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哀江南

哀江南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1-20

哀江南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诵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当堂背会课文。

(二)鉴赏课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先铺写景物后直抒胸臆的写法及其表达效果。

(三)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尾声一曲多用对偶、排比的修辞特点和表达效果。

二、难点、重点分析

(-)《哀江南》这套曲子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分析:《哀江南》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自开篇头两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展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变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在景中。这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一气贯穿,层层蓄势,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瀑发,动人心魄。

(二)《哀江南》这套曲子,语言有什么特色?

分析:《哀江南》这套曲子,语言准确、生动、形象。例如,舞丹墀燕雀常朝,一个舞字,写出燕雀在丹墀上跳来跳去、自由自在的情形,一个朝字,又把这种情形与巨子拜见天子的庄严礼仪联系起来,给人以今昔对比的联想,表现了昔日神圣宫廷的今日极端衰败景象;剩一树柳弯腰的剩字,意味深长;表明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

尾声一曲,多用对偶、排比,兼用三个散句,既句式整齐又骄散结合,错落有致,读起来一气贯通,急促有力,令人慷慨击节。

三、教学过程设计

(-)作者及《桃花扇》。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曲阜(今山东曲阜)人,清代戏曲作家。诗人。

《桃花扇》共40出(其中有4出各加1出,实际共44出),写明末夏社名士侯方域,寄居南京莫愁湖畔,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爱。成亲之日,侯方域赠宫扇给香君作为定情之物。奸党余孽阮大铖为了拉拢侯方域,出重金置办妆奁,被李香君坚决拒绝。阮大铖恼羞成怒,对侯、李施加种种迫害。侯方域只身遣往扬州,投奔爱国将领史可法。阮大钦仰仗权好马士英的势力,逼迫李季君嫁给新任浩抚田仰,香君誓死不从,将头撞破,血溅宫扇。侯方域之友点血在宫扇上画成一枝桃花,所以称为桃花扇。南明王朝覆灭后,侯方域在栖霞山同李香君相会。这时,复征文人死的死,散的散,爱国将领史可法也壮烈牺牲了,他们相对嗟叹,百感交集,怀着亡国之恨,割断情根,双双出家。

剧本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侯、李爱情故事为线索,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献资料,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明未腐朽、动乱的社会现实,谴责了南明王朝昏王当朝,权奸掌柄,争权夺利,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的腐朽政治。

(二)情节结构。

《哀江南》是传奇《桃花扇》结尾的一套北曲。这套曲子,通过教曲师傅苏昆生在南明灭亡后重游南京所见的凄凉景象,话兴亡之感,抒亡国之痛,表达了强烈的故国哀思。

课文由七支曲子组成。

第一支曲子,是引子,写苏昆生重到南京所见的战后郊外的凄凉景象,为全文走下沉郁、悲怆的基调。

第二支曲子至第六支曲子,写苏昆生凭吊昔日国都的各处地方。重点写明孝陵、明故宫的残败和秦淮一带(包括长板桥和旧院)的冷落。通过对比,突出地表现了南明兴亡的历史变迁,寓寄了无限怀念故国的哀思。

第七支曲子是尾声,写苏昆生凭吊南京,慨叹南京今昔景象的变化,痛悼南明的灭亡,唱出强烈的亡国哀痛。结尾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点明全篇主旨。

(三)曲词鉴赏。

通过对曲词的鉴赏,主要品味课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尾声多用对偶、排比的修辞特点和表达效果。

[北新水令]一曲,山松野草带花桃,描写苏昆生肩挑柴草、信步走来的形象,点出他在南明灭亡后隐居山林的樵夫身份。猛抬头株陵重到,猛抬头三字不仅可以使人想见苏昆生心怀亡国之痛、低头沉思的情形,而且陡然一转,表现了他的感情的急剧变化,使人仿佛看到他突然发现袜陵重到的情态。重到的重字,提起全篇,表明了南明灭亡之前和灭亡之后、往昔和今日的时间界限,引出苏昆生目睹的南明灭亡之后南京的凄凉景象,定下了全篇今非昔比、怀旧伤今的写景抒情基调。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写的是苏昆生重到南京后第一眼看到的景象。这里一连用残、废、瘦、空四个词作修饰语。以残修饰军,使人想见败军溃逃的情形,这是虚写,是因废垒这一眼前实景而引起的联想;残军与瘦马也是虚实相对,前者为眼前之未见,后者为眼前之所见;昔日用于战争的垒壕,如今已废空,又衬之以卧在空荡荡的城壕中的瘦弱之马,更显凄凉。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本应是游人如织、笑语喧哗的古城,如今却是只剩萧条,夕阳古道上,连个人影也见不着。这些描写生动具体,寥寥数字,就真切地呈现了南京城郊战后伤痕累累的凄凉景象。

[沽美酒]一曲描写的是长板桥边的景象。长板桥本是歌妓集居之地,风景十分优美,如今却美景全消。不但昔日横跨青溪的半里长桥,如今已没有一片红板,而且秋水长天行人稀少,冷清清的夕照下,只见剩下的一株弯弯的垂柳。夕阳残照本来就显得冷冷清清,而这夕阳残照下的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昔日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冷清清的落照与一树柳弯腰互相映衬,愈显冷清;一个剩字,尤其意味深长,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时过境迁、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这里只略加点染,就勾勒出一幅凄清的画面,把人带入十分悲凉的意境,用笔极简,造境极精。

一曲三个眼看他的叠用;使音韵整齐,语气贯通,加重了语意,给人以今昔变化之大之快的生动快感。金陵玉阶营啼晓,秦淮水谢花开早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果乌等对偶句、排比句的运用,一下子使句式整齐、节奏鲜明,语势贯通,产生了情声并茂的强烈表达效果。

(四)借景抒情。

《哀江南》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

这是我国古典戏曲常用的艺术手法,它与诗歌的借景抒情有着明显的不同。

以刘禹锡的《乌衣巷》为例。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执着追求
与书的不解之缘
这就是我
火车上智斗窃贼
我的表弟
幸福的笑
天下第一香——兰花
我们班得了第一
妈妈生病了
第一次打工
哈,我这个人
我的自画像
生日晚会中的排行榜
我的自画像
爱哭鼻子的“常弟弟”
我国假币犯罪的趋势及防范对策研究
旧住区节能适老一体化改造的问题及建议
绵阳市农村综改试验试点示范区运行现状与对策
从税收筹划到税务管理的转型
电子工艺“产学研”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ARIMA模型在区域人口预测的应用分析
关于建立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控制机制的思考
创意书店经营模式现状及未来发展探讨
基于会计学发展战略的会计基础理论问题浅析
依法治国背景下检察机关财务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黑龙江省特色经济信息化发展新方向
我国房地产风险溢出路径研究
探讨煤炭企业工商管理系统化模式创建
公立医院科室全成本核算研究
谈宏观调控下小微企业成本控制
“初中语文实用能力培养”实验总结_语文论文
“发现交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_语文论文
“学法指导”之我见_语文论文
“引导——发现”教学策略的认识与实践_语文论文
“暖”与“寒”真义真情何在?_语文论文
“利用录音批改作文”的具体作法与理性思考_语文论文
最重要的是单元教材科学化_语文论文
“受之饥”释_语文论文
“学院式”教学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_语文论文
“听”、“说”教学的现代性_语文论文
“整体--部分--整体”教学谈_语文论文
“文眼导读法”教学改革阶段性实验报告_语文论文
明确目标,灵活操作_语文论文
“引入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_语文论文
“新高考”语文应试对策_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