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2-21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_语文论文
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轻语文能力的培养,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种不良倾向,这种倾向有碍于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亟待改变。
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关系怎样呢?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能力是指人们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也就是指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本领。从本质上说,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而能力属于实践活动的范畴。知识与能力是相互依属并相互促进的。它们的关系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明:
一、知识是能力转化的基础与前提。
苏联教育家契可夫说:“理论知识是掌握自觉而牢固的技巧的基矗因此,掌握理论知识不仅不妨碍技巧的形成,而且恰恰相反,乃是形成技巧的重要条件。”(《和教师的谈话》)这就是说,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并且消化理解付诸实践后,才能成为能力。没有知识的吸收与积累,能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能力对知识的获得又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能力越强,获得知识越快;能力弱的人获得知识就有限。
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他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主张,提倡让学生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尽量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反对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批评旧学校把学生培养成了“书架子、字纸篓”。
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中学阶段所要学习的“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读写知识、语法修辞知识、文学知识等,这些知识“要力求做到精要、好懂、有用”。这既是教材编写的要求,也是对语文知识教学的要求。“精要”,主要是就内容来说的,中学生需要的是最基本的语文知识,教学内容要简明扼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不要讲得太多,不要用名词术语去考学生。“好懂”,主要是对教法的要求。语言要通俗易懂,要结合课文,紧密联系学生的听说读写实际。要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多比较,多举例,以简驭繁。
不要抽象他讲概念,不要在名词术语上兜圈子。“有用”,主要是就教学效果来说的。要学以致用,有的放矢,要服务于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所教的知识,要“着重于运用”。
语文能力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种。这四种能力构成了语文能力系统,它们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听、说、读、写都重要。”
读就是用眼睛来听,写就是用笔来说;反过来,听就是读,用耳朵读,说就是写,用嘴巴来写。所以现在的语文教学,要把听、说、读、写这四个字连起来。在现在的时代,听、说、读、写非连起来不可了!”
听、说、读、写的关系如何?听、读是吸收,说、写是表达,听和说是通过口头语言来进行的,读和写是通过书面语言来进行的。这四种能力各有独立的作用,训练的方式也各有特点,它们是不能互相取代的。但是,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读、写的能力是在听、说的基础上获得的;读、写能力提高后,反过来又促进听说能力的发展。听、读两种能力,对于获取知识来说,同等重要;说、写两种能力,对于运用知识、表情达意来说,也同等重要。
当然,这四种能力同等重要,并不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要平分秋色,要平均用力。读写训练应该是中学阶段的重点。因为听、说训练途径比较广泛,课外训练机会很多,而读写训练难度较大,课外自然训练的机会较少,其训练任务必然要由语文课来承担。
目前,语文课本中已编有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训练的内容,高考也有这四种能力的检验与测评。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只重语文知识传授,不重语文能力培养,“以教代学”“以讲代练”的状况仍然存在。有的教师以为讲授了系统的语文知识,学生的语文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他们只重讲解,不重训练,结果使学生眼高手低,高分低能,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贯彻讲练结合的原则,要指导学生反复实践。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春天
- 幸福是助人为乐
- 练台拳道
- 标题:我的同桌
- 小兔子
- 自我介绍
- 操场上的笑声
- 细心的我
- 参观科学馆
- 放风争
- 三胞胎
- 我的朋友郭紫涵
- 文明的我
- 顽皮的我
- 折纸
- 在SGI企业服务器上集成Apache Php Mysql的实例
- 探析网聊语言的文体特征及成因
- ASP网页设计小技巧
- 用ssh取代Telne实现安全连接
- 在Delphi中巧用Windows 的API函数
- VOD,走着瞧
- 浅说CAI课件的制作
- 快速实现搜索引擎的方法
- AutoCAD14/2000中特殊字符的输入
- ActiveX、OLE和COM介绍
- 未来电视台摄录设备分析
- UNIX网络的服务器程序设计方法
- 与CIT接轨的NIT考试
- 学用WPS 2000
- 首届地方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草船借箭》趣闻故事
- 《景阳冈》随堂练习 提高篇
- 《景阳冈》重难点分析
- 《景阳冈》整体阅读感知
- 《景阳冈》重点字词的意思
- 《景阳冈》教案设计之二
- 《景阳冈》教案设计之一
- 《景阳冈》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景阳冈》重点字词梳理
- 《草船借箭》考点练兵 阅读篇
- 《草船借箭》考点练兵 基础篇
- 《草船借箭》美文欣赏一
- 《草船借箭》美文欣赏二
- 《景阳冈》随堂练习 巩固篇
- 《草船借箭》随堂练习 提高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