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十一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川川”对大自然充满兴趣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知识的兴趣。
【学习活动】
一、揭示课题
1、导语揭题
同学们天天在读书,我们的书是什么样的?世界上还有一种书,这种书是没有文字的,而且也是最大的“书”,你们想读这本书吗?(板书课题)
2、设疑:“书”,为什么加上引号呢?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认真阅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学习生字、词语
1、自读生字、词语。
2、互相交流。
(1)、和同伴说说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是怎样认识的?可以怎样记住其他的字?
(2)、把自己喜欢的生词读给同伴听,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3)、向同桌请教不懂的字词。
(4)、同桌向集体汇报。
3、开火车认读生字并扩词。
4、写字指导。
(1)、本课要求写的字中,出现了很多“竖撇”,如“质、厚、底、铁、册”,重点指导竖撇的书写。
示范“质”:指导写好“质”的前两撇。
学生书写带有竖撇的字。
(2)、区别“印”和“陆”:“印”的右边是“”,“陆”的左边是“”。
学生对照书写。
(3)、学生自己书写其他的字。
四、朗读感悟
1、问中读。
(1)、“书”,为什么加引号呢?指的是什么?自由读课文,在文中找答案。
学生回答。
指导读一至四自然段。特别是问句和感叹句。
(2)、为什么把岩石称为“书”呢?读课文找根据,看谁找得全。
学生一边回答一边指导朗读五至十自然段。读好问句和感叹句。
(3)、这本“书”有什么用呢?
读课文找答案,看谁找得准。
指导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3、读中学。
(1)、好问的川川通过问,学到了好多有关地质方面的知识。他问了些什么?学到了些什么?找出川川的问话和叔叔的回答的句子读一读。
(2)、分角色朗读。
在小组中读一读。
展示读。
(3)川川学到的,你学到了吗?说给大家听一听。
4、猜中想。
(1)、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
(2)、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想学他吗?
五、积累运用
1、词语开花。看看课后“我会填”中红花里的字,你发现规律了吗?你会填吗?
学生填好后,开展组词游戏。
2、词语积累。
找出文中喜欢的词语或生字组成的词语写下来。
3、“我知道”。
自由读课后的“我知道”,再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红娘”
- 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
- 我的爸爸
- 走进秋天
- 不会湿的纸团
- 游西湾
- 万能房屋
- 春雨
- 愚笨的蚊子
- 手指被卡住之后
- 爸爸的呼噜声
- 难忘的一件事
- 我做错了一件事
- 美丽的安阳实小
- 龟兔赛跑新编
- 浅谈电力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
-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总承包建设模式的思考
- 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愚园路站换乘通道实施方案
- 我国建筑电气节能技术发展探讨
- 利用债券市场 促进轨道交通融资创新
- 咨询设计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作用
- 城市轨道交通票价管制政策研究
-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战略探讨
-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型式设计探讨
- 轨道交通高架桥的特殊荷载及变形控制
- 浅谈电气安装工程与土建工程的施工配合
- 高速公路机电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 浅谈施工安全用电
- 新加坡地铁站体的综合开发
- 建立地铁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推进轨道交通平稳健康发展
- 《小摄影师》 教学设计
- 《金色的草地》 教学设计二
-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二
- 《槐乡的孩子》 教学设计
- 《我要的是葫芦》片断赏析之一
- 《我们的民族小学》 教学设计
- 《葡萄沟》教学设计之三
- 《灰雀》 教学设计
- 《爬天都峰》 教学设计
- 《“红领巾”真好》教学设计
-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之一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二
- 《称象》教学设计1
- 《日月潭》教学设计之二
- 《金色的草地》 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