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白色鸟》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白色鸟》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白色鸟》课堂实录(本站论坛稿)

师:今天上课,我们首先讨论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话题,板书(童年)

生:哦,童年

师:对,说到童年,我看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喜悦的笑容,大家有话与老师说吗?

生:童年非常好玩。

生:童年很值得回忆。

师:在童年,有哪些事情好玩?

生:捉螃蟹,游泳啊

生:我最爬山啦

师:呵呵,爬山最考验一个人的毅力了,看来你的毅力不错。

生:我最喜欢掏鸟蛋了。(众笑)

师:看来同学们的童年过得的确有趣,可是,不同时代,孩子们的生活也一样吗?要是生活在“文革”那个时代,孩子们的童年仍然这么有趣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何立伟的这篇小说—白色鸟(板书课题、作者)

师:刚才在早读时,同学们都预习了吧?

生,预习了,我都读了3遍呢。

师:看来你的速度很快哟,可是光讲速度还不行,还要真正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下面我就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效果,知道文章写的是什么吗?

生:写的是小伙伴的游戏。

师: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生:写的是两个小伙伴在河边痛痛快快地玩耍。

师;非常好,你不光说了他们的活动,还把他们活动的特点也告诉我们了。同学们,这篇文章的体裁是?

生:小说。

师:那我们学小说需要学习什么?

生:学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吧。

师:对,可是小说有它自己的特点,知道吗?

生:三大要素

师:能详细点吗?

生;有故事情节、环境描写

师:环境描写有描写自然的,也有交待故事背景的。可是还差一个要素啊。

(没人回答了)

师:那说到《西游记》你会想起?(生:猪八戒、孙悟空)说到《鹿鼎记》你会想起?(生:韦小宝),呵呵,你们刚才回答的叫什么?

生:故事的人物

师:对,人物形象。那本文写的人物是?

生:两个小伙伴。

师:各有什么特征?

生:一个白皙一个黝黑。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是外貌特征,请再补充。

生:白皙那个穿西装,黝黑那个缺门牙。

师:不错,他们还有没有身份上的特征?

生:白皙那个是城里来的,黝黑那个是农村的。

师:看来同学们的预习很出色。刚才有同学说他们的游戏很痛快,非常有趣。那作者为了突出“痛快有趣”这个特征(板书:痛快有趣),是用哪些片断来体现的?你们说我来写。

生:白齿苋

师:白齿苋是一个活动片断吗?

生:是采白齿苋。

师:好,同学们就按照这种格式回答。第二个?

生依次回答:拔霸王草、打水漂、考问题、比赛划水、捉蛇、看鸟。

师:作者重点写的是哪个片断?

生:看鸟。

师:为什么?

生:因为鸟儿很白很漂亮,他们都喜欢。

师:好,看来同学们回答问题很积极哦。可是,我不知道你们在预习时有没有什么问题,说出来看看大家能不能解决。

(没人回答了)

师:看来同学们很团结,都不想把同学难住。

(众笑)

生:老师,“设若”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师:大家看呢?

生:“假如”的意思吧,也可以说成是“倘若”。

师:解释得不错。同学们提问不光可以提字词方面的问题,也可以深入到课文的内容。

生:老师,课后作业有个问题,“课文标题是写白色鸟,怎么重点在写人呢”?

师:好,这个问题提得很有研究价值,也是课文的一个重点,谁来解答?

生:课文重点是在写人,但是这两个孩子就像白色鸟那么纯洁天真,应该是象征吧。

生:白色鸟象征孩子们那种纯真灿烂的童年

师:象征?什么叫做象征手法?

生:象征就是用一个具体事物象征某种精神,含蓄表达作者的某种意思。

师:同意吗?赞成的同学请鼓掌(大多数同学使劲鼓掌)

师:刚才那2位同学回答得不得不让我们佩服,其实,我们以前也学过类似的文章,比如?

生:《白杨礼赞》

生:比如《驿路梨花》

师:呵呵,同学们反应很快呢。那还有问题吗?

生:老师,你刚才怎么不说外婆?

师:作者写外婆的语言太少,老师就不说了。

生:不,外婆把两个孩子赶出去,不让他们在家里睡午觉,里面肯定有原因。

师:那是什么原因?

生:不知道。

师:那我们找找看文中描写外婆的有几处,看看外婆是个怎样的人。

生:孩子喜欢外婆做的喷香的菜,说明外婆很爱他们。

生:外婆带着包袱就到乡里来了,说明她不喜欢城里的生活。

生:外婆把孩子们赶出去玩,说明她肯定有什么事情不想让孩子们知道。

师:知道是什么事情吗?(没人回答了)那同学们看看家里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开斗争会了。

师:开斗争会是怎么回事?

生:就是打仗。

(众笑)

师:啊?我们应该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说啊。

生:老师,我知道,文革时期开斗争会就是把人拿来斗争。

生:不知道是不是批斗会?

师:你知道批斗会?

生:是啊,历史上学的,“文革”时期把好多知识分子拿来批斗,冤枉了好多人呢。

师:这位同学思考问题很深入,我来补充补充吧。“文革”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十年浩劫”,发生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时期颠倒是非、混淆黑白,是我国历史上一块不忍触摸的伤疤。

师:了解了社会背景,我们就知道外婆异常表现的原因了。谁来说?

生:外婆打着包袱从城里来,城里一定在开批斗会,她想保护这些孩子。

师:保护什么?

生:她想让这些孩子不受到那种不好的影响。

师:由此可见外婆的用心--(生:良苦)。可是保护住了么?

生:没有,农村也在开批斗会,孩子们肯定会受到影响的。

师:由此可见,孩子们这种自由自在的玩耍,那可是在外婆的呵护之下才能拥有的啊,我想这些孩子的童年,一定含杂着孤独,这不能不说是当时那个社会的悲哀。同学们,老师也想把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告诉给大家,当我读到这诗情画意的语言、想到用心良苦的外婆,我感受到自然之美和人性之光了,可是读到“开斗争会”,我长长地叹了口气。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你们说应该是什么?

生:失望

生:气愤

生:悲哀,我为那个社会感到悲哀。

师:呵呵,你在模仿赵本山?(众笑)

师:可是悲哀气愤又能怎样?就连大人都无法躲避。社会小说的主要目的是反映社会现实,你猜猜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作者想告诉我们要认清形势,千万不要重蹈覆辙。

生:作者想说千万不要让社会的悲哀伤害到孩子们。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义愤填膺,可是,在任何时期,社会生活中都会有某些消极因素是我们无法避免的,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是什么?

生:乐观一点吧。

生:开朗一些,我就经常无忧无虑的。千万不能把别人的错误拿来惩罚自己。

师:呵呵,开始引用名言了,不错。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你们喜欢这篇文章吗?把原因也说出来吧。

生:喜欢,因为孩子们的对话很搞笑。

师:搞笑?

生:不是,孩子们的对话有很多方言,有点像我们说的四川话,读起来感觉很真实。

师:恩,还有其他意见吗?

生:我也喜欢,因为我很喜欢白色鸟,可惜最后它飞走了。

师:恩,鸟儿飞走了,本该属于孩子们的宁静也飞走了。还有其他意见吗?

生:我也喜欢这篇文章,因为里面有很多优美的自然环境描写。

师:能把你喜欢的句子用表情朗读出来吗?知道老师的意思吗?

生:知道,就是读出感情噻。

师:聪明!!开始吧。

生读:河堤上的野花,一盏一盏如歌的灿烂。

师:你最喜欢那个词?也要说理由

生:一盏一盏,因为它写出了花开的那种动态。

生:如歌的灿烂,这个比喻很霸道,写出了花儿的灿烂和美丽。

师:我看你们才是真的搞笑呢。还有好句吗?

生读:芦苇汪汪的绿着,水鸟雪白雪白的,甲虫在软泥上爬。

生:我喜欢句子里面的形容词,因为它勾画了很美的一幅乡村自然美景,和“文革”这个环境不同。

师:这应该是一种什么写法?

生:对比吧,自然和社会的对比。

师:很好,可是老师也想听到不同的意见。有没有不喜欢这篇文章的同学?

生:我不喜欢,这篇文章好长,直到最后才告诉我故事的背景。

生反驳:这样才更好啊,设置悬念,表达含蓄。

生:我也不喜欢,因为我讨厌这样的生活,讨厌别人来影响我们。

师:好,不过讨厌也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噻,只能乐观看待了。对了,上课前张老师问大家你们的童年和文中描写的童年一样吗?

生:不一样,我们现在无忧无虑的,比他们幸福一些。

师: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日子。因为时间关系,老师很想在课堂上知道你们的童年是怎么度过的,究竟有多幸福,现在看来只能把你们的感受变成作文本上的文字了。知道老师的意思吗?

生:知道。

师:好,下课。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懂得成功
老师的手
记一次有趣的跳绳比赛
我拥有一个小秘密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
我和爸爸对阵
给朋友的一封信
生活中的加法
六年的回忆
我学会了下五子棋
一次精彩的拔河比赛
在辩论中成长记一次实践活动
少女和小偷的故事感人最好准备纸巾
我发现了无形的爱
身边的劳动者
长江流域笋用楠竹的高产栽培技术
广州春末夏初栽种甜、糯玉米病害防治
重庆市万州区无公害辣椒生产技术规程
浅析师范生就业现状及应对策略
抗战时期的兰州海关档案及其文献价值
春糯玉米―夏秋菜豆―冬春莴笋周年高效栽培技术
试谈农村全科型小学教师的素质培养
巴黎的妻子,流动的盛宴
高职高专城镇规划专业生产性实训教学研究
一棵“醉酒”的芦苇
广西农类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宜昌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项目教学法在广告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培养探索
番茄灰霉病和晚疫病的识别与防治技术
小学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多角度作文 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让语文与生活双赢
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语文教学反思
浅谈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
小学语文优秀论文
入情入境 潜心体会
教学日记两则
往事:请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深处(教育叙事)
减负呼唤新的“作业形式”——关于学生作业的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作文教学要激励学生表现自我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读后感写作指导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