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师说》注释商榷_语文论文

《师说》注释商榷_语文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1

《师说》注释商榷_语文论文

 

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一个判断句。课本注释为:“老师,(是)靠(他)来的。”其一,此文文意不通;其二,句型译错了。“所以……”中,“以”当“用”讲,“所以”表工具、凭借。但是,老师是人,不是工具,所以,“以”应意译成“担负”、“承担”。全句应意译为:老师,是担负传播思想、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重任的人。

(二)“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课本把“其为惑也”译成“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译文不太通顺。这里关键是对“为”字的理解。“为”是强意词,只对“惑”起强调作用,不译。好比“其为人也”,只能译成“他这个人”一样,课本把它当作动词理解了。这个句子中,“其为惑也”是“终不解矣”的主语(实际是宾语)。全句应译成:遇到了疑难问题,又不跟着老师学习,那些疑难问题呵,最终都得不到解答。

(三)“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这是判断句,“彼童子之师”是主语,下接一个肯定判断和一个否定判断,其中“授之书”是双宾语,教童子写字。课本注释为“教给他书”,讲不通。“授”,传授,不是给;“书”,写字,这是本义。“而”,并列连词,并且。“习其句读”,使动式双宾,等于使其习句读,由于“使”未出现,宾语用的是“其”,而不是常见的“之”。“其”代童子,课本注释为“指出”,不妥。“习其句读”即教童子练习如何断句。课本注为“学习其中的文句。句读,泛指文章的字、句”。“书”和“文句”成一回事了。

(四)“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句读之不知”原来的语序为不知句读,为了强调宾语“句读”而前置。当中加“之”作提宾标志,课本把此句译为“句读的不明”,把“之”译成“的”,不对。“惑之不解”也应作同样理解。另,这句中的两个“或”应是时间副词,当有时讲,课本注为“有的、有的……”,把“或”当作无指代词了。因为前面讲的“爱其子”和“于其身”是一种人,“师”和“否”是在他身上出现的两种不同的情况。课本错误地把“他”当成两种人了,应译成:不懂得···断句,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时向老师请教(指对待孩子);有时不向老师请教(指对待自己)。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堂弟,一个小孩
我学会了刺绣
沙漏,漏掉了童年,积成了童心
难忘中秋
襄儿
我的妹妹
小镇的狐狸
河边漫步
卖火柴的小女孩
我活着,我快乐
珍爱生命
远远的,一个童话
在雨夜打伞的星星
运动场上的他
画好每一朵花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
浅析《中国好声音》对现代音乐文化的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视角下的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
教师心理健康与休闲治疗研究
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论师范生职业情感的培养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量分析
浅谈分镜头脚本在故事漫画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宗教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影响研究
构建高校审美教育的新格局
民办高校的党建问题及其对策
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研究
冰雪雕塑景观设计现状与发展研究
关于医学生志愿者服务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考
情境作文教学与想象能力的培养_语文论文
魏书生与苏霍姆林斯基作文命题思想之比较_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愉快教学”方法探微_语文论文
中日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比较_语文论文
中学语文教改带来的反思_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语言风格浅说_语文论文
《百合花》不该从语文教材中删去_语文论文
以字词为基础,以句子为关键_语文论文
21世纪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大趋势_语文论文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途径_语文论文
依据教材实际设计不同教法_语文论文
紧扣课堂环节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狐狸与乌鸦》教学一得_语文论文
谈谈朗读与语文教学_语文论文
小语第九册读写训练重点提要(三)_语文论文
语感培养与语感迁移_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