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01
赤壁之战
一课文特点介绍: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历史故事。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功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这是我国历史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看图详细复述课文。
2能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学习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懂得赤壁之战,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地利扬长避短。
三教学重点:
1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看图详细复述“火烧赤壁”的经过。
教学难点:学生缺少历史知识、地理知识及古代战争的知识。有关知识,老师可结合课文内容做些简单介绍。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思考:1故事里主要写了战役双方的哪几代人?
2这次战役结果怎样?周瑜用什么方法取胜了曹操。
(二)细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给课文分段。读书、讨论、归纳、按事情发展顺序,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2):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
第二段:(3—4)、第三段:(5---10)故事的经过。
第四段:(11):故事的结果。
(三)再读课文,概括各段段意
1.学习第一段,默读课文
思考:曹操攻打东吴,做了那些准备,当时参战双方的局势怎样?
板书: 北岸 曹军80万
~~~~~~~~~~~~~~~~~~~~~~~~~~~~~~~~~~~~~~
~~~~~~~~长~~~~~~~~~江~~~~~~~~~~~~~~~~~
~~~~~~~~~~~~~~~~~~~~~~~~~~~~~~~~~~~~~~
南岸 东吴3万
概括段意:曹军南下攻打东吴,因兵士坐不惯船,就用铁索把船连起来,准备渡江。
2.学习第二段,指名读课文。
思考:着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概括段意:黄盖向周瑜提出火攻曹军的主意,并且献出了一个如何打的计策。
3.学习第三段,读课文
思考:东吴采用了正确的进攻策略,采取了几个步骤?
[1]黄盖诈降
[2]准备20条船,都用幔子遮着,里面装着芦苇,上面扑上火硝、硫磺、还有几条小船拴在大船后面。(说明东吴准备得十分充分)
[3]火攻曹营
概括段意:黄盖写信给曹操,加意投降,趁东南风,让装满了引火材料的船向曹操的船冲去,使曹操的船和军营全烧了起来。
4.学习第4段
概括段意:周瑜乘胜追击,曹操大败而逃。
(四)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读一读所写的各段段意,(纵观全文,得到整体印象)
2、把各段段意串连起来,删去重复,对全文来说是次要的内容。
3、为了把句子连贯起来,句与句之间可少许加一些必要的词语,有些词句可调换位置,使之成为完整通顺明白的一段话。
主要内容:曹操率军攻打东吴,因兵干坐不惯船。就把船用铁索连起来,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假投降和火攻的计策,火烧曹营,曹操大败而逃。
(五)看图详细复述“火烧赤壁”的经过。
(六)课后练习:
1、 用下面的字组词。
遣( )度( )驻( )瑜( )
遗( )渡( )注( )愉( )
策( )( ) ( )( )
窜( )( ) ( )( )
降( )( ) ( )( )
shuāi( ) jiàng( ) xiáng( )
率 将 降
( ) jiāng( ) jiàng( )
2、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1)非、、、、、、、、、、不可、、、、、、、、、、
(2)不是、、、、、、、、、、也不是、、、、、、、、而是、、、、、、、、
3、写出各段的段落大意。
4、复述“火烧赤壁”的经过
板书设计
北岸 曹操80万(多) 过于自信、轻敌
长江 火 借
攻 东
风 知已知彼,扬长避短
南岸 东吴3万(少)准备充分,有智有谋。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童年趣事
- 家乡的海滩
- 家庭联欢会
- 地球的“姐妹星”—金星
- 让爱充满世界
- 乡村的黄昏
- 家乡新年的一天
- 雾的世界
- 过年啰
- 我的爸爸
- 感恩的心
- 我们的好朋友
- 美丽的日照
- 我的妹妹
-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 其它法学论文浅谈抓好基层检察机关纪检监察工作的关键
- 其它法学论文浅谈刑事诉讼监督工作的难点和对策
- 其它法学论文试论群体性事件治理中政府正义的构建
- 其它法学论文论推动检察政治工作升级发展
- 浅析交通事故责任问题
- 其它法学论文浅谈职务犯罪技术侦查的权力配置及其运用
- 如何对待交通肇事逃逸
- 其它法学论文浅谈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 最新本科法史学论文格式
- 如何处理交通违章纠纷
- 9000字法史学论文法理分析
- 其它法学论文浅谈基层检察机关如何服务“三打两建”工作
- 7000字法史学论文法律
- 关于旅游法律关系的理论观点
- 2016年研究生法史学论文格式
- 破阵子
- 饮酒
- 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第一课时]
- 凡尔赛宫
- 闲适
- 拉萨的天空
-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 醉花阴
- 斑羚飞渡
- 读山海经
- 北京城的中轴线
- 林黛玉进贾府
- 《坐看牵牛织女星》第二课时
- 《二泉映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荷花淀》课本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