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20
要重视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_语文论文
许多教师整天致力于“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五步式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致力于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遣词造句、修改及各种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的运用,不同文体的写法,甚至常常用应试作文取代常规作文的训练。他们企望走捷径,“一步到位”,结果反而是欲速则不达,收效甚微。一言以蔽之,他们重视表达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的培养。我们应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改变这种状况。
办法之一:培养学生直接感受生活的能力。
所谓“感受”,就是指人的感官受到外界形、色、音响、气味等各种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与客体刺激相应的心理活动,如情绪激动、心情舒畅、思想领悟等。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较为复杂的心理过程,是因人而异的。比如对于海鸥这一动物,在高尔基的笔下是:“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初中第五册《海燕》)作者借海鸥抨击了见风使舵、害怕革命的资产阶级,显然是贬义的。而我们商店里有海鸥牌洗衣机、海鸥牌电风扇、海鸥牌洗衣粉等以海鸥命名的商品,无疑又是褒义的,这就是感受的不同,文章离不开生活感受的孕育。有生活感受,才能写出文章,感受独特,文章才新颖,有“个性”;感受深刻,文章才有深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起这样的信念: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感受的,都是可以让我们捕捉到有用的东西的。同时,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无论是在校园生活中,还是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都要有感情的投入,都要五官开放、心官激荡地参与,而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看《话说长江》的电视片,完全可以边看边听边想,看看电视片里的解说词是如何与被说明的图像相依相辅的,与一般的说明文有何不同。善于捕捉生活现象的启迪,即在感受某一事物的时候,融入某种有本质联系的思想(精神),是感受的一个基本要求。
全身心地感受生活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能够领会到生活的启示,还在于它往往能激发灵感,产生非吐不快的写作冲动,而这种冲动正是成功的标志。
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养成触景生情、见物生情、闻声生情等习惯,不断地触发、延展和丰富自己的感情。感受生活能力的培养需要反复训练,积水成河。除了课堂作文教学之外,可要求学生设立课外练笔本,有了感受,就及时动笔,抓住灵感,自觉去作文,点点滴滴积累。教师尽可能予以褒扬,同时指出不足。也可以上感受信息交流课,组织学生交流校内外生活的种种感受,起到相互启发、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作用。教师自己也可以谈谈下水作文的体会。还可以结合知名作家热爱生活、投身于生活的事迹或体会(如魏巍谈《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写作和生活的关系),来进一步激励学生热爱生活、多情善感地反映生活。要指导学生注意发掘自我生活的感悟点(如生活环境变换、人事变更、交谊庆贺等容易泛起感情的波澜),激荡情思,促成写作契机。有条件还可以把学生带到野外、工厂、工地、矿山中去,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去联想,去想象,去接受美景,去领会哲理。
办法之二:培养学生间接感受生活的能力。
“间接感受生活”,顾名思义,就是通过书刊、电影、电视等媒体来感受生活。这也是一条感受生活的重要途径。下边就阅读书本方面谈谈。
“书是有字的生活。”只要学生设身处地地带着相应的情感去阅读,去再现书本借助文字所表现的生活情境,就一样能够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譬如读杜甫的《春夜喜雨》,就可以体味诗人见春来草木繁茂,生发恨别之情;听无声春雨,想到满城春色,喜上心头。读巍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松骨峰战斗,脑子里要像过电影一样再现当年的壮烈场面,体会从中表现出来的对敌人刻骨仇恨的阶级感情和气吞山河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一句话,要引导学生对所阅读的文章中所写的人、事物感同身受地体会与领悟,对文章中可喜可悲、可爱可憎的人和事动真情,把自己融入文章的人物当中去体验,融入文章的情境当中去领会。
直接的生活感受总是和间接的生活感受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因此,阅读文章的感受还能使学生丰富和强化对现实生活的直接感受。譬如你阅读老舍的散文《小麻雀》,对于老舍对遭受劫难的小麻雀寄予无限的同情的感触,可能会使你联想起一只燕子被小孩用弹弓打死而勾起你对它的无限怜悯之情,从而丰富和强化了你同情无辜被害的弱小者的感情。阅读贺敬之的诗歌《回延安》,受诗人挚爱革命根据地延安感情的影响,你也许会回忆起自己儿时在故乡的生活,从而丰富和强化了你对故土无比热爱、眷恋的情思。所以,学生在间接感受生活的过程中极可能由于再现了各种各样的生活情境而触发了文思,催动了写作的激情。在这种“自然而然”的情境下写文章,就往往能够一气呵成,有血有肉。
假如能够经常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气象万千的生活,在亲自实践中感受生活,同时,能够经常有效地指导学生通过书刊、影视等媒体来感受生活,我们就能解决学生写作“源”的问题,就能打好学生写作的基础。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读《夜莺的歌声》有感
- 爱的启示——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 读《两只大傻瓜》有感
- 读《没有不受伤的船》有感
- 读《陈毅练字》有感
- 读《宁死不屈的江姐》有感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 爱国有感
- 观《关爱明天》有感
- 观《关爱明天》后感
- 有感于《假文盲》
- 地球末日
- 果实花叶
- 《母爱超越生命》读后感
- 学习公主精神
- 痛风 疼时再看就晚了
- 皮肤病也会殃及肾脏
- 八个症状小心食管癌
- 我是矿物质(之五)
- 走路小腿疼,可能下肢动脉堵了
- 耳鸣、眩晕,也要看耳鼻喉科
- 夏季养生“10佳”
- 止咳五大误区
- 低血糖 自救有“陷阱”
- 股骨头坏死莫拖延治疗
- “脸疼”有三种
- 耳鸣耳聋 只需邝氏三副药
- 5种头痛可能致命
- 偏头痛并非“一侧痛”
- 肾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 当涂县2011年中考语文十八校联考试题及答案
- 宁德市2011年初三质检语文试题及答案
- 上海长宁区2011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
- 《爱如茉莉》教材解读
- 《月光启蒙》教材解读
- 《水》教材解读
- 徐州市2011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 南通市通州区2011年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 省锡中实验学校2011年中考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及答案
- 《郑和远航》教材解读
- 赣州市2011年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 《我给江主席献花》教材解读
- 张家港市2011年中考语文网上阅卷适应性考试试题及答案
-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材解读:感受“司马迁”……
- 《海伦 凯勒》教材解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