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2
《篱笆那边》
自读导言
1.理解本诗中“草莓”和“上帝”指代的具体内容及诗歌蕴涵的寓意。
2.扩展阅读:赏析芒克的诗《阳光中的向日葵》,理解诗中蕴涵的寓意。
(解说:这是一首蕴涵着深刻寓意的哲理诗,理解诗歌的寓意是学习本诗的重点,也是难点。)
自读程序
一、总体把握,理清思路
讨论:这首诗从表层意象看,写了哪几个层面?
明确:两个。一是小孩想摘草莓而又有所顾忌,另一个是上帝如果也是小孩,也会爬过篱笆去摘草莓。
二、研读全诗,讨论以下问题
1.诗中的草莓指代什么。
明确:草莓指代世间美好的事物。思考这一问题应从草莓的特点入手。草莓色泽鲜艳,圆润可爱,在外形上给人以美感;味道酸甜可口,是人们所喜爱的一种水果。
2.“我”想不想爬过篱笆?为什么?
明确:想。因为那儿“有草莓一棵”,而且“草莓,真甜!”
3.“我”能不能爬过?为什么?
明确:能。因为“如果我愿/我可以爬过”。
4.那么,“我”愿不愿爬过?为什么?
明确:不愿。因为“脏了围裙/上帝一定要骂我!”
5.上帝又指代什么?
明确:上帝号令一切,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是权威的代表,又是正统思想的化身。思考这一问题应从上帝特殊的身份入手。
6.如何理解“我”“想爬过”、“能爬过”却又因为怕脏了围裙挨上帝的骂而不愿爬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明确:“想爬过”“能爬过”,是“我”有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和能力,而怕脏了围裙挨骂则说明“我”在追求美好事物的过程中有种种顾虑,担心会遭受责备。归根到底,这一切是“上帝”的行为约束、思想禁锢造成的。
联系实际示例:
孩子本是纯真无邪的,他们活泼好动,对一切美好的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这其中蕴藏着多少创造的萌芽啊。但我们现存的教育制度,不允许孩子有任何不合常规的行为,用很多清规戒律来束缚他们的思想,压制他们的个性,从而扼杀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解说:以上提供的只是示例,并非惟一的标准的答案。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讨论,只要言之成理,教者即应加以肯定,答案不强求一致。)
7.作者安排“上帝”这个形象有什么深刻的寓意?
明确:由上面分析可知,“上帝”是权威的代表,是正统思想的化身,是别人思想的禁锢者;其实“上帝”又何尝不是禁锢者呢?只要他愿意并且有决心抛开一切束缚,走下神坛,重新捡拾起纯真,他也会按自己的本性自主行事,去追求心目中美好的东西。
(解说:这一层次的理解是这首诗的深刻之处,学生不容易理解,如“上帝”也是被禁锢者这一点,教者要作适当的提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妈妈的唠叨
- 我家的一件珍品
- 我家的一件珍品
- 我家的一件珍品
- 我家的一件珍品
- 幸福是妈妈的唠叨
- “神创论”可以休矣
- 人类起源
- 人类起源
- 唠叨的妈妈
- 我家的一件珍品
- 我爱我家
- 我家的一件珍品_药瓶
- 妈妈的唠叨
- 人类起源概说
- 十月河湾(散文诗组)
- 浅谈高考临考期化学高效增分的备考策略
- 我是这样尝试化教为学的
- 浅谈初中生心理问题和对策
- 无泪之城(外1章)
- 悉心打磨 后出转精
- “纠错”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 浅谈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板书的重要性
- 打好“万众创新”的根基
- 农村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之我见
- 刍议数字出版中辞书的版权保护
- 对生物科学发现史的教学与学生科学探究思维能力的培养
- 《十三经辞典》的编纂历程
- 关于科学错题集培养学生反思和再学习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 初中生英语听力困难及对策
-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三
- 《牧场之国》重点字词梳理
- 《牧场之国》相关知识
- 《牧场之国》写作背景
- 《乡下人家》范文习作
- 《牧场之国》阅读提示
- 《牧场之国》美文欣赏 六月荷塘
- 《牧场之国》教学设计四
- 《牧场之国》写作指导
- 《牧场之国》训练素材
- 《乡下人家》考点练兵 积累篇
- 《牧场之国》趣闻故事
- 《牧场之国》整体阅读感知
- 《牧场之国》重点字词意思
- 《牧场之国》范文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