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05
安要塞鼓
一、教学目的
1.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2.学习文章形、神结合的语言。
二、课型设计
品读课
三、预习要求
1.落实字词,会读会写。
2.简单了解作者情况。(印发资料)
四、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更有着与画面风格一致的气势磅礴的语言,所以教学分为两个板块:感知气势;品味语言。整个过程又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
五、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朗读、感知
1.知内容。
自由朗读课文,用“
的安塞腰鼓’对安要塞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
学生各抒己见,可能有如下一些答案:“壮阔”“豪放”“火烈”“有力”“元气淋漓”“惊心动魄”“奇伟磅礴”“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像力”等等。
2.明结构。
师生联读课文。
说明:文章按“鼓响前腰鼓表演鼓声止”可分成3大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4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学生会很快找出:好一个安塞腰鼓!
明确:这是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核心句。
3.寻美点。
布置分组朗读,分组进行寻找美点比赛。用“美,你看(听)….”的句式叙述出来。
学生可能有如下答案:
①蓄而待发的后生荚,你看,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②火烈的舞蹈场面荚,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③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④击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疚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⑤变幻的舞姿荚,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第二板块:朗读、品味
1.替换式品读,感受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析义:所谓替换式品读,就是将文章加工,变为别的形式再读,比较、品味其中的美。
①让学生齐诵第6段。
②教师示范。
教师将大家刚才读的内容改成了另一种文学样式诗,(幻灯出示所改之诗)教师范读。
骤雨一样
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
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
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
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
是强健的风姿
学生反复朗读。
③学生仿照以上形式,加工另外的文章内容。如:
愈捶愈烈
形体成了沉重而又纷飞的思绪愈捶愈烈
思绪中不存任何隐秘愈捶愈烈
痛苦和欢乐
生活和梦幻
摆脱和追求
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
交织!
旋转!
凝聚!
奔突!
辐射!
翻飞!
升华!
④分小组反复替换朗读。
2.评点式品读,理解文章语言的意蕴美、情味美。
①学生任意寻找自己觉得写得精彩的地方朗读3遍,要求用“好,好在”这一句式进行评点。
可以从词、句式、修辞、写法、结构等各方面进行评点,说得越多越好。
②分小组交流。
③汇总意见。
3.整理学生评点。
从用词方面说:
(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2)“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3)“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中反义词用得好,好在它们对比强烈,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特点。
从句式上说:
(1)“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中“发狠”“忘‘隋”“没命”用得好,好在它们语意层层递进,语势步步增强。
(2)“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3)“但是”与“看”独立成段好,好在它们特别引人注目,自然完成画面由静到动的急转。
从修辞上说:
(1)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
(2)“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3)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从写法上说:
(1)“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写得好,好在它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内涵。
(2)“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写得好,好在“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鼓声止后的寂静。
(3)文中开头的静态描写好,好在它为文章后面写动设下铺垫,使文章静中蕴动,动静结合,充满画面美。
第三板块:练习,学用课文句式、段式
摘自《语文教学通讯》2002年3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有感
- 漫游未来的家乡
- 与书为友
- 永恒的回忆
- 神奇的感应器
- 一件激动人心的事
- 节日里的妈妈
- 美丽的大自然
- 记一次风波
- 成长的快乐与烦恼
- 一件激动人心的事
- 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
- 爱已溢满心间
- 我和书书和我
- 快乐的“百步沙”之旅
- 牵引降压供电所电气设备的预防性试验方法与重要性
- 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 新媒体视阈下消防宣传的思考
- 绿色制造模式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研究与探索
-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 旧工业区企业主导改造中土地价值提升策略二维度分析
- 销孔直径、销孔间隙与孔壁承压容许应力取值研究
- 高校教学改革项目规范化管理及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研究
- 近些,近些,再近些
- 海上一千零一夜
- 从日本留学生政策看新疆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
- 基于协同过滤在高校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系统中应用研究
- 耕作措施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 CRTS I 型CA砂浆充填层典型施工质量问题分析及控制措施
- 《房屋建筑学》教学方法的探索
- 我的叔叔于勒
- 指导教案设计者:贾文欣
- 登泰山记
- 《景阳冈》教学设计 设计者:贾文欣
- 智取生辰纲
- 《石壕吏》简案
- 《小橘灯》第二课时说课稿
- 登泰山记(第一课时)
- 邹忌讽齐王纳谏
- 炉中煤
- 五柳先生传
- 《黄鹂》课件脚本设计
- 登泰山记(第三课时)
- 《包身工》教案
- 指导教案设计者:贾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