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5
“研究式作文实践活动”指导教案
正确使用记叙的人称
教学目标
1.认识写作中各种人称的特点。
2.能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叙述的好处,是读者感到真实和亲切。缺点是容易受到时空的局限,非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事情就无法写进去。
为了突破这种局限,作者用“他”、“他们”的口吻,客观地把故事传达给读者,这便是第三人称的写法。采用第三人称叙述的好处,是能在更广阔的背景上展现生活,便于用多种手法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弥补直接观察的不足。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同一篇文章中,两种人称不可混合使用,但却可以交替使用。课文《祝福》、《勇气》就是兼用两种人称的例证。人称转换必须有过渡的句子或段落,作出明确的交待,否则会引起思路的混乱。用这种写法,既能突破用第一人称所受的限制,又能使读者获得真实亲切的感受。
教学方法
初中学生作文常有立足点摇摆不定、人称不统一的毛病,这种毛病甚至带有很大的普遍性。根除这种毛病的最好方法,还是“病例会诊”。鲁迅先生在《不应该那么写》一文中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都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因为在学习者一方,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学生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方可少走弯路。
据此,本单元作文教学,可充分利用人称错用的典型病例,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具体方法可用提问、讨论、点拨相结合的方法,把单纯的写作知识灌注变为自主探求和实践训练的过程。为节约时间,教师课前应把“会诊例文”制成投影软片,上课时用投影机打出。
教学过程
一、阅读课本第二单元写作知识《正确使用记叙的人称》,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它有什么优点和局限?试举例说明。
2.什么是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它有什么优点?试举例说明。
3.在一篇文章中交互使用两种人类应注意些什么?试举例说明。
二、病例会诊与救治
(一)病例会诊之一
1.出示会诊例文(1):
“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太难了。我苦苦地思索看,还是一道题也不会做。豆大的汗珠顺着面颊流下来。我的头发胀,觉得天旋地转——咕咚一声我摔倒在地上,昏了过去。监考老师急忙跑过来把我扶起来。全班同学也都停住笔吃惊地朝我这里看。一时间教室里乱了起来。”
2.讨论:这段话是用第一人称叙述的,什么地方出了毛病?
这段话先写我昏过去,接着又写昏过去之后的紧张场面。这就不能不让读者产生疑问:既然你昏倒了,怎么能看到这种紧张的场面?这样写会读者感到你在瞎编,不可信。
3.讨论:怎样改正这个毛病?
如果是事后别人告诉你的,则应在文中加以说明,添上“事后我才知道”这样的话,就情通理顺了。
(二)病例会诊之二
1.出示会诊例文(2):
“星期三下午放学,我忘记把作业本带回家。吃完晚饭我到学校去取作业本,一进教室门,看到张华和刘明同学正在抄写黑板报。他们抄完黑板报,便兴冲冲地回家,消失在溶溶的月光底下。”
这是文章的最后一段,文章就这样结束了。
2.讨论:这段文章出了什么毛病?
这段文字的毛病,是把第一人称“我”给丢了。文章结束了,但是“我”到哪里去了呢?读者无法理解。所以,用第一人称所写内容一定是耳闻目睹的,而且“我”要始终在场,做到前后照应。
3.讨论:怎样修改这段文字?
可作这样修改:等他们写完黑板报,我和他们一块走出校门,看他俩消失在溶溶的月色中,我也快步迈向回家的路。
(三)病例会诊之三
1.出示会诊例文(3):
“我到浙江湖州老家去过暑假。一天,表弟李伟要我和他一块到水塘摸螺蛳。我们来到水塘边,表弟对我说,我自个先试试看。我摸了好大一会,一个也没摸到。他笑着说,我来摸给你看。他一伸手就摸一大把。我问:‘你怎么如此顺手?’他说:‘熟能生巧,我开始也摸不着,时间长了,就摸到一些窍门,原来螺蛳一般都附在沿岸的石块下或枯木腐草上。’我就专门往这些地方摸,一摸就摸好多。我望着满盆的螺蛳,心里高兴极了。”
2.讨论:这段文字令人费解,毛病出在什地方?
这段文字的病根,是人称混乱。该用“你”而用了“我”,该用“我”而用了“他”,该做必要的过渡交待而没有做。因而造成语意混乱。
3.讨论:如何理顺本文的人称关系?
“我自个儿先试试看”,改为“你自个儿先试试看,“他就摸到一些窍门”,改为“我就摸到一些窍门”。在表弟的话说完之后,加上一句过渡的话:“听表弟这么一说”。
小结:初学写作,宜多练习第一人称写法,直叙自己的见闻和经历。在用第一人称时,“我”要一贯到底,防止人物关系错位;用第一人称只能写自己所闻所见,不能写自己见闻之外的事情。在练好写第一人称的基础上再练习第三人称的写法。在同一篇文章中,人称可以更换,但在一般叙述中人称不宜更换。在一篇文章中,有时由于叙述事情的时间地点发生了变化,需要变换人称,就一定要注意交待清楚,最好另起一段,并要有恰当过渡的句子(例如《祝福》、《勇气》)。
参考题目
1.我的课余生活(用第一人称)
2.一次难忘的经历(用第一人称)
3.成长的感觉(用第一人称)
4.一场精彩的球赛(用第三人称)
5.《千尺幢救险》是第四军医大学一位同学讲述自己在华山抢险救人的情况,用的是第一人称。请你用第三人称改写这个故事。
千尺幢救险
五月一日这天,我和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游览西岳华山。大约早晨七点,来到了“太华咽喉”的千尺幢。这里的奇险名不虚传,仰面一条裂缝,从上到下镶嵌在陡壁上,上面开凿了一级一级的台阶,很像悬挂在云彩里的天梯。游人手抓索链,艰难地向上攀登。我们爬到千尺幢中段,突然听到一声惨叫,霎时,数不清的帽子、鞋子、提包、照相机漫天飞舞。我脑子里“嗡”地一声,意识到出事了。周围的一些游人,趴下身子,低下脑袋,双手紧紧地抓住索链,躲避这场突然袭来的灾难。突然有人大声呼喊:“快把人截住!快把人截住!”我什么也来不及想,放开手中的锁链,挺身站出来,伸出手臂挡住向下跌落的人。这时,一个中年人砸到我的头上,我只感到一阵疼痛,但我顾不得这些,急忙和另一个同学一起,把这位中年人紧紧抱住,沾了我俩一身鲜血。接着又传来一声惨叫,只见一个女青年又头朝下跌落下来,眼看就要撞下山崖。我失声大喊:“快抓住!”一边顺势抓她的脚,另一位同学抓她的头,总算把这位同志拉住了。
(这些文字把出事原因没交待清楚,改写时允许通过想象加以补充)
写作知识
所谓人称,实质就是叙述的观察点和立足点。对于事件的经过或人物活动,如果没有一个确定的观察点,是无法把它叙述清楚的。
作者把自己当作故事的见证人以至主人公写进文章中,通过“我”或“我们”的所见所闻把故事传达给读者,这就是第一人称的写法。自传、日记、游记、书信等形式,大凡写自己亲自经历的事情,就经常用到这种写法。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第一次改变了
- 红梅公园游记
- 我也是富翁
- 因为拥有所以我快乐
- 地球母亲的诉说
- 我喜欢的一个人
- 我有一盒彩笔
- 一个难忘的晚上
- 十大谋士之诸葛亮
- 向命运挑战的人
- 童年的回忆
- 看礼花
- 课间十分钟
- 保护环境
- 《纸飞机》观后感
- 高职生创业意识研究及培养策略
- 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技术
- 乙肝病人牢记三招:让肝癌离你越来越远
- 青岛市2013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 过控专业《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浅析
- 学生行为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成长互助小组在高职护理学生实习管理中的运用
- 应用型本科工程造价专业力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 高速公路交通设施对驾驶人动态视觉特性影响分析
- “生”惹出来的疾病
- 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推广及利用的策略研究
- 应用型本科工业工程专业人因工程学教学探索
- 浅谈高台县西腰墩水库至侯庄村段黑河河道治理措施
- 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 B2C电子商务物流企业顾客体验模型研究
- 苏州园林
- 成章中学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自检试题及答案
- 最新作文辅导系列教案:转折出故事,悬念兴波澜
- 2012年高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学案
- 苏教版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 2012高考语文第一轮总复习提分卡:如何写好记叙文
- 材料作文“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写作指导及优秀范文
- 最新作文辅导系列教案:象征寓深意,委婉书心曲
- 林黛玉进贾府
- 2012年高考语文精题分解_词语1(成语、熟语)
- 《宽容》序言
- 【语文】写作深刻三步走:想远、挖深和说透
- 成章中学201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 2012年高考语文复习: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教学案)
- 小石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