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古代诗歌鉴赏
教学目的:针对高考,通过对具体诗歌的鉴赏,总结鉴赏古代诗歌的方法和规律
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讲练结合
重点:理清鉴赏古代诗歌的思路
难点:在主观题的回答中语言如何简练准确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我国古代诗歌灿若繁星,诗人辈出,它以其凝练的语言、含蓄而丰富的内蕴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崇高的艺术殿堂,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如我们课本上所学过的古代诗词就有《诗经》(《静女》、《无衣》、《氓》)、《楚辞》、(《离骚》)、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五言诗(《白马篇》、《归园田居》),尤其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的标志——唐诗宋词元曲更令我们目不暇接。如何才能领悟到它们的美呢?这需要掌握一些鉴赏方法。
二.考纲分析:
文学鉴赏评价: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内容:形象——思想——观点
形式:语言——表达技巧
考试形式:主观题
三.鉴赏方法:
1.透过字面把握形象
因为古代诗歌贵在含蓄,所以要准确把握诗歌的形象只有透过文字的表象,进入作品的情境中,这就必须理解词义、弄清典故、了解背景、具备常识。
如:2002年高考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此诗中理解的关键在“折柳”上。“折柳”包含了一定的文化常识,即在古诗词中有些意象是为诗人们所青睐的,它们往往有较为固定的内涵,如“柳”即“留”的谐音,因而“折柳”有惜别怀远之意。其它这类意象还有“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菊花等等都各有含义。所以要准确把握诗歌的形象,还需具备一定的文化常识。
“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
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景中情。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象出来的主观的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2.通过联想分析思想
诗歌要“言志”,这需借助一定的景或物,而景或物的组合又会产生优美而丰富的意境,给人带来美妙的想象。所以要分析作品内容、评价作者的思想,需通过联想来实现。
如: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元曲以凝练的语言将秋天傍晚几个特有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让人想到:在这惹人愁绪的时节,面对令人伤怀的景致,只有凄凉的西风与羸弱的老马与这个游子相伴,悲凉之情油然而生!全曲寥寥数笔,借助联想和想象,境界全出。
思想内容:情感类别(哀怨、欢快、离愁别恨……)
情感载体(杨柳、菊花、圆月、落叶)
内容主旨:涉及的文化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
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
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3.品味语言鉴赏技巧
从高考的角度看,所选的古代诗歌均是篇幅较小的,所以把握诗歌的艺术和表现技法,需建立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
关键词句的理解: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
考题有两种形式:给出意境,让考生判断锤炼选择词句
分析诗眼,展示意境,让考生感受情趣,领悟旨意
修辞手法的判断:一般看来,集中考查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考查形式:修辞的艺术效果
容易混淆的修辞手法
如: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唏。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这首诗以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华子岗的景物,请从诗后两句的两个动词“侵”、“拂”入手,分析这两个词在表达上的作用,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写出了诗人在夕阳落下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也使人想见山色青翠可爱,柔和多姿。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正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
4.书面表达掌握术语
抒情手段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表现手法赋、比、兴(创作方法)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表达方式)
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
典故典故的来源极其含义
用典的作用: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风格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豪放/婉约
缠绵宛转/清新优美/慷慨悲凉/沉郁激愤
意境诗人的“情”与“理”
事物的“形”与“神”
如: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写诗人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诗中有无寄托,寄托何意,历有争论。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有所寄托;有人认为此诗只是写西涧景色,毫无寄托。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出理由。
这首诗借景写意,有所寄托。前两句写诗人独爱幽草,与以鸣声诱人的黄鹂作比,喻仕途世态,寓意明显。第三四句写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蕴涵了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忧伤情怀。
四.练习:
1.阅读下面两首“咏秋”诗,比较、分析后,填写后面的表格。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行秋
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出细浪生。
意境格调修辞方法艺术手法
刘诗昂扬对比虚实结合
徐诗闲适比喻以动衬静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这首诗描写的边塞景象是怎样的?对后两句诗,有人这样评说:“同用落梅,太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是直说硬说,此二句却是巧说婉说。”请具体解说高适这二句诗怎样巧妙委婉。
大地回春,雪净风清,笛声悠扬,一片明朗开阔的景象。诗人用“借问“引起人们遐想,又把《梅花落》的笛曲幻化成梅花随微风散落,洒遍关山的具体形象,委婉巧妙地表现了守边战士戍边怀乡之情。
五.总结:
自去年以来,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选择题变为主观表述题,虽然加大了答题的难度,但从某种意义上看,只要掌握了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这种方式就可以更好地发挥我们的水平。
六.近五年高考所选古代诗歌
年份诗歌
1998《题李凝幽居》贾岛
1999《漫成一首》杜甫
2000《约客》赵师秀
2001《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200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哭泣的精灵
- 死一般寂静的春天
- 一碗牛肉面
- 春游蠡园
- 心灵像大海一样宽阔
- “乞丐”邓森
- 贾老师的眼睛
- “98-5=?”
- 我中奖了
- 鬼丫头程亦馨
- 残酷的结局
- 我可怜的一元钱
- 第一次录像
- 珍贵的五毛钱
- 爱的渲染
- 多元文化视野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育的困境与发展研究
- 公众道路交通安全教育问题研究
- 浅析我国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 史学教育对高校思政工作必要性的研究
- 让音乐课堂成为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
- 对党校主体班强化党性教育的多维思考
- 父亲语言在家庭教育中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
- 大一新生心理适应及教育对策浅探
- 对90后大学生教育与管理的思考
- 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 对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几点思考
- 农村教育教学中英语教师女性受教育权的保护
- 自媒体环境下干预大学生潜在信息危机的策略研究
- 批评的方法与艺术
- 《写一个熟悉的人》作文指导教案_语文论文
- 概括能力和文章标题_语文论文
- 歌词,调配语文大菜的佐料_语文论文
- 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评述_语文论文
- 段落突破式例谈_语文论文
- 《丑小鸭》教学设计_语文论文
- 《初冬》一课重点词及比喻句的教学_语文论文
- 树立整体观念加强“组”的教学_语文论文
- 根据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_语文论文
- 构建小学语文学法指导框架探微_语文论文
- 《分步阅读法》与语文学法指导_语文论文
- 杂取种种合为一人_语文论文
- 标点符号的表达作用初探_语文论文
- 桃花源考证种种_语文论文
- 构建小学语文教育新体系的哲学思考_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