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17
课堂活动的深层含义——《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例评析
[教例简述]
这是宁鸿彬老师的一个教例(见《中学语文》1997年第9期)。
全课的教学大致分为两块。
第一板块的教学内容如下:
1、读课文。
2、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①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②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③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3、学生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组织讨论,认为: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一句话说出了课文的内容;②课文开头第一、二句话简明准确的说出了全文的内容;③课文中关于中路军、本路军、东路军三个层次的内容说出课文的内容。
4、教师顺势讲析:新闻要有标题、要有导语、要有主体。用一个语句单独介绍新闻的内容叫标题:用一段话在开头介绍新闻的内容叫导语;用几段话具体地介绍新闻的内容叫主体。另外,课文开关括号部分叫电头。新闻的结构,包括标题、电头、导语、主体。
第二板块的教学内容如下:
1、教师组织讨论:标题中的“横渡长江”改为“胜利渡江”行不行?通过讨论,同学们认为不行。教师顺势讲析新闻的特点之一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
2、教师组织讨论:这则新闻写完了不发表,等待渡江役胜利之后再发表,不就可以改为“胜利渡江了吗?同学位认为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告诉给全国人民。教师顺势讲析新闻的特点之二: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
[评析]
这个教例简洁生动、朴实无华而又令人回味,表现出巧妙的教学设计艺术。
这种巧妙的艺术就是:课堂活动既有表象,也有深层次的含义。
这一节课的教学活动生动而热烈。在第一个教学板块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畅所欲言,纷纷说出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和理解,真正成为学习和思考的主人。在第二个教学板块中,除了教师讲析,点示有关新闻的知识之外,学生同样也占有大量的课堂时间,正是由于这样的安排和处理,从学生角度来说,这一节课可以说是”活动充公,积累丰富”。
然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其课堂活动有着含蓄而又明确的目的性。第一个教学板块从表象看,是对课文内容进行“再表达”——要求学生“分别用一句话、一段话、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其深层含义呢,则是水到渠成地引出关于新闻结构的知识。第二个教学板块从表象看,是对于字词和内容的理解,而教师的意图则时顺理成章地告诉学生关于新闻的两个特点。
教者这样的教学艺术设计真有点儿像高明的棋手:第一步棋的落子。正是为了酝酿第二步棋有力搏杀的良机。
实际上这就是教学设计中的立意问题。从教师的主导作用看,正是因为教者“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有了这样立意高远的好课。这也告诉我们:在教材相同的情况下,教师的素质是多么的重要。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在月球上的一天
- 我望着万家灯火
- 我在月球上的一天
- 我想飞
- 我想飞翔
- 精神救助
- 我的假期生活
- 我想飞
- 我想飞
- 我的假期生活
- 我的假期生活
-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 一次大胆的尝试
- 我想飞
- 新建植草坪不容忽视的4个问题
- 见缝插绿和景观建筑
- 建筑企业创精品工程的六个要诀
- 黑白分明的徽州宅院
- 建筑工程项目拖延工期的原因及对策
- 景区规划与景观设计的区别
- 聚氨酯板材在低能耗建筑中的应用
- 优秀住区规划设计五要素
- 树木列植施工四步曲
- 浅谈监理在园林绿化施工中的作用
- 圆明园的信仰口诀
- 全面了解建筑空间设计的意义
- 墙面绿化是未来绿化的一个新趋势
- 国外水域空间规划的理论
- 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水与科学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老师语录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四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一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二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随堂练习 提高篇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范文习作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随堂练习 巩固篇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训练素材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相关故事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作品介绍
- 《自然之道》训练素材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重难点分析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三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重点字词梳理
- 《自然之道》范文习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