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哀”字一线牵——春姑娘上《哀江南》(本站论坛稿)

“哀”字一线牵——春姑娘上《哀江南》(本站论坛稿)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0-01

“哀”字一线牵——春姑娘上《哀江南》(本站论坛稿)

“哀”字一线牵

——春姑娘上《哀江南》

一、检查预习

1、生字词,用小黑板(很原始吧?如果不是公开课,我连小黑都不用!)请了两个学生读。

2、朗读。(第1支曲子范读,第2至6支请了五个学生读,第7支齐读。)

二、整体把握

(实录)

师: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戏也有戏眼。“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诗眼是?

生:绿

师:“红杏枝头春意闹”呢?

生:闹

师::“云破月来花弄影”——

生:弄

师:《荷塘月色》一文的文眼是——

生: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师:很好。戏曲《窦娥冤》的戏眼是——

生:冤

师:《闺塾》呢?

生:(略思考)闹!

师:好,那么,我们这一课《哀江南》,戏眼是——

生:哀!

师:(在课题的“哀”字下标重点号)这里的“哀”是什么意思?

生:悲哀、哀叹

师:悲哀和哀叹,哪个准确些?

生:哀叹

师:(板书:哀叹)“哀叹”什么?

生:江南

师:这里的“江南”指的是哪里?

生:长江以南

师:准确些。

生:这里只是南京。

师:为什么要哀叹南京?

生:因为南京是当时的首都。

师:准确地说,南京是南明的开国之都,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后来朱棣迁都北京。而写《哀江南》的时候,清兵入关,南明灭亡,南京只能说是“故都”。这里的江南,既指南京,又有着“国家”的意义。我还想问,哀叹江南的什么?

生:灭亡

师:是的,这是一种“亡国之痛”(板书)。是谁在哀叹亡国之痛?

生:作者

师:作者本人直接抒情?

生:是苏昆生

师:对,是借戏中人物苏昆生之口来表达的。这苏昆生是什么人?

生:樵夫;李香君的教曲师傅

师:这苏昆生曾是明代宗室,唱曲名家,李香君的教曲师傅,长期生活在秦淮河边,非常有名,相当于歌星周杰伦之类。现在国家灭亡了,他沦落为樵夫,靠打柴为生。你们能不能想像得到周杰伦打柴的样子?(生笑)很惨吧?亡国给百姓带来的伤痛,不仅是物质上的破坏,更多的还是精神上的创伤。

师:这种亡国之痛是怎样表达的,用的是什么抒情方式?

生:(众)写景;寓情于景;直抒胸臆

师: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都有吗?

生:都有,前面是间接的,是寓情于景。后面是直接的抒情。

师:(板书:寓情于景、直抒胸臆)采用寓情于景的方式的,是哪几支曲子?生:前面六支都是。

师:对,前六支写景抒情,第7支曲子直抒胸臆。

三、重点赏析

(实录)

师:我们的重点,是赏析前6支写景的曲子。这6支曲子分别写到了哪些景点?

生:山松野草、秣陵、村郭……

师:(打断学生)我问的是景点,不是景物。注意唱词前几个人物的对话,戏曲往往在人物对话时交待有关事件。

生:(找、思考)

师:(统一答案,板书:郊外→孝陵→皇城→秦淮→长桥→旧院)总的感觉,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生:(纷纷说)萧条;荒芜;凄凉;颓废

师:(板书萧条、荒芜、凄凉)“颓废”准确吗?

生:颓废一般用来形容人。

师:应该用哪个词准确些?

生:破旧、破败

师:(板书:破败)这是大家的总体感受。现在我们再深入一些,请大家任选一支给你感受最深的曲子进行赏析。

(生默读,思考,5分钟左右)

生1: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师补充:第3支)。前面几句写了眼前所见到的萧条景象,让我想起曾经的繁华,有一种昔盛今衰的感受。还有“舞”字和“朝”字,写燕雀在丹墀上自由自在地跳来跳去,然而过去这里是臣子朝见皇帝的地方,非常神圣,这更让人感到今日的凄清。

师:昔盛今衰的感受很到位,这里用的是“今昔对比”的表现手法。(板书)补充一点,这一支曲子除了今昔对比,还有色彩的对比,大家注意到了吗?看看都有哪些颜色?

生:白、红、琉璃(黄色)、翡翠绿、丹。

师:这些颜色很鲜艳,不禁让人想象旧皇城的华丽,而恰恰是这些颜色,反衬了今日的衰败凄清。

生2:我说第4支曲子。我觉得“迎”字用得非常好。这个地方曾经是歌伎云集的地方,我想像到的是,当年客人来了,歌伎们花枝招展地出来迎客的情景(众生笑),现在只剩下歌伎没有了,只剩下破纸在风中招摇了。还有“目断魂销”,唱曲的人站在坏栏杆边向远处眺望,想起过去的种种,灵魂也不禁飞回了过去。(众生笑)

师:想像很丰富啊。我强调一点,“魂消”该怎么理解?“魂消”也就是“消魂”,什么叫“消魂”?就是失魂落魄,魂飞魄散,形容的是极度的快乐或者悲伤,这样理解,要比灵魂飞到过去好一些。

另外,大家在读到这支曲子的时候,有没有想起学过的哪些诗句?

生:(背)“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师:这是李煜的《虞美人》,“雕栏玉砌”还在,而《哀江南》这里连雕栏玉砌都不在了,只剩了些破纸坏槛,更萧条。除了这首,还有哪些?

生:(背)“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师:很好,这两首写的都是南京,也同是表达了亡国之恨,意境各有特点。

生3:我说说第一支曲子。残军的“残”,让我想到军队打败仗之后溃逃的情形,这是虚写的,废垒、瘦马、空壕是眼前的景象,这里虚实结合,写出了战争中的凄凉景象。

师:是战争中,还是战后?

生:战后。

师:你提到了一种表现手法,虚实相生(板书)。这支曲子几个形容词用得很好:残、废、瘦、空,呈现出了南京郊外战后伤痕累累的凄凉景象。大家不应忽视的还有一个景物:夕阳道。夕阳古道,给人什么感受?

生:苍凉

师:是的,一种历史沧桑悲凉感。读到这里,有没有想到哪一首诗词?

生:(背)“……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师:同是古道,同是夕阳,两首曲子有什么不同吗?

生:表达的情感不一样,马致远表达的是游子思乡之情,这里是遗民的亡国之哀痛。

师:理解得非常到位。还有哪位同学要说?

生4:第五支曲子,写了青溪长桥,连木板都没有了,秋水长天,人迹稀少,冷冷清清的夕阳,只剩下几棵柳树(众生立即纠正:一棵柳树),想起当年众多柳树,风景优美,今非昔比,心中很是凄凉。

师:对,只剩下一棵柳树了,这个“剩”字用得好,让人联想到昔日柳树成荫的美景,如今只有一棵残存,时过境迁,不禁感慨万千啊!

好了,时间关系,赏析就到这里吧,课后自己再慢慢读,慢慢体会,古诗词的韵味是无穷的。现在归纳一下,写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的作用。关于这个问题,评论论家是怎么说的?

生:(纷纷回答)“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为情设,情由景生”

师:很好。写景是为了抒情,而抒情又必须借助于景物描写才能给人以具体的感受。这6支曲子,以游踪为线索,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了南明灭亡后南京城的凄凉景象,用哀景,写哀情,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无限的哀思。

于是,有了这6支曲子的铺垫和蓄势,第7支曲子直抒胸臆自然水到渠成,具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请大家齐读第7支曲子。

(师生齐读)

师:这支曲子直接抒发了国家兴亡的哀痛之情。为了把情感表达得更充分,可以用上一些修辞方法。大家看看这支曲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对偶、排比

师:具体些,哪句是对偶,哪句是排比?

生:“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是对偶;“眼看他……眼看他……眼看他……”是排比。

师:大家漏了一句,“那乌衣巷”三句,也是排比。用上对偶和排比,有什么表达效果?

生:感情更强烈了。

师:是的,对偶句和排比句句式整齐,一气贯通,使得表达声情并茂,使情感的表达更畅快更强烈,亡国之痛表达得更充分了。哪一句是主旨句?

生:“诌一曲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师:完整吗?这一句是否概括了整套曲子的内容?

生:应该还有前面三句:“残山梦最真……”

师:“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这是何等感伤的喟叹,何等沉痛的哀痛啊!

像这样表达亡国之痛、故国之思的古代诗词曲,除了前面提过的刘禹锡的《石头城》、杜牧的《夜泊秦淮》、李煜的《虞美人》,大家想想还有哪些?

生:姜夔《扬州慢》(齐背)

师:此外,李煜还有一首《浪淘沙》,没有在课堂上讲,但是第三册的课本上是有的,大家课后找来读一读。

这样的亡国之痛,这样的苍凉之感,这样充满了悲悯情怀的作品,往往产生在历史发生剧烈动荡之后,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时代盛衰,朝代更替,带给人无限的历史哀思。从快乐单纯的《牡丹亭》,到沉郁悲怆的《桃花扇》,中国古代文艺思潮走过了由浪漫主义到感伤主义的历程。再往下,就是批判现实主义了,最突出的代表作品就是《红楼梦》,第6册将用一个单元来介绍。

请大家把《哀江南》里自己喜欢的曲子背下来。下课。同事评:

同事一:启发很大的是,对曲子的鉴赏,让学生来说,并且基本上说出了自己的体会。虽然说得不那么全面,但这比老师全面地讲解要好得多。如果能准确用上古诗鉴赏的术语就好了。照这样训练下去,这些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一定会有大的提高。

同事二:这节课还有一个亮点,就是拓展得很好,联系学生学过的诗词,帮助理解课文。如果最后再有五分钟就好了,结束得有些匆忙。

自评:

感觉思路比较清晰,抓住戏眼“哀”字串下来,哀叹什么?是谁在哀叹?这种亡国的哀痛是怎么样表达出来的?寓情于景,直抒胸臆。寓情于哪些景?是怎样的景?用了什么手法?怎么理解?直抒胸臆,是怎样写的?用了什么修辞?哀景写哀情,亡国之痛,故国之思,沉郁悲怆的感伤主义。

让学生参与曲词的鉴赏,鉴赏时适当的拓展,也是我比较满意的地方。学生的表现也不错。

不足是前面的生字和课文朗读花的时间多了一些,后面拖了几分钟。其他的不足,有待大家帮我指出!

云裳评:

春的课堂越发的从容了,旁征博引、行云流水的评价都不为过。

优点大家说了,云裳还是找些问题来和阿春商榷吧。

1.预习检查学生的读书效果,老师为什么要先范读?不范读不是更容易发现学生理解上是否存在偏差?

2.整体把握中,老师牵引的是否太过明显?能否让学生自己先就全诗内容和写法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老师再顺势点拨?

3.重点赏析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比较突出,但是老师引导时还是略显急躁了些。比如:

“生1: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师补充:第3支)。前面几句写了眼前所见到的萧条景象,让我想起曾经的繁华,有一种昔盛今衰的感受。还有“舞”字和“朝”字,写燕雀在丹墀上自由自在地跳来跳去,然而过去这里是臣子朝见皇帝的地方,非常神圣,这更让人感到今日的凄清。

师:昔盛今衰的感受很到位,这里用的是“今昔对比”的表现手法。(板书)补充一点,这一支曲子除了今昔对比,还有色彩的对比,大家注意到了吗?看看都有哪些颜色?生:白、红、琉璃(黄色)、翡翠绿、丹。

师:这些颜色很鲜艳,不禁让人想象旧皇城的华丽,而恰恰是这些颜色,反衬了今日的衰败凄清。”

老师想让学生注意色彩的描写,是否可以问:从何处能读出旧皇城的华丽?把阅读钻研文本的时间给学生是否比直接提供色彩的答案要好些呢?

再如:

“师:想像很丰富啊。我强调一点,“魂消”该怎么理解?“魂消”也就是“消魂”,什么叫“消魂”?就是失魂落魄,魂飞魄散,形容的是极度的快乐或者悲伤,这样理解,要比灵魂飞到过去好一些。”

——这里问到“魂消”该怎么理解?后是否可以给学生一点思考、自我纠正的时间?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一次精彩的拔河比赛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
身边的劳动者
我发现了无形的爱
生活中的加法
我学会了下五子棋
我和爸爸对阵
老师的手
少女和小偷的故事感人最好准备纸巾
在辩论中成长记一次实践活动
我拥有一个小秘密
懂得成功
六年的回忆
记一次有趣的跳绳比赛
给朋友的一封信
试谈农村全科型小学教师的素质培养
一棵“醉酒”的芦苇
番茄灰霉病和晚疫病的识别与防治技术
抗战时期的兰州海关档案及其文献价值
广西农类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高职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培养探索
长江流域笋用楠竹的高产栽培技术
浅析师范生就业现状及应对策略
春糯玉米―夏秋菜豆―冬春莴笋周年高效栽培技术
高职高专城镇规划专业生产性实训教学研究
巴黎的妻子,流动的盛宴
广州春末夏初栽种甜、糯玉米病害防治
宜昌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重庆市万州区无公害辣椒生产技术规程
项目教学法在广告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浅谈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
语文教学反思
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读后感写作指导的探讨
作文教学要激励学生表现自我
教学日记两则
减负呼唤新的“作业形式”——关于学生作业的教学反思
让语文与生活双赢
小学教学论文
多角度作文 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往事:请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深处(教育叙事)
入情入境 潜心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