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怀疑与学问

怀疑与学问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23

怀疑与学问

教学目的

一、深入领会并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层层深入论证的写法,学习用分论点来论证中心论点,并适当注意过渡句。

二、理解课文中论述的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才能辨伪去妄,才能建立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道理。在深入改革开放抓紧科学技术发展的紧迫日子里,尤其要强调谦虚与怀疑。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是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用分论点来论证中心论点的写法。根据这一重点,围绕课文“预习提示”,引导学生运用前两课所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培养自读能力。

二、本文是课内自读课文,文章不长,可作先自读再研读的安排,读前给予指导,要求学生在书上画出要点,并做笔记练习。

教学时效: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指导与要求。

1.导人阅读,激发兴趣。怀疑与学问究竟有什么关系?两者间的关系可密切呢。我们曾学过《哥白尼》、《祖冲之》,试想想哥白尼如果迷信书本,没有勇气怀疑并敢于批判不符合实际的却又历来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天动学说,他能够创立在科学史上引起空前革命并对人类思想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的地动学说吗?祖冲之如果“虚推古人”,不敢怀疑和推翻前人的陈腐学说和错误结论,他能在圆周率、大明历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而成为伟大的数学家吗?怀疑精神不可少。

让我们来研读一下著名历史学家顾颌刚的《怀疑与学问》,就会明白治学为什么要有怀疑精神,什么是我们要提倡的怀疑精神,这对于培养开拓创造精神很有益处。

关于作者顾颌(jié)刚的介绍,《教参》有简介(略)。本文是顾先生根据自己的丰富的治学经验与切身体会而写的,精辟透彻,令人信服。

2.运用提问,指导复习上两篇课文学过的有关论证知识,要求学生自读本文时学习运用。

3.在文中画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然后在笔记上列表写出,搞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分论点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的。并指导作文练习一。

4.为在阅读时扫除字词障碍,提出以下词语语学生注意,供教学时备用。其中有的是完成练习三所必需的。

(1)观察(文中是实地观察的意思);(2)虚妄(没有事实根据的。妄,荒谬、不合理);(3)辨伪去安(分辨假的,除掉荒谬的);(4)启迪(开导;启发。迪,开导);(5)墨守(战国时的墨子善于守城,所以称善守为墨守。现在发展成为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的意思,用来形容思想保守。成语有“墨守成规”。)

关于本文提到的四位古代学者:程颐、张载、戴震、朱高的简介,请参阅《教参》。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三、教师检查初读情况,师生共同研讨订正。

1.从研讨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篇章结构入手,逐步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以及层层深入进行论证的进程。

本文围绕“怀疑与学问”的关系论述了善于怀疑是做学问的基本条件这一论点,作者又根据自己的经验启发读者在学习中要有怀疑精神,认为只有善于提出疑问,积极思索,认真辨别,才能获得真才实学。

全文共六个段,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l—2段)引古人名言“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第二部分(第3—5段)论述怀疑是获得学问的基本条件。第三部分(第6段)论述怀疑又是发现学问的基本条件。

分析层层深入的论证过程及在论证中如何采用分论点来论证中心论点。

经过分析,归纳出下面的结构图表:

2“理解·分析”一的归纳总结。

作者对“怀疑精神”这个概念的阐释十分明确。所谓“怀疑精神”,绝不是对前人的学说一概不信,全部否定,而是说不要轻信、盲从或迷信,必须经过自己的思考,辨别是非来决定信与不信。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的过程,并能修正、评判、发展、创新。文中提倡的“怀疑精神”就是这样一种可贵的科学精神。这对于学术上的批判、继承、发现、创新很有意义。我们在治学方面,对于一切虚妄的学说应有这种精神。(学生口述必须在认真阅读课文,准确理解内容的精神实质,掌握文章要点,抓住关键词句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来进行表述。)

3.指导完成“理解·分析”二。

四、研读指导与要求。

1.从上面分析来看,课文对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这个中心论点阐述得十分精辟透彻,令人信服。这主要是由于作者善于分析事理,有理有据。试以第3段与第6段为例作分析说明。

2.本文是怎样引用古人的话作为道理的论据来论证的?找出引用的句子,研究它们的作用,领会引用的精要、与论点切合和引用后阐释等特点。除了引用,本文还运用了哪些方法?试举例说明。指导学生完成“理解·分析”三,填好表格。

3.本文谈到要有怀疑精神,而《说谦虚》一文谈到要谦虚,两者之间有没有矛盾?为什么?

五、学生研读时可以相互议论、讨论,教师巡视,个别质疑。

六、师生共同研讨分析总结上述问题,归纳要点如下:

1.该文分析事理透辟晓畅。作者在提出中心论点后,为了论证对于传说必须有怀疑精神,首先在第3段论述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说明事头利很据有两上来泊,传说不一定可靠.但从传说打证据又是治学所不可缺少的。那么,怎么办?这就很自然地、合乎逻辑地推论出对于传说,事而都应经过一番思考这个道理。

又如第6段(最后一段)是论证“怀疑是积极方国建仅?占。作者积从怀疑到创新的治学讨程分析为怀疑(发)的治学过程分析为怀疑(发问)、有问题、求解答的过程,分析为怀疑、辩论、评判、修正、创新的过程,并举清代大学问家戴震读书善疑的事例为证。正面论证了,又从反面论证没有“怀疑精神”,而“墨守前人的旧说”,就不会有“新问题”、“新发明”,甚至整个人类文化就不会进步。论证清楚有力,说理透辟晓畅,这样的分论点就强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从而使中心论点有很大的说服力。

2.本文引用古代大学者的话作为论据,对于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起了重要的作用。开头引用古代两位著名的大学问家的话,既用他俩的经验之谈作论点,又作论据,颇具说服力。程颐的“学者要先会疑”和张载的“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两句话的意思概括起来就是:做学问要善于提出问题。中间引用了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并作阐释:“这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引话十分精当,与该段的分论点十分切合。

除了道理论证,本文的举例论证也用得很好。在论证对于传说必须要有怀疑精神这个论点时,举了古书上有“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两个例子,使人确信古书记载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怀疑确有必要。为了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的基本条件这个分论点,举了清代戴震读《大学章句》敢于怀疑大儒朱意的例子,戴震一生在学术上之所以卓有成就,能成为大学问家,与他自幼读书就善疑好问分不开。作者举例时,还能摆出自己的经验,如读书时该怎样怀疑与发问,列出了一系列寻根究底的疑问,给人以启发和借鉴。总之,用这些事实论据来进行论证十分有说服力。

3.“怀疑”与“谦虚”对于我们都需要,两者并不矛盾。“怀疑”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求得真知而独立思考,“谦虚”是指应承认自己的知识的不足而渴求新知。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谦虚才能求知,而求知须经怀疑,以力求真知。因此,两者都是我们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所需要的:我们既要有谦虚精神,又要有怀疑精神,这是唯物辩证法在治学观点上的应用。

七、做语法练习一:1.“虽然……可是”表让步;“即使……也”表让步假设。2.“如果……就”表假设;“虽然……呵是”表让步。3.“因为—…·所以”表因果;“既然……就”表条件。4.“如果……就”表假设;“既然……就”表条件。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有了变化,语意就有了变化。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人心险恶?美好?
挺不错的我
润物细无声
狼和小羊
哭了,你又哭了
偷喝酒
写作是为了创造文笔界的奇迹
建立猛犸的乐园
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恐龙
猛犸的重生记
我学会了宽容
给爷爷的一封信
我是一个活在童话里的孩子
“外星人”老爸
与友谊零距离
“大国工匠”离不开职业教育
罗素摹状词理论产生的背景研究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电大教学质量
静静地聆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
传承创新复岐黄盛世
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情绪维持策略研究
架上绘画之图像交叠的视觉冲击
两会新词透新意
做个“用心”的班主任
小县新昌凭啥“昌”
“以石观史”
汉语国际教学激发学生自主性和教师自身创造性的探究
微课在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基于辅导员视角加强高职生自信心培养的研究
论潇湘电影集团“红色电影”的形象塑造
《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长城”专题学习方案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网络环境下的《枣核》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父母的心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爱国情怀教学设计方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当一次节目主持人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长城——专题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