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16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十二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刨根问底”、“宝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2、过程与方法
(1)在拼读与游戏中掌握生字、新词。
(2)在自读与合作中了解“书”指什么,有什么内容。
(3)在朗读与想象中感悟“书”的巨大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阅读的兴趣,鼓励有独到的读书见解。
(2)激发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读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初步理解重点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书”的含义。
【教具准备】:字词卡、印章、多媒体课件、石头、放大镜、自制书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抓住“书”一字,在师生轻松愉悦的交谈中自然过渡到新课学习。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鼓励学生想怎样读就怎样读。、
2、再读课文,在文中圈记生字。
3、在游戏中师生识记生字,认读新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刨根问底”。
4、引导学生读句自主发现“藏”的不同读音。
三、细读课文
(一)带问题通读全文。
1、读题质疑:为什么“书”字要加引号呢?
2、默读课文,放手让学生尝试带问题读书。
(二)读1~4自然段。
1、引导学生读书解疑后,电脑显示:
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岩石就是书哇!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2、指导学生抓住“!”和“?”感情朗读,从而感悟“书”即岩石,因此,“书”字要加引号。
3、大屏幕显示配乐插图,师生在情境中分角色朗读1~4自然段,在感情朗读中体会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
4、小结,补全课题,师生再读题。
(三)读5~11自然段。
1、角色转换激发学生分组合作读文。川川问:“这本岩石书有字吗?有图吗?有用吗?”这时候,如果你是地质勘探队员,该怎样告诉他呢?请拿起书,和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吧!
2、交流汇报,相机指导读句:借助课件感知地壳变化,结合上下文理解“宝藏”,在读中领悟大自然的奇妙和地质勘探的意义。
(四)读12自然段。
1、观看录像,了解地质勘探工作者为祖国做出的巨大贡献。
2、自读自悟第12自然段。
四、课中活动
1、说理想:川川长大想干什么,你长大想干什么?
2、自由组合分角色读全文。
3、自由选择研究小组进行研究后交流。
①组读课后知识。
②组用放大镜观看石头。
③组上网查阅资料。
五、课外延伸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跟着父母,约上朋友,到大自然里去读这本最大的书。师生齐读课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可爱的家乡
- 索道
- 我心中的那条龙
- 美丽的大海
- 院子里的春天
- 晚霞
- 双龙洞
- 春天的脚步
- 家乡的春天
- 寻找春天
- 谁不说咱家乡好
- 春天的气息
- 美丽的家乡小河
- 那片悄然开放的油菜花
- 我爱大自然
- 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财税政策选择
- 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方式的运用分析
- 李稻葵:全世界都在误读中国经济
- 财政政策论文:浅谈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 财政政策论文:浅论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政策支持
- 论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 财政政策论文:探究节能及节能政策的微观经济
- 财政政策论文:浅议政府非税收入管理
- 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分析
- 基于随机前沿法的中国经济增长分析
- 促进居民收入合理分配的财政支出政策选择
- 谢旭人解读中国当前财政政策
- 财政政策论文:探究公共财政下的县区财政企业工作
- 转型期中国财政政策的选择
- 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思考
- 《晏子使楚》的层次
- 给快乐天使——《晏子使楚》
-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三种不同使用说明了什么--《白杨》板书设计
- 阅读尊严——我教《晏子使楚》
- 每一个发现都珍贵——《童年的发现》教学案例
- 《草原》第一自然段
- 《草原》教学设计之十二
- 做了一回“东施”—《再见了,亲人》一课教学例谈
- 一个小学生的创新发明—《童年的发现》相关
- 富有特色的五“笑”——《晏子使楚》助读
- 《晏子使楚》两个“?”号的启迪
- 《晏子使楚》中的“笑”
- 支玉恒教《晏子使楚》——“智”与“趣”的谐和
- 《晏子使楚》一课的整体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