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寻隐者不遇》活动教学片断
(第八册)《寻隐者不遇》
在活动中实现由猜想认知的飞跃——《寻隐者不遇》活动教学片断
师:我们已经预习了这首诗,现在开始学习。(师板书课题,并范读全诗)
师:请同学们将这首古诗用自己的语言改成对话短剧进行表演。
(生按课文内容自由组合,分角色自编自演,兴趣浓厚;师巡回观察,不作指导、提示,让学生充分自主参与)
师:(20分钟后)同学们,请停下,现在各小组注意,准备表演。(学生齐刷刷举起了手,有部分学生甚至急不可耐地把一只脚迈出了座位)
师:(鼓励)嗯,好样的!请A同学到前面来表演。(A生平时沉默寡言。只请这一位同学上来,是想知道学生对古诗中角色的认识)
师:(试探性地问)你一个人表演可以吗?
生A:不行。我想请B同学和我一起表演。(生B也是一个学困生)
(生表演开始,师退到空位上坐下。生A弯着腰,步履蹒珊地走向生B。全班大笑,还有人鼓掌)
(师笔录一:弯腰、蹒珊,与原作不符)
生A:小孩子,你爸爸呢?在家吗?
(师笔录二:对“隐者”身份有误解)
生B:(一愣,可能是对“爸爸”一说有疑惑,但其很快地反应了过来)他采药去了。
生A:在哪里采药?你知道吗?(补充设疑)
生B:在山里。(故意向教室的一角指一指)
生A:在哪座山里?(补充设疑)在山里什么地方?
生B:不晓得。
(生A不知所措,焦急地望着下面的同学和同伴B生。课堂上出现了短暂的沉静)
(师笔录三:学生对古诗的含意理解不完全)
(师用眼神鼓励,示意继续进行;生鼓掌,师示意静)
生A:(吞吞吐吐)那——那——那,在哪座山里?
生B:(用方言)晓哇地(不知道)。山这么大,雾这么浓,不晓得在什么地方。
(表演完毕)
师:不错,很勇敢,好样的!只是有几个……
生:(已有好多人站了起来,并大声地喊)有问题,有错误。
师:(示意“静”)哪位同学说说有什么问题?
生:“师”不是“爸爸”。
生A:(起立,大声争辩)不,不,我是太慌了,“师”是“师傅”。
师:好,好,别急!“师”是“师傅”,没错。
生:“寻隐者”不是驮背,不可能走不动路。(表示对表演中“弯腰”、“蹒珊”不能接受)
生:第三问可以一次完整回答。
师:现在还有一点时间,请同学们讨论两个问题:一是怎样纠正前面两位同学表演中的错误:是“寻隐者”在寻“隐者”的过程中,感情有什么变化?(根据课文中的情景,感情变化是:兴奋——失望——兴奋——失望)下一次课上我们接着再来。
[教后记:将这首古诗由讲读课改为活动课,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灵感,使其实现由猜想到认知的飞跃;二是由此诗的写作特点所决定,理解必须借助想象来完成。]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瞬间彩虹
- 人造智能鼠
- 捉鱼记
- 小木偶斗虎记
- 冷酸灵牙膏,想吃就吃
- 一张照片
- 倔脾气的蝈蝈
- 池塘边的悄悄话
- 那天,我好开心
- 蜗牛快递
- 丢失的棒棒糖
- 我逛商店
- 我们的赵老师
- 空座
- 盼春
- 透视中国环境治理新常态
- 郭德纲的生活经,做个会说相声的生意人
- 感恩你遇到的疼痛
- 中国应对大区域主义三部曲
- 于右任在台湾
- “后巴厘”谈判加快 农业主导日内瓦进程节奏
- 关于构建中国特色企业社会责任法律体系的思考
- 当消费者权益受侵,谁为互联网金融护航
- 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战略管理体系
- 姐夫操心小姨子家事,小女婿血刃“作梗”岳父
- 解放军舰队过台湾海峡
- 可持续包装风暴来袭
- 生物多样性的绿动力
- 妇基会:为贫困女性铺设发展之路
- 将责任写在纸上,在记录中前行
- 《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
- 《白杨》教学实录与评析
- 《艰苦的岁月》(看图学文)教学建议
- 《可爱的草塘》课堂纪实
-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实录与评析
- “理解词句、领悟中心”与鲜明对照、强化熏陶
- 《开国大典》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 《别了,我爱的中国》教案设计
- 《古诗两首》教学实录与评析
- 《古风》的思想内容及教学建议
- 《一定要争气》“说学法”指导与设计
- 《苦柚》教案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建议
- 《白杨》教学札记
- 《开国大典》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