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6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十二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刨根问底”、“宝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2、过程与方法
(1)在拼读与游戏中掌握生字、新词。
(2)在自读与合作中了解“书”指什么,有什么内容。
(3)在朗读与想象中感悟“书”的巨大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阅读的兴趣,鼓励有独到的读书见解。
(2)激发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读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初步理解重点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书”的含义。
【教具准备】:字词卡、印章、多媒体课件、石头、放大镜、自制书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抓住“书”一字,在师生轻松愉悦的交谈中自然过渡到新课学习。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鼓励学生想怎样读就怎样读。、
2、再读课文,在文中圈记生字。
3、在游戏中师生识记生字,认读新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刨根问底”。
4、引导学生读句自主发现“藏”的不同读音。
三、细读课文
(一)带问题通读全文。
1、读题质疑:为什么“书”字要加引号呢?
2、默读课文,放手让学生尝试带问题读书。
(二)读1~4自然段。
1、引导学生读书解疑后,电脑显示: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岩石就是书哇!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2、指导学生抓住“!”和“?”感情朗读,从而感悟“书”即岩石,因此,“书”字要加引号。
3、大屏幕显示配乐插图,师生在情境中分角色朗读1~4自然段,在感情朗读中体会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
4、小结,补全课题,师生再读题。
(三)读5~11自然段。
1、角色转换激发学生分组合作读文。川川问:“这本岩石书有字吗?有图吗?有用吗?”这时候,如果你是地质勘探队员,该怎样告诉他呢?请拿起书,和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吧!
2、交流汇报,相机指导读句:借助课件感知地壳变化,结合上下文理解“宝藏”,在读中领悟大自然的奇妙和地质勘探的意义。
(四)读12自然段。
1、观看录像,了解地质勘探工作者为祖国做出的巨大贡献。
2、自读自悟第12自然段。
四、课中活动
1、说理想:川川长大想干什么,你长大想干什么?
2、自由组合分角色读全文。
3、自由选择研究小组进行研究后交流。
①组读课后知识。
②组用放大镜观看石头。
③组上网查阅资料。
五、课外延伸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跟着父母,约上朋友,到大自然里去读这本最大的书。师生齐读课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泡温泉
- 小红是个好孩子
- 小红花
- 乌兔赛跑第二次
- 它是谁
- 我加入少先队员了
- 爱绿色
- 听课
- 家
- 南瓜芽
- 春天到了
- 文明奥运伴我行
- 苹果宫殿
- 听课
- 窗外的景色
- 如何加快技术创新,促进工业发展的思考
- 关于教师专业化是提高教师地位的必由之路
- 长株潭两型社会发展与物流网络互动研究(1)
-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产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 警惕“发展陷阱”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当前外汇资金大且流入状况分析
- 罗马及希腊与古代东方国家初等学校教师地位的比较
-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对广西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 浅析教师在主体性教育中地位的理性思考
- 三个模型和一条曲线分析中国经济的二元化与城市化
- 青岛市风险投资业现状特点及发展对策研究
-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师
- 浅论德国教师地位高的背后
- 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后台中心城市
- 关于多媒体辅助教学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初探
- 《称象》教学设计九
-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三
- 《称象》教学设计五
- 《称象》多元智能教学设计
- 《称象》教学设计一
-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八(第一课时)
- 《称象》教学设计四
- 《称象》教学设计十一
- 《乌鸦喝水》教学评析
-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四
- 《司马光》教学设计十七(第二课时)
- 《乌鸦喝水》练习设计
- 《乌鸦喝水》教后有感
- 《司马光》说课设计(第二课时)
- 《乌鸦喝水》第一课时说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