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4
《日月潭》教学设计二
学习目标:
1.识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美景,读出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祖国早日实现统一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谈话看片,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我们祖国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地方,你去过哪些地方?
2.在我国的宝岛台湾,也有许多风景如画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有关日月潭的风光短片)。
3.朋友们,上学期我们曾做过一次小导游,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家乡。今天,老师想在你们中间挑选几位优秀的导游,带大家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日月潭。(揭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成为日月潭的导游,首先要了解那里的情况。
请大家自己朗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提示:不要加字,减字。)
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更要多读几遍。
2.反馈朗读情况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教师点评、指导、正音。(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
(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绕”“盛”的翘舌音、“盛”“省”“胜”的后鼻音、“隐”的前鼻音以及“环”的介音)
(2)看图识词
在学生朗读之后,适机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附近
群山环绕
树木茂盛
建筑
请四个学生上台,读词,并在画面中指出对应的事物。
其他学生评议、帮助正音。
(3)看图,在组内分节朗读课文
三、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喜欢读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2.你喜欢哪部分内容,能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吗?
1)指名读
2)集体评议
3)教师指导后再指名读
(在学生读文过程中,适机出现“群山环绕”“隐隐约约”“清晰”“朦胧”等词,让学生多读读这些词所在的句子理解词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词语说话。)
A.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B.晨星和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C.周围的建筑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D.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3.朗读全文。(每个自然段请喜欢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
4.交流讨论:你在文中读到了什么?了解了些什么?请用读课文的方法告诉大家。
5.如果你是导游,你会先介绍什么给游客呢?(对日月潭的总体介绍)
你能来试一试吗?(多请几名学生说,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说,不看书;再介绍给同桌听)
6.说说你认为日月潭最美的是什么?(请每位同学在学习小组里,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介绍给组员听)
7.你最欣赏哪位导游?能说说理由吗?
8.请学生再次观看有关日月潭的视频,几位优秀导游为大家作介绍。(集体评议,教师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9.向好友介绍日月潭。(此内容也可在课后进行)
10.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自己喜欢的部分可背诵。
四、课外拓展,组织活动
(课前要求学生收集有关台湾风景名胜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1.放有关台湾的风景短片,请小朋友来当当小导游,介绍景点。
2.知道在台湾还有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吗?你能介绍给大家听吗?
五、生字书写
1.出示生字。
说说这几个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绕”注意不要多加一点)教师范写。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学生的书写姿势)
六、课后作业
1.向爸爸妈妈或你的好朋友介绍日月潭。
2.画画你心中的日月潭。
3.把你会写的词语都抄下来,记载在好词佳句本中。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心中的三大“绝世美女”
- 我的表妹
- 擦黑板
- 猪=我?
- 我姓龙
- 当个哥哥真麻烦
- 我的一个小伙伴
- 关心我们的新老师
- 爱读书的我
- 弟弟的绝招
- “怪胎”奇谈
- 《虹猫蓝兔七侠传》人物大评选
- 忙碌的爸爸
- 我的朋友――“小小图书馆”
- 童年乐事
- 房地产调控应加大力度完善政策
- 煤炭行业的危机成因与对策研究
- 简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 产业集群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初论
- 青海藏毯产业发展中企业家精神的培育
- 中国石油公司国际化经营浅议
- 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快速上涨的原因及对策
- 医疗整形“热浪”背后的伦理探索
- 农业产业化理论基础的研究急待加强
- 浅析内河节能船型的选择和推广
- 分析新形势下我国信托业发展的环境
- 银行加息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 产业集群识别与分类实例研究
- 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后果分析
- 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目标与政策边界
- 《练习1》教学设计之一
- 《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
- 《买猫头鹰》教学设计之一
- 《专心致志》教学设计
- 《我是一条小河》教学设计之一
- 美从读中来,写中再现美——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多彩的夏天》教学设计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之一
- 《亮亮捉虫》一课重难点的突破
- 《一粒种子》教学设计之一
- 《我是一条小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我是一条小河》教学设计之二一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 感受诗歌意境 培养审美能力——小学二年级语文课《瀑布》的教学设计
- 《水的脾气》教学设计之一
- 《一粒种子》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