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散文诗两篇》 备课笔记

《散文诗两篇》 备课笔记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4-27

《散文诗两篇》 备课笔记

一、课文悟读

《记忆》

记忆,历史的见证人。“记忆”一词在多种声音的喧哗中显得既嘹亮又微弱,既结实又无力。若要探析“记忆”的文学内涵,那就更不确定了,因为它没有重量,没有体积,没有色彩,没有标价;再也没有什么词比“记忆”更加滑头和善变的了,不同的人们赋予它不同的看法:是一面镜子,可以映射出自然的一川流瀑,一泓平湖,月香水影,花开花落;也可以映射出人世超尘的邀约,流逝的风韵,未了的故事,光阴的祭礼;是灰烬;是落花;是流水……

那么,记忆,究竟是什么,尘埃落定,我认为,韩少华在《记忆》一文中作了最好的回答。

记忆是尺度,是岁月的见证,它衡量着人的高下、贵贱、美丑、善恶。方志敏在狱中所写的《共产主义殉道者的记述》中有一段话:“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吞噬刺口的苞栗和菜根;我毫不稀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圈狗窝似的住所。一切难于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下去,这些都不能动摇我的决心。我能舍弃一切,但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方志敏所言,实际上就是他革命生涯的真实记录,他的质朴与崇高将在人们记忆的深处永葆鲜活,他的大公无私,乐于奉献,勇于献身的精神则永远为人们所怀念。而悠悠历史中,像秦桧、魏忠贤之流的庸人、叛徒、蠢货、懦夫之流,在人们的记忆中就为人所不耻,必遭唾弃。

可见,“记忆”也是一位对生活洞若观火的智者,他警醒我们必须思索: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的一生应该怎样来过?人应该为记忆的长河留下点什么?

《门槛》

象征,即借助某种具体形象来体现某种抽象思维和情感。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在散文诗中最常运用。《门槛》是一篇象征手法运用的非常好的作品。它质朴大方,十分纯净,不做任何修饰装扮,连描绘性的辞藻都不大使用,集中笔墨勾勒一个决心跨越“门槛”的富有象征性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出她所献身的事业的内在的壮美。象征性形象的运用,使作品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浓缩和凝聚,作品总共才四百来字,但从内容上看,含量却非常大:他集众多为俄国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一切的英雄于“俄罗斯的姑娘”于一身,通过虚幻的梦境,讴歌了俄国社会现实中的优秀分子,着力表现他们追求崇高信仰的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

在散文诗中,从文章题目、环境描写到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推出了一组象征性形象。这些象征性形象的运用,使这篇散文诗寓意深刻,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内容含蓄深广。在作者所描绘的深远的意境之中,读者思绪的触角,会随着文中那些具体、生动的象征性形象的轨迹而延伸,而且读者的心灵也会因此受到陶冶和感染。在艺术作品中,只有恰切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才能使作品的主题具有隐蔽性、含蓄性和耐读性,而不是含混不清,《门槛》一文在这方面堪称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二、亮点探究

1.仔细品读文句:“记忆嘛,没有重量,它却既可以压得人匍匐在地,又可以鼓舞人在理想的空间飞翔。”请指出“压得人”“鼓舞人”其中的“人”字的含义是否相同?

探究学习:文句中“压得人”“鼓舞人”中两个“人”字的含义是不同的,应是针对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人而言的。通读全文,就会找到答案:前者指庸人、叛徒、蠢货、懦夫等一类人,后者指智者、勇士等一类人。前者因为或是“只记得一己忧患”,或是“忘记了人民疾苦”,或是把“荣耀当做冠冕顶在头上”,所以他们被“灰色”的记忆压得匍匐在地;后者因为或是“从成功的记忆里提炼警觉”,或是“忘掉自己的危难,却铭记着他人的艰辛,只为人民的幸福去忘我奋斗”,所以“忘我的精神”鼓舞他们在理想的空间飞翔。前者丑陋的灵魂和卑劣的形象令人唾弃,后者美丽的心灵和高尚的形象,令人景仰。

2.文中有“你正望着我呢,年轻的朋友”“你的眼睛仿佛正在询问我”“而你,朋友,却执拗地望着我”“年轻的朋友,关于记忆,请允许我”“哦,年轻的朋友,你还在望着我,望着我呢”的语句,试分析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探究学习:本文假设“我”与“你”面对面亲切交谈,一问一答。这种“假设”的情境,有助于缩小读者与作者的距离,有助于使作者的“笔谈”变得和蔼可亲。虽如话家常一样,但是这“一问一答”的形式却给读者提供了一条清晰的探究文章内涵的线索。

3.“记忆,是什么?”“关于记忆,究竟该怎样描述?”“记忆究竟是什么?”作者在探究这一系列问题时,是重在回答记忆的生理本质是什么?还是重在表现记忆的社会本质是什么?

探究学习:作者在探究这一系列问题时,并非以心理学家的口吻来表现记忆的生理本质,而是以文学家的笔墨来表现记忆的社会本质。文章先不谈记忆,而是从谈忘却人手,其意在从记忆的对立面探讨有关记忆的社会本质。从描述有关记忆的种种现象,到比喻性地阐释记忆是什么,再到列举两个典型事例,最后描写各种人对待记忆的态度,这些都是在一步一步地挖掘记忆的社会本质。

4.文章结尾说:“不知我匆匆写下的这些杂乱的意思,可触及记忆所蕴含着的真谛了吗?”如果就文章的内容、行文思路和文章结构来看,那么“这些杂乱的意思”是否“杂乱”呢?

探究学习:本文是一篇散文诗,同散文一样,具有“形散神凝”的特点。表面上好像零散杂乱,其实始终围绕着“记忆”的话题,而且记忆的话题,也不过是作者思想感情赖以表达的凭借,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是对正义、对高尚情操的讴歌,对恶势力、对卑下行为的批判。在思路上,不是“直线式”平铺直叙地写来,而是采取“曲线式”的写法,迂曲婉转地表达思想感情、多角度地提示记忆的本质。文章紧紧地围绕这个“神”,尽情挥洒,多方选材,力求“形”生动活泼,而且“形”以“神”为中心,放得开,也收得拢,开与合很好地统一起来。

5.下列对《门槛》一文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门槛》通过“一位俄罗斯的姑娘”执著地要跨进“高高的门槛”的梦幻情景,表现了她的坚强意志和高尚品格,表现了革命事业的艰苦卓绝。

B.本文的“门槛”可以理解为参加革命与不参加革命、进步与落后的分界线的象征,也可以理解为“革命者前面的一切艰难险阻”。

C.文中的“俄罗斯的姑娘”是作者描写讴歌的对象,在她的身上体现了作者所具有的坚定、真诚和自我牺牲的政治信仰,及其对革命的同情和理解。

D.《门槛》是屠格涅夫散文诗中的代表作,集中表现了他的散文诗的特点:简单而又深刻,朴素而富于哲理,读后使人回味无穷。

探究学习:此题答案为C。文中俄罗斯的姑娘是作者讴歌的对象,虽然作者由衷地赞美姑娘对自己信仰的坚定、真诚和自我牺牲精神,但是屠格涅夫自己却不具有、也不赞成那种信仰。这是屠格涅夫的贵族自由主义的政治立场和悲观主义宿命论的哲学观点在《门槛》中留下的印记。屠格涅夫只希望温和的改革,而不能接受那种轰轰烈烈的革命,以至从内心深处感到革命、流血、暴力,是一种应该感到内疚的“犯罪”行为。作者还认为,用木犁浅翻处女地的工作成效甚微,几乎等于白白地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甚至认为姑娘将来会否认自己“现在这个信仰”。

三、选题设计

1.《门槛》中使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表现俄罗斯姑娘的?这些描写都蕴涵了什么意义?

研究方法:

《门槛》一文中并没有特意点明人物身份、性格特点,人物的精神品质是从具体的语言、神态、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中体现出来的,所以阅读时必须抓住这些描写仔细研究分析,课外可以阅读几本小说名著,体会语言、神态、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1)语言描写:

a.问语——声音慢吞吞,不响亮,语调冰冷冷。

b.答语——简短,坚决,果断。

c.评语——一声诅咒“一个傻瓜”,一声赞美“一位圣人”。

(2)神态描写:仅一句,“姑娘埋下了头……”

(3)心理描写:贯穿在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之中。

参读书目:

孙犁的《荷花淀》、鲁迅的《祝福》、高尔基的《母亲》、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

2.《门槛》中“俄罗斯的姑娘”这一人物形象与作者其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相比,在风格上有何不同?

研究方法:

屠格涅夫以擅长描写女性而著称,在他的许多作品中,曾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富于理想色彩的进步的女性形象。可以运用“比较法”进行对比研究。

(1)以往的作品只是以清丽的文笔,抒情地、富有诗意地加以描绘,塑造女性形象。

(2)《门槛》中的女革命家形象,描写的风格是冷峻的、凝重的。这位女革命家,没有姑娘的动人微笑,也没有女性的脉脉温情,却更令人肃然起敬。

这位“俄罗斯的姑娘”形象不同于屠格涅夫一生中塑造的其他任何女性,气质非凡,独放异彩。

参读书目:

屠格涅夫的小说《木木》《罗亭》《贵族之家》《前夜》《处女地》《阿霞》《初恋》《春潮》。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致北川小朋友的一封信
和谐相处
一句名言的启示
童年趣事——我赢了妈妈
不要等“刘备”
想起那件事,我就伤心
感受春天
给校长的建议
我的自画像
契而不舍
我的克隆梦
同学,我想对你说
续写《凡卡》
童年趣事——我学会了鉴别西瓜的生熟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与人文课程体系的建构
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浅谈手持移动终端PDA在经济普查中的意义
浅议孔子教育观念中的性格与性别取向
浅谈信息技术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创新运用
临床药学专业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高等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研究
北京城郊某镇集体资产产业结构转型研究
民族地区高校教育研究管理的改革尝试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研究
基于走班制的系统变革及其实践模式
挫折教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电力营销稽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私合作中的政企权责均衡研究
“字理识字”法——象形字教学基本模式_语文论文
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教育性和审美性_语文论文
加强言语表达能力 提高语文教学水平_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自学能力的培养_语文论文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_语文论文
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之我见_语文论文
拓展内容优化方法_语文论文
营造浓郁的课堂文学氛围_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呼唤人文精神_语文论文
转化差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_语文论文
《比况短语浅析》中的几个问题_语文论文
如何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_语文论文
中学语文单元“三段五步式”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_语文论文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_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的现代化问题_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