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在庆祝北大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在庆祝北大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01

在庆祝北大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理解江总书记提出的“四点”希望,树立远大理想,为民族振兴而奋斗。

2、探究文章涉及的主要问题,理清全文思路,提高思维能力。

1、重点:探究段落安排的道理,理清总体思路。

2、难点:“四点”希望排列的条理。

解决办法:多探究,多发问,多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一课时

一、导入

这真是一块圣地,数十年来这里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这是一片自由的乡土,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者,从这里眺望世界,用批判的目光审度漫漫的封建长夜,以坚毅的、顽强的、几乎是前仆后继的精神,在这片落后的国土上传播着文明的种子;这是一座永远的校园,那里行进着一些衣饰朴素的人,他们步履稳健、仪态从容,但此刻与你默默交臂而过的,很可能就是科学和学术上的巨人。这就是北大,这就是北大的人!

1918年夏和1919年冬,风华正茂的毛泽东两次走进北京大学,像海绵吸水一样,在这里如饥似渴地汲取着各种知识和思想营养。在北大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在各种思潮、流派撞击和融合的激流里,蔡元培、鲁迅、胡适、邵飘萍等学者的精湛学问,给了他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和濡染。在李大钊、陈独秀等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影响下,毛泽东“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他最终选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论信仰,成长为一位职业革命家。

毛泽东的革命实践从一开始就与北大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使远离了北大,他和北大的精神联系也没有中断。“五四”运动中,他领导湖南人民支援北京及北大学生的爱国斗争。1919年10月,毛泽东的《问题研究会章程》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全文发表。北大进步师生对毛泽东领导的驱张(敬尧)赴京代表团给予了积极支持。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北大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是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文和科学、民主思想的基地。如今的北大正在成为一所拥有多种学科的新型综合性大学。

当百年校庆之时,八千多海内外学子、名人蜂拥而至,江总书记(1998.4.29)也迎着霏霏的春雨,在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任彦申、校长陈佳洱等陪同下来到这所世界闻名的高等学府,并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北大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作为领袖人物,在这样的集会上,你认为他应该讲些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江总书记的讲话。

二、理清层次

回顾:

希望

号召

三、讨论

1、北大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创建的?

列强入侵,民族危亡,发生戊戌变法,爱国志士兴学图强,北大应运而生。

2、北大在哪些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第4节)

一是社会政治方面: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基地;

二是思想文化方面:宣传民主、科学思想,传播新文化;

三是学术教育方面:振兴教育,繁荣学术,为祖国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

3、北大的传统是什么?(第5节)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4、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是什么?(第8节)

一是知识经济,二是人才竞争。“当今世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5、怎样的大学才算是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用十六字概括。(第10节注意四个“应该”)

培养造就,认知探求,创新转化,交流借鉴。

6、四点希望是按什么条理排列的?为何如此排列?

四个统一讲了四个方面的关系:学习做人的关系,强调思想修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强调社会实践;个人与国家(人民)的关系,强调服务于祖国人民;理想与信念的关系,强调艰苦奋斗。

四者的逻辑关系十分清楚。加强思想修养是投身社会实践、服务祖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前提。服务祖国人民则是投身社会实践的宗旨,而艰苦奋斗则是社会实践、服务祖国人民的思想准备和必由之路。

7、我们能从这篇讲话中获得什么?

内容角度:珍惜今天,努力学习,添砖加瓦。

演讲角度:演讲技巧。

语言角度:情感因素,深刻内涵。

8、你对北大精神有什么新的体会?你愿做一个北大的学子吗?

一位友人曾这样说,她一直觉得北大校园充溢着一种神秘的气息,在这种气息中生活几年以后,浑身的气像被洗过一遍,变得清通、清高、清雅……是啊,北大的气息,北大的韵味,张开我们全部的触角,也难以完全捕捉。而北大的精神,北大的传统,将我们的理性光照一次次地聚焦,也还是不能全息呈现。也许还是那句话,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然而,一代代北大人不尽的捕捉、呈现,正是北大日新月异的生命节奏的体现;对北大进行的不断的诠释,本身就是北大生命存在的一部分。

(陈来《北大精神的断想》)

四、练习探讨

可以用局部思路的分析作本课的思考训练题。

第六段共有五句话,如果分成两层,应在哪两句之间分开?说出每层的内容大意和两层间的联系。(第6节作用是什么?启下,提出希望,对高校,对青年)

可以将该段分成前三句和后两句两层。

第一句“想起”的“岁月”是由第二、三两句展开陈述的,第二句写民族危难和民族抗争,第三句写爱国学生的时代风貌,这样就完成了对50年前作者亲历过的“岁月”特征的揭示。

第二层的两句都是对前一层“岁月”影响的阐述。第四句写“岁月”对作者持久而深远的影响,第五句写作者希望上述影响会对当代学生有所教益。两句由昔到今,由已及人,水到渠成地在结尾揭示了全段意旨。

附资料收集:

北大历任校长

孙家鼐(1898.7-----1900.春)

许景澄(1900.春-----1900.8)

张百熙(1902.1-----1904.1)

张亨嘉(1904.1-----1906.2)

李家驹(1906.3-----1907.8)

朱益藩(1907.8-----1908.1)

刘廷琛(1908.1-----1911.12)

柯劭愍(1910.12-----1911.12)

劳乃宣(1911.12-----1912.2)

严复(1912.2-----1912.10)

章士钊(1912.10-----1912.12)

何燮侯(1912.12-----1913.11)

胡仁源(1913.11-----1916.12)

蔡元培(1916.12-----1927.7)

刘哲(1927.8-----1928.6)

李煜嬴(1928.6-----1929.1)

陈大齐(1929.1-----1929.8)

蔡元培(1916.12-----1927.7)

蒋梦麟(1930.12-----1945.10)

胡适(1945.10-----1948.12)

汤用彤(1949.5-----1951.9)

马寅初(1951.9-----1960.3)

陆平(1957.10-----1966.5)

周培源(1978.7-----1981.3)

张龙翔(1981.6-----1984.3)

丁石孙(1984.3-----1989.8)

吴树青(1989.8-----1996.8)

陈佳洱(1996.7-----1999.12)

江隆基(1956.12-----1959.1)

周林(1977.9-----1979.12)

韩天石(1979.12-----1982.9)

王学珍(1984.3-----1991.1)

汪家qiu(1991.1-----1994.7)

任彦申(1994.7-----2000.3)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人类的老师
玩笑的结局
金钱
难忘的六一
对旅游文明的反思
后悔
鸡蛋对对碰
我不想长大
爱的源泉
我学会了捉“知了”
一件值得回忆的事
“西游”之家
绝招
欢度六一
感动
深化院校体制转型,提高武警院校研究生培养质量
浅谈中美高校教育体制和教学特色的差异性
1934年大学生职业同盟运动引发的教育体制的改进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中环境行政运行体系的缺失
世界历史背景下为人民服务
中国与英国中学教育体制比较
论校园体育教育体制及指导思想改革
中国社会学的理论创新
转基因技术的伦理辩护及其限度
浅析当代中国信仰危机问题
试论以人居环境学的系统思维实践景观设计
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调研
对当代中国豫剧的两个冷思考
浅析当代中国市场转型中的不平等
论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城市环境规划的思考
《三个儿子》教学建议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设计10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2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三个儿子》教学建议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6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4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1
《三个儿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学建议
《三个儿子》教材简说
《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教材简说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5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