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9
《雷雨》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图片。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听音乐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播放:刮风下雨闪电雷声的旋律)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雷雨》。(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悟,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2、学习生字“压、乱、垂、虹”,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
3、小组读课文,推荐一位组员来展示朗读,并说说为什么要推荐他来读。
4、被推荐到的学生逐段读课文,正音。
5、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6、找出相关的段落,初步介绍“段”的知识,让学生把课文划分成3段。
三、书写生字。
写字指导。(生归类分析字行,说发现。)指导:“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写得好。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卡片认读生字词
2、上堂课我们知道课文讲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这堂课我们要去看看具体的景象。
(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二、朗读感悟课文。
研读“雷雨前”
1、默读课文,划出雷雨前又哪些景色,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样?
2、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
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什么?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人为该怎么读这句话?
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枝乱摆。
“乱摆”说明什么?不下雨时风是怎样吹的?为什么要加一个“忽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第一自然段讲的是“叶子动也不动,”加上“忽然”表现了天气的变化。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哪个字写得好?为什么?读一读。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气骤然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
研读“雷雨中”
1、默读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大家?
2、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互动,教师相机点拨。
如: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哗”?
为什么“往窗外看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
自由读——女生读——指名读
研读“雷雨后”
1、小组合作读一读,画一画文中的景色。
2、展示自己的画。
3、美读这一段。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积累运用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__越__越__。
2)、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了,( )也( )了。
六、课后延伸
观察日出或日落,写一篇观察日记。
课后反思:
本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为了不雷同,我对每段的教学方法的选择各不相同,雷雨前用欣赏美文的方法“让孩子说说哪些景色写得好,为什么?”,雷雨中则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考大家?”,雷雨后用画画的形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让自己感触最深的是教学第二段,用这样的方法教学,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每位学生都想提出有难度的问题考倒同学,在问题的反馈上来看,学生确实是作了思考,提出的问题跟自己备课时想得一样,而且有些好的同学提出了“字词推敲”的问题,如:“往窗外望去”为什么不写成“往窗外看去”?有什么不同?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应该多尝试这样的教学。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
- 地震那一刻
- 陈老师教我写作文
- 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
- 这就是他
- 淘气的小弟
- 地震中感人事迹
- 记一位小学老师
- 胡安
- 我的购物狂老妈
- 我的老师
- 滑冰真的很刺激!!!
- 这就是我
- 罗子唯自我介绍
- 我的“糊涂妹”
- 李清 宋庄有一点像世外桃源
- 《法兰克福汇报》变形计
- 运动并不仅仅是那些冰冷的钢铁怪兽
- 金崖古镇行纪
- 伯希和西域探险日记(十五)
- “三傻”胖成“外星人”
- 去维罗纳找寻爱情的金殿
- 探访福建客家土楼
- 物质――一段精神旅程的归属和另一段精神旅程的启航
- 杨冰阳:只提供最实用的爱情方法论
- 希腊梦幻之旅
- 现代中国的孕育之地
- 南方:一棵树病了(外三首)
- 机器人:小米的平衡车升级计划?
- 简政放权要用好辩证法
- 新教材不要一味迎合新新人类
- 关于语文个性化教学的思考
- “感情”出彩方法
- 戴望舒《雨巷》欣赏
- 高考文言文阅读注意四点
- 高中语文新课标作文教学理念解读
- 中国的教师为何不读书?
- 我看中学生语文水平
- 闻一多《死水》赏析
-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
- 利用新教材,开展“探究性写作”实验初探
- “大语文教育”的基本特征
- 语文五大阅读法(下)
- 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解析之法
- 现代文阅读表述题解题思路及技巧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