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灯下漫笔

灯下漫笔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30

灯下漫笔

教学目标:

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冷静的理性分析中包含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⒉学习本文以小见大、以情推理、情景交融的表达艺术。

教学时数:2

第一教时

明确目标:

理清思路,明确观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⒈介绍写作背景

⒉解析文题

鲁迅喜欢在“灯下”写作。他写过《夜颂》,说自己是“爱夜的人”,据说爱夜的人“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那么,那一时刻,1925年4月29日这一夜,灯下坐着的鲁迅,又“看”到了“暗”中掩盖着的什么呢?

“漫笔”,是作家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特点是借事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漫”既是内容的“漫”无边际,又是“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漫漫”心绪,还是一种“漫延开来”的思维方式。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其漫延无际的笔墨、心绪、思维,从散漫无序中抓住其思想要点——作者独具“夜眼”,对我们所生存的社会、历史的独特发现。

三、整体感知

⒈朗读课文,思考:本文批判的锋芒指向哪里?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①批判的锋芒指向:中国历史和国民性问题;

②作者观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可以概括为

--a、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b、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⒉明确思路

现实(1~5)-→历史(6~11)-→现实(12~14)

引子

--→

观点

--→

号召

四、小结本课内容

第二教时

明确目标:

⒈理解作者的历史观

⒉以小见大、以情推理、情景交融的表达艺术

教学过程:

一、分析“引子”(1~5)

⒈课文是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引出对重大历史问题的思考。阅读第一部分,思考:课文是由什么日常小事引出对重大历史问题的思考的?

明确:钞票贬值

⒉在叙述“钞票贬值”事件过程中,作者着意突出了“人”在事件过程中心情的变化,有哪些变化?如何看待这些变化?

明确:开始兑换--乐意

停止兑现--不甘心

-→奴性心态

折换现银--非常高兴

⒊作者由“钞票贬值”联想到了什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明确:①“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②两者心理相似:自身受到了损害不痛苦反而快乐。这种心理,看似反常,实则合理。人们为避免更大的灾祸,宁愿选择较为次之的损害,从而获得一种超越期望的满足。鲁迅从中看到了隐藏在百姓灵魂深处的奴性心态: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自我满足,自我陶醉。

⒋作者为什么说“极容易变成奴隶”?为什么成为奴隶还“万分喜欢”?

明确:“极容易”说明中国的“乱”是长期的,“治”是短暂的,因此老百姓常常“想做奴隶而不得”;他们把做奴隶当成一种奢望,甚至是一种享受,一旦有哪一位统治者满足了这一令人感到悲哀的要求,他们自然就“万分欢喜”了。

⒌归纳本部分写作特色。

明确:直写其事,以小见大

⒍小结

二、分析“观点”

㈠析“中国历史”

⒈本文批判的锋芒直指中国历史和国民性问题。鲁迅一针见血的揭出了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和阶级对立的历史真相,就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思考:这两个时代分别有什么特征?其共同本质是什么?这两个时代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明确:

①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即“乱世”--兵荒马乱

,奴隶规则被毁得粉碎,强盗官兵任意屠杀百姓。百姓是牛马甚而不及牛马。

②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即“治世”--天下太平,有一定的主子和规则,百姓纳粮磕头颂圣,意志却被主子宰割。百姓是奴隶,是人而非人。

③共同本质:百姓始终是奴隶(牛马)

④划分标准:按“人”的价格的贬值程度来划分。“‘人’的价格”指做人的资格,做人的尊严。

2.文章举出了哪些时代例子属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你能否再作些课外补充?

明确:

课文中:五胡乱华、黄巢时(唐末)、五代、宋末、元末、张献忠时(明末)

课文外:春秋战国、秦末、汉末、安史之乱、清末、民国

㈡析“国民性”

⒈“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是元•张养浩写的一首词,它揭露了无论王朝兴衰如何更替,身受战乱之苦的始终是老百姓。当百姓连做牛马、做奴隶的资格都被剥夺了的时候,百姓有什么祈求呢?请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

明确:

①给与他略等于牛马的价格,…人们便心悦诚服,恭颂太平。(第5段)

②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牛马,…(第7段)

③百姓就希望来一个另外的主子,…使他们可上奴隶的轨道。(第8段)

④“予及汝偕亡!”愤言而已,决心实行的不多见。(第9段)

⑤厘定规则…便“万姓胪欢”了。(第9段)

⒉你是怎样看待百姓的这些祈求的?造成这种奴性心态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明确:容易满足,麻木不仁,缺少反抗——专制暴力

⒊中国的老百姓,几千年来饱受重压和杀戮,从来没有享受到做“人”的尊严和权利,对此作者是怀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哀其不幸”--同情、怜悯百姓的不幸遭遇

“怒其不争”--讽刺、批判百姓的国民劣根性

⒋小结

三、析“现实”

⒈在对中国历史和国民性作了深入剖析之后,作者又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当时现实,当时是怎样的社会现实?老百姓的命运怎样?

明确:①强盗官兵交互为祸--仍然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②“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避入教堂”,丝毫没有彻底“走出奴隶时代”的愿望。

⒉面对这样的国民,鲁迅无法掩饰内心的绝望与悲凉。最后终于发出震天一吼——“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你认为“第三样时代”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怎样才能创造“第三样”时代?

明确:“第三样时代”是一个民主自由的时代,是老百姓真正“做人”、掌握自己命运的时代。

⒊小结

四、归纳艺术特色

明确:披情入理,情理交融

五、全文总结

风雨如磐,暗夜沉沉,在浓黑的夜幕中,鲁迅奋笔疾书,在“先儒”“爱排场的学者”歪歪斜斜的字里行间,方方正正的写下了中国历史两个时代的独特论断。

我们仿佛可以看到黑暗中鲁迅那如炬的目光,那双犀利的眼睛里不仅有愤怒的火焰,更有晶莹的泪珠。“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鲁迅那关注苍生的心仿佛依然跳动在耳旁,震撼着我们的灵魂。“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要用它来寻找光明。”这句顾城的诗用来形容鲁迅恐怕是最合适不过的吧!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勤劳的农民
小猴捞月亮
美丽的夜晚
自我介绍
小苹果树请医生
天上的小羊
美丽的荷花
快乐的体育活动
夏天的小池塘真热闹
小猫钓鱼
春姑娘
这样才是好孩子
请节约用水
木娃
考试
锚喷支护技术在小浪底工程中的应用
水工混凝土结构与材料学科发展
小水电施工中塌方如何界定
长江大堤加固防渗技术的应用
固海管理处渠道维护管理办法
芹山水电站面板堆石坝周边缝止水施工
钢筋窄间隙焊技术在水电站工程中的应用
丹江口水利枢纽闸门漏水问题及处理
声发射检测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上的应用
水文基地工程总承包管理报告
水利工程施工进度管理与控制方法分析
三峡大型尾水肘管内支撑结构探讨
浅析小型危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措施
黄河下游泥沙淤积解决办法
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童年的发现》随堂练习 提高篇
《童年的发现》美文欣赏一
《童年的发现》教案设计 分析篇
《童年的发现》重点字词梳理
《童年的发现》考点练兵 积累篇
《童年的发现》老师语录
《童年的发现》教案设计 精解篇
《童年的发现》考点练兵 阅读篇
《童年的发现》同步作文写作指导
《童年的发现》同步作文范文习作
《冬阳·童年·骆驼队》考点练兵 基础篇
《童年的发现》重难点分析
《童年的发现》随堂练习 巩固篇
《冬阳·童年·骆驼队》重点字词的意思
《童年的发现》趣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