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1-05
《记忆》说案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1.知识教学点:(1)探究“记忆”的真谛和构思特点。
(2)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
2.能力训练点: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鉴赏能力,培养良好语感。
3.德育渗透点:能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培养对诸种社会现象的鉴别能力,逐步培养高尚情操与健全人格。
二、教学思想原则
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当前教改方向,坚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探究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教学原则。
三、教学重、难点的把握
1、本文是散文诗,语言生动形象富有哲理,所以要在读中体会情与理。
2、本文写作意图藏而不露,采取曲线式写法,迂曲婉转地表达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
中要把引导学生探究文章主旨(“记忆”的真谛)及构思特点(也是鉴赏点)作为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四、教学方法及创新点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本文教学目标的定位,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应采用诵读、探究、品味的教学方法。
对教材处理有较独特的地方,首先由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情境之中,
引导学生探究文章主旨直接从第三部分切入(理由见“教学过程”),使学生通过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能与作者有着灵魂深处的情感交流。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略)
2.初步感知理清脉络(略)
3.探究文章主旨
学生对文章初步感知后,头脑中有疑点,很难弄清记忆究竟是什么,优美的语言吸引着他们急于想知道。文章第三部分用三个新奇的比喻从正面在说记忆是什么,描述自然现象暗示社会现象,如设计好问题稍为学生的理解搭个桥,学生在品读中悟出这里作者强调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歌颂正面现象,再品读第四部分作者对各种人不同记忆的评价,这时再展开讨论,老师点评,学生能解开疑点,明白“记忆”的真谛,所以我认为直接从第三部分切入来探究文章主旨较好。
4.鉴赏(构思语言)
学生在明白“记忆”真谛的基础上,回到文章的一二部分就较容易体会出文章奇妙构思。(文章第二部分说记忆没有“外在形式”也不好理解,但因学生已在三四部分中悟出“记忆”的真谛,所以在这时品读就能较轻松地理解,这里可以展开,让学生结合生活实例来谈认识和理解,有意识培养学生高尚情操与健全人格。)
品味语言,鉴赏文章艺术特色。
六小结(略)
七、板书设计(见课件)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记一次有趣的跳绳比赛
- 老师的手
- 在辩论中成长记一次实践活动
-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
- 我发现了无形的爱
- 少女和小偷的故事感人最好准备纸巾
- 我和爸爸对阵
- 懂得成功
- 给朋友的一封信
- 我学会了下五子棋
- 我拥有一个小秘密
- 六年的回忆
- 一次精彩的拔河比赛
- 身边的劳动者
- 生活中的加法
- 试谈农村全科型小学教师的素质培养
- 番茄灰霉病和晚疫病的识别与防治技术
- 项目教学法在广告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 广州春末夏初栽种甜、糯玉米病害防治
- 巴黎的妻子,流动的盛宴
- 高职高专城镇规划专业生产性实训教学研究
- 宜昌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 重庆市万州区无公害辣椒生产技术规程
- 抗战时期的兰州海关档案及其文献价值
- 春糯玉米―夏秋菜豆―冬春莴笋周年高效栽培技术
- 广西农类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 长江流域笋用楠竹的高产栽培技术
- 浅析师范生就业现状及应对策略
- 高职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培养探索
- 一棵“醉酒”的芦苇
- 河陇中学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 株洲市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
- 沭阳银河学校2011-201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 教学反思:多怪自己少怪生
- 前洲中学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 中国传统文化之我见
- 成章中学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文综上册第二次自检试题及答案
- 迁安市四中2011-2012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预测试题及答案
- 学富实验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 石山初中2011-2012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 盐城初级中学2010-2011学年度初三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 毕业论文(作业)答辩
- 教学反思—教师成长之路
- 石家庄外国语学校2011-2012学年初三语文上册第二次质检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