜时,才能偷着写,并且还要提心吊胆,所以他“叹了一口气”。

(二)凡卡想念家乡和爷爷

凡卡在回忆起爷爷守夜的情景和美丽的家乡夜晚后又“叹了口气”。

凡卡的爷爷“是个非常有趣的老头儿,六十五岁,老是笑眯眯的眨着眼睛”。多么可亲可爱啊!然而鞋铺的老板、老板娘是那么凶狠,凡卡非常想念爷爷,急切盼望回到爷爷身边。这是“叹气”的原因之一。

凡卡的家乡“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这一切,同那昏暗的神像,黑糊糊的窗户,凄凉恐惧的鞋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凡卡多么希望早一点离开这可恶的鞋铺,回到自己的家乡。这是凡卡“叹气”的原因之二。

(三)凡卡没有幸福欢乐

凡卡在信中告诉爷爷:“老爷在圣诞树上挂上糖果的时候,请您摘一颗金胡桃,藏在我的绿匣子里头”之后,又“伤心地叹口气”。

往年在家乡,生活虽然贫苦,但在过圣诞节的时候,还能从圣诞树上摘下一个糖果,还能快活地跟爷爷一起去砍圣诞树。可现在,在这圣诞节的前夜,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城里受尽折磨,连写封信还唯恐被老板娘看见,再挨一顿毒打。这样的悲惨生活“连狗都不如”,所以凡卡在这里“伤心地叹口气”。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凡卡》导读,凡卡,希望对你有帮助!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小狗
我的妈妈
空中花园游记
捉老鼠
爱狗的我
妈妈
在谦让中,体验亲情
我的课余生活
《村居》改写
我的妈妈
游雪博会
我的玩具王国
我们一家人
放鞭炮
祖国在我心中
论高校教师的授课艺术
浅谈互动讨论课堂教学方式的应用
金属中的另类
绿豆芽成长记
试证大于4的偶数均可表为两个奇素数之和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乘坐飞艇去金星探险
动物也会“造林”
你想成为一名神经科学家吗?
研究生医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教师因素
基于NSSE的高校本科生学习情况调研分析
怎样优化数学教学过程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浅谈数学课堂中的德育渗透
放飞梦想畅想未来
让人欢喜让人忧
《夏天》第二教时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别董大、暮江吟)
霍懋征《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及评析
《蟋蟀的住宅》第一课时教案
江苏特级薛法根《卧薪尝胆》教学实录
梅花魂 爱国情——《梅花魂》导读
古诗教学的重大突破——重庆二赛场第一名《古诗二首》赏析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天安门广场 第一课时
《群鸟学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全国一等奖优课欣赏《古诗两首》
文章不是无情物——《圆明园的毁灭》导读
主次分明 重点突出——《给颜黎民的信》导读
围绕中心句展开思路—— 《詹天佑》导读
盛新凤《去年的树》实录及评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