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范进中举》与《孔乙己》异曲同工_语文论文

《范进中举》与《孔乙己》异曲同工_语文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5

《范进中举》与《孔乙己》异曲同工_语文论文

 

《范进中举》与《孔乙己》同是抨击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的佳作。两文虽出于不同时代的吴敬梓和鲁迅这两位文学巨匠之手,却有异曲同工之效。现将二者的不同点比较如下:

1.写作时代不同,但其主题相同。《范进中学》写于18世纪中期清王朝由盛转衰,卦建社会已日趋崩溃的时期。清统治者为维护其统治,一方面大力推行科举制度,以“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诱惑、毒害读书人;一方面又施行残酷的文字狱,迫害读书人。而《孔乙己》写于1913年。正值辛亥之后,“五四”运动之前,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尽管二文相差二百年,但因其作者都对封建科举制度危害有深刻认识并深恶痛绝之,所以他们各自在文中塑造了受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的典型形象,描述了范进、孔乙已的不同遭遇,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2.主人公的遭遇不同,但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必然结果,范进从20岁就参加了科举考试直到54岁才中举,由此彻底改变了家道贫寒的窘境,使乡邻和丈人刮目相看。而孔乙己也是很早就参加了科举考试的,但至死“连半个秀才也没有捞到”,反而因为偷窃被丁举人打断了腿,以至最后是死是活无人过问。范进和孔乙己都是受封建文化、科举制度毒害颇深的下层封建知识分子的典型,但一个终于爬了上去,跻身于封建统治者的行列;而另一个始终没能爬上去,穷极潦倒,默默地消失于人间。尽管他们的遭遇不同,却都是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两种必然结果。

3.主人公周围人物的态度不同,却都是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反映。范进中学前后,乡邻的态度截然不同。中学前,范进家境贫穷,家里甚至连做早饭的米都没有,母亲饿得两眼昏花,只好让范进去集市卖了生鸡换米度日。范进穷困到如此地步却无人过问,而范进的中举子报刚到,乡邻们便拿了鸡蛋、白酒,背了米,捉了鸡来,连张乡绅也来拜访。特别是范进的丈人胡屠户在范进中学前后由骂到捧的前倨后恭的态度,充分反映了当时势态炎凉的杜会现实,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而孔乙己则因终未能爬上去,成亨酒店的人们,从店主到伙计,从大人到小孩对孔乙己有的只是嘲笑:笑他没有考取功名,笑他穷极僚倒,笑地迂腐。这笑声揭示了人们多么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这笑声反映了人们中毒何等至深。

4.表达方法不同,但都有力地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孔乙己》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缩影──咸亨酒店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叙述了孔乙己后半生的不幸遭遇,刻划了他热衷功名、自命清高的迂腐性格,揭示了辛亥革命前中国封建社会冷酷的社会现实。《范进中举》则是集中写范进中举前后的心理、地位、生活的变化,采用夸张和讽刺手法,着力描写了范进中举前后欢喜而发疯的情状,刻划了范进热衷功名的性格,反映了当时世态炎凉的社会现实。两文尽管表现手法不同,但都有力地抨击了科举制度,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罪恶。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小镇的狐狸
堂弟,一个小孩
在雨夜打伞的星星
画好每一朵花
我学会了刺绣
卖火柴的小女孩
我活着,我快乐
珍爱生命
河边漫步
难忘中秋
沙漏,漏掉了童年,积成了童心
运动场上的他
襄儿
远远的,一个童话
我的妹妹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管理工作挑战与对策分析
“问题婚姻”也不是非得靠离婚解决
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高校教育领域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大学英语选修课设置
浅析高校班级自主管理实施的必要性及意义
浅谈基于微课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训教学评价体系设计研究
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化学实验室建设
珍爱生命,远离肥胖
风光旖旎万仙山
面向太阳,不问春暖花开
带饭族的健康建议
自古贤良出廉家
4大恶习催人老
回归本体走出困境——谈深化语文教学改革_语文论文
教师示范,由读入写_语文论文
初中语文“活动课程”贵在“活”而“动”_语文论文
从《五人墓碑记》到《清忠谱》谈五人义举的思想基础及影响_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语情感悟和情境优化_语文论文
作文的几种修改方法_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_语文论文
《大堰河——我的保姆》探美_语文论文
开拓学生思维空间的重要手段_语文论文
语文教师的审美能力与语文教学_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误区浅析_语文论文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_语文论文
重视导言设计提高教学效率——浅谈中学语文课的导言设计_语文论文
课堂提问艺术初探_语文论文
作文教学的求异思维训练_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