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中学生作文顿悟心理的形成机制_语文论文

中学生作文顿悟心理的形成机制_语文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中学生作文顿悟心理的形成机制_语文论文

 

从来的文论都认为顿悟是一种心理状态,而且是神秘莫知,莫可名状的。其实,顿悟并不神秘,是完全可以道清说明的。人脑的全部思维活动分为有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又称潜意识)。抽象思维用概念去思考,形象思维用表象去思考,二者都是在经过两个思维程序(即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之后转入不直接接受意识支配的一种高级思维活动。顿悟的全过程图示大致如下:

┃←有意识阶段→┃←无意识阶段→┃感觉——知觉——表象——想象→无意识思维

由图可知:感觉、知觉、表象、想象是顿悟必不可少的意识阶段,它是无意识阶段的基础和前提。换言之,顿悟是长期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这对探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顿悟能力至关重要。顿悟在朦胧状态的第二阶段,即无意识阶段是如何进行的?其思维模式仍然与另两种思维方式相同:首项——中项——末项。首项发出知识,中项接通媒介,末项结论知识。不同的是抽象思维用概念和逻辑推理接通,形象思维用表象和经验接通,而顿悟则是以直觉接通媒介。这里应当明确:顿悟并不就是直觉,如果是,也是一种特殊情形的直觉。

顿悟具有突发性、突变性和突破性。所谓突发性,就是顿悟产生的时间是随机的,突如其来的;突变性是指人对事物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性质;突破性则是指思维不再拘泥于原来的框框,而建立了崭新的信息通道,对事物形成了全新的认识。只有当别人无所悟,而独有我所悟,这种突破,这种升华,这种提炼才是具有创造性价值的。这种感悟能力并非与生俱来的,它必须经过科学的训练才能形成。也许有人认为,顿悟是心灵之光瞬息地闪现,不仅难以预测,而且稍纵即逝,何谈训练呢?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首先,思维能力是可以通过有序与有效的训练得以提高的。一个人从呱呱落地到能独立思考形成对自我和环境的认识,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其次,顿悟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是可以通过坚持不懈的训练得以形成,所谓“长期积累,偶然得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顿悟看似玄虚,但只要经过扎实而科学的训练,是完全可以成为每个学生的思想武器的。

一、有效的信息积累是顿悟的前提

一是生活素材的积累。就积累的内容而言:长幼之情,成员矛盾,邻里关系;成功与失败的经历,同学师生的交往;理想与前途,苦闷与焦虑,欢乐与忧伤;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无不吸引着中学生去思考。

二是对思想、观点的积累。本文所谈的顿悟,是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领悟出哲理,因而悟的内容就是事物的本质道理或一般规律。这种道理或规律不是凭空产生的,也需要平时的积累。思想积累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来自课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分析、吸收教材中的哲理。记叙文中常蕴含着做人的道理,对生活的领悟;议论文中常饱含辩证分析的力量。对此,需要教师在分析课文的同时,提醒学生学习领会并积累下来以备写作之用。其次是来自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感受生活,只有训练出敏锐而具有透视力的眼光,才能捕捉到生活的真善美,增加生活积累。积之愈厚,发之愈佳。及时记下偶尔闪现在脑海中的写作灵感,往往成为日后写作的“酵母”。

二、良好的思维习惯是顿悟的关键

顿悟是思维能力的体现,而思维能力要靠坚持不懈的循序渐进的训练才能形成与提高,通过训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的能力,使之成为一种习惯。这样,思维的灵敏性和深刻性就增强了。思维训练可从两方面着手:

1.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辩证法,不仅是一种思想方法,而且直接反映了人们的认识水平。它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合格中学生的必备素质。在写作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并使学生形成以下10种辩证分析的能力:①矛盾分析;②现象与本质分析;③数量与质量分析;④普遍性与特殊性分析;⑤因果分析;⑥必然性与偶然性分析;⑦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⑧内容与形式分析;⑨内因与外因分析;⑩纵向与横向分析。这里仅以现象与本质分析为例,谈谈辩证思维的训练方法。由于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学生观察时一般只能触及事物的表象,获取感性认识。因此,指导其透过现象看本质,是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写作中,要诱导学生养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习惯。如成功背后的艰辛,平凡中蕴含的伟大,表面热闹中潜隐的内在寂寞等。由于现象与本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特别是由于客观事物纷繁复杂,有暂时的个别现象,也有稳定的普遍现象,有必然的现象也有偶然的现象。因而在训练时要使用不同类的材料,启发学生比较分析,抓住问题的实质,形成正确的观点,这样,来自通过思辩而产生的顿悟,才能是科学而准确的。

2.培养学生归纳、开掘的能力。辩证分析训练的归纳是学生认识理解能力的增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而归纳与开掘能力正是顿悟在作文中的常见形式。在书本和生活中发现问题、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正是培养归纳开掘能力的有效途径。归纳能力就是能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得出理性的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透过纷芜的表象认识,揭示其中的内涵与实质,再把这种理性的思辩提炼为简洁、精辟的语言。比如,有一篇《鲶鱼溜了》的习作,一次,父亲买回两条鲶鱼,放在桶里,唯恐其溜走,于是罩上脸盆,压上砧板。第二天,砧板、脸盆翻倒在地上,鲶鱼还是溜了,习作者并没有象父母亲那样因未品尝到美味的鱼汤而斥骂、沮丧,而是在文末写道:“拼搏中的生命是最有活力的。”结语精警,闪烁着顿悟的灵光,文章也因此通体生辉。这就是挖掘能力的体现。常人易忽略,而独具慧眼的作者往往从中发现独到的价值,获得不同凡响的认识。慧眼从何而来?一是“敏于思”,即要求学生勤于思考,从平凡、习见的事物中发现全新的内涵;二是“明于辨”,即要指导学生对类似却不同质的事物进行分析,养成明辨实质,求同辨异的能力;三是“善于挖”,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往往是渐次加深的,教师要启发学生精思深掘,不要满足一知半解,使学生在不断的渐深的领悟中获得创新的愉悦。

三、群体的共生效应是顿悟的保证

当教师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和同学教师交流自己的知识时,这会使他们欢欣鼓舞,使课堂生动活泼,造成一种集体工作的氛围。而人都有一种自我表现的欲望,特别是青年学生,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他们会竭力找理由,查实据,在和谐而热烈的“思维对撞”中爆发出顿悟的火花。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共生效应”。教师在引导群体创设和谐的顿悟氛围时,可采取两种方法:一是诱导竞争,培养其成功感;二是引导求异,克服其从众心理。要遵循一条原则,即“厚爱原则”。由于中学生生活阅历、知识水平,思想素养诸多方面的限制,他们的开掘、归纳能力可能进入某种误区,或因课业负担的沉重、人际关系的挫折而产生情绪的弥散,造成领悟生活、事物的片面性、偏激性;或因认识能力的局限,推理能力的稚嫩,而造成顿悟结果的肤浅、孤立甚至错误。对此,教师要运用“角色转换”的方法,去体察、分析、归因,再对症下药、启发诱导,教之以正确的分析、推理方法。当学生思维的价值得到教师的“尊重”时,他们会产生积极的顺从心理,因为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且知识、修养高于学生,他们会主动地认同。当然,厚爱时,还应特别注意到,顿悟能力应是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而不应是少数“写作尖子”的专利,教师应特别尊重作文差生的点滴进步,对其进行及时的褒扬,以呵护其柔弱的灵性火花。

四、个体的创造心境是顿悟的契机

中学生作文创造心境的形成有其主客体原因。就学生而言,必须养成这样一种写作习惯,专注迅捷,一触及文题即进入“角色”,投入地想一次,耳目皆融,完全沉浸到主题里去。因此,对文题就能心领神会,每一个字每个词都能唤起强烈的语感和丰富的联想,都能用心灵去触摸,进而情动于衰而联想翩翩,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就在这种不曾意识到的时候,顿悟会从天而降,落到笔端。就教师而言,在实施有效的时标和效标的调控下,要充分发挥情动力的呼唤功能。具体运作时可采用如下方式营就学生的创造心境:1.再现形象。作文前对所写的人、事、物加以归纳、概括,对生动感人的事物用优美的语言进行重点的描绘复述,或提炼一段提示语,或悬挂一幅画,或播放一首乐曲,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产生外射。2.点示哲理。作文前对所写的事物引导学生进行相似联想,发掘蕴含于事物间的哲理性。3.美感诱发。作文前对所写的内容点明其自然美、社会美和意境美,诱发其表达欲。4.环境熏陶。教师按写作要求,带领学生深入到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去体验,让学生心感身受,让美直接撩拨感情的琴弦。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人的意识行为和无意识行为最深层的动力因素,它能使人的注意、感知、思维倾向某一写作对象,促使其潜能得到最佳发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看彩虹
台风
小公鸡和小鸭子
糊涂的猫咪
小猫咪
我的摩尔庄园
我的英语老师
两个苹果
假如我会七十二变
含羞草
可爱的小乌龟
我的妹妹
乌龟
月光
浅谈项目建设过程中环境影响评价与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
提高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质量浅论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中国八大测绘人物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细则编制初讨
关于进一步做好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思考
某桥梁钻孔灌注桩监理实施细则
浅议水土流失监测与调查方法
泵与泵站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大纲的编制格式和内容
水运工程施工监理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永定新河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
甘溪三级水电站枢纽布置设计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的监理实践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地面定位监测浅析
《跨越百年的美丽》老师语录
《千年梦圆在今朝》写作指导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讲义1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讲义2
《跨越百年的美丽》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千年梦圆在今朝》训练素材
《跨越百年的美丽》随堂练习 巩固篇
《千年梦圆在今朝》考点练兵(一)积累篇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难点
《跨越百年的美丽》随堂练习 提高篇
《跨越百年的美丽》重点字词梳理
《千年梦圆在今朝》范文习作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讲义2
《跨越百年的美丽》重点字词意思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讲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