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比况短语浅析》中的几个问题_语文论文

《比况短语浅析》中的几个问题_语文论文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1-12-21

《比况短语浅析》中的几个问题_语文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今年第2期,发表了内蒙古民族师院中文系王同志的文章《比况短语浅析》(以下简称《比况》),该文从“结构特点”、“句中功能”、“表义功能”三方面,对比况短语进行了阐述,这对人们理解和使用比况短语颇有启发作用。但是,无庸讳言,该文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就此提出一些商榷意见,仅供作者和广大读者参考。

一、比况短语划分有误我认为,《比况》一文关于比况短语的划分未免有失准确。请看下面几例(序号为《比况》原文所用的)

③2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其中的比况短语是什么?《比况》认为是“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我认为,简言之,应当是“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似的”。从意义方面考虑,“我”仅仅是看到了“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身上”并没有受到什么“抚摩”,至于说“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只是“我”在看到“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之后的一种感受而已。这是一。第二,从形式方面考虑,在“使我立刻感到”与“身上受了……似的”之间,可以加上“好像”一词,而且,“好像”只有加在“感到”后才最为恰当,挪到其他地方均有不妥之处,而“好像”能同“似的”配合起来,成为比况短语的重要标志。至于“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只是对“父亲的抚摩”所作的解释说明而已,前有破折号为标志。所以,详言之,该例中的比况短语应是“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它在该例中,充当兼语“我”的谓语中的宾语。

①9路旁的柳树忽然变成了天使似的。

按照《比况》的分析,该例中的比况短语是“天使似的”。

在原文里,该例“似的”之后本是逗号,后面还有:“传达着上天的消息。”起初,“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后来,“他觉到一点凉风”,“看看路旁的柳枝,的确是微微动了两下”。柳树枝条由“一动也懒得动”到“动了两下”,这时,柳树还是柳树,并没有真的变成什么天使,但是,因为它的摆动,把风的信息带给人们,所以作家产生联想:柳树好像“忽然变成了天使(只有“天使”才可以“传达着上天的消息”)似的”。若说作家的这一联想是“天使似的”,则欠妥。顺便说明一点:因为“忽然”是修饰“变成”的,所以,一并划入比况短语才恰当。类似的还有例②0,从略。

④水是绿油油的,往来的船也不多,镜子一样的水面这里那里起了几道皱纹或是小小的涡旋……

《比况》认为“句中带横线部分为比况短语”。我认为,应当是“镜子一样”。而“的”字是结构助词,是联结“镜子一样”和“水面”的,从而让二者组成一个“定十中”式的编正短语,“的”字不属比况短语。

二、短语结构分析有误《比况》一文对组成比况短语的一些短语的结构的分析,也不无欠妥之处。请看下面几例:

⑥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

《比况》认为,在画线的比况短语中,比况助词“一样”之前的短语是“主谓短语”。我认为,“如同”是动词(相当于作动词用的“像”),“我永远想念着她”是它的宾语,所以,应当是个“动宾短语”。

⑦道静惊呆了,猛然像叫人把心摘去似的。

《比况》一文认为,“似的”之前的画线短语是个“兼语短语”,这是误将其中的“叫”当使动词看了,试问:林道静怎么可能主动要人摘去她的心呢?其实,该句中的“叫”是个介词,相当于介词“被”,用在句子中表示主语是受事。

另外,我认为,例⑦中的“像”是副词,而不是动词,也是“摘”的状语。“(猛然)像叫人把心摘去”是个“状+中+补”式的“动词短语”,绝不是“兼语短语”。

⑧台子非常高,人到市里来,第一眼望见的就是这石像,就像到巴黎去第一眼望见的是那铁塔一样。

《比况》一文认为,“一样”之前的画线短语是个“连动短语”,我看不是。其中的“到巴黎去第一眼望见的是那铁塔”,是个“紧缩复句”的形式,作前面的动词(不是副词)“像”的宾语,构成的是“动宾短语”,而不是“连动短语”。

三、句子成分分析有误比况短语常常在句中充当一定的句子成分。至于例句中的比况短语究竟充当什么成分,《比况》一文的分析,似有欠当之处。看下面的例子:

①4路基的周围是蚂蚁一样密集的人群。

《比况》一文认为其中的比况短语“蚂蚁一样”是“充当定语”,我以为不是,它是“密集”一词的状语。

《比况》一文认为,前述例①9、②0中的比况短语都是充当“宾语”,因为该文关于其中的比况短语的划分有误,因而对其所充当的句子成分的分析也随之而误,实际均是充当“谓语”,它们的主语分别是:“路旁的柳树”(①9)、“极亮极热的晴午”(②0)。(参见上文“一”中的有关说明。)

四、比况短语“只能在句中充当句子成分”吗?《比况》一文说,比况短语“只能在句中充当句子成分”。即使只据该文所举的例句看,也不单是这样。例如:

③3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

《比况》一文说该例中的比况短语“是对前一分句的解释说明”。而在本例中,除了“前一分句”,剩下的便是一个比况短语,那么,毫无疑问,这个比况短语便是“后一分句”了,既然比况短语可以成为分句,就不能说它“只能在句中充当句子成分”。

那么,比况短语究竟能否充当分句呢?我看下面画线的都是一个分句

△夜很静,仿佛大地睡着了似的。

△大家都没有提到什么时候出发,仿佛这件事谁也不关心似的。

五、“也、是”表示“强调”吗?《比况》一文说:“在比况助词‘似的’等前面”“有时会出现‘也’”,例如:

①1雪团也似的海鸥会坐在岩石上的窝里,一心一意孵卵。

该文认为上例中的“也”“主要是表示强调、说明两事物间的相似已到了极点,略带夸张的意味”。我看,其实不然。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可知,当“也”同“连”配合使用时,确有“强调”之义。但例①1中的“也”字完全可以删去,它只是一个衬词,无义。这种用法,古已有之,例子从略。

①2牛郎并不觉得怎么奇怪,像是听惯了它说话似的,就转过身子去听。

该文认为此例中的“是”字“表示强调”,“主要是加重语气”。我对此似难苟同。

“是”表示“强调”,有的在句首,有的会有“的确、实在”的意思。我认为,例①2中的“是”,不但不是“表示强调”、不是“加重语气”的,而且因为前面有了“像”这一副词、短语末尾加了比况助词“似的”,语气比一般的判断语气要弱得多。

六、关于“比拟辞格”《比况》一文中有:

②6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

该文认为,在此例中,“像病了似的”,“把柳树当人来写,赋予它人的情态”,“和句子前面的成分构成了比拟辞格”。依我看,似是而非。事实是,不仅人会害病,动物、植物都会得玻写柳树有病,并非“把柳树当人来写”,并非“赋予它人的情态”,另外,也没有将柳树拟作他物来写。所以,我认为该例不是“比拟”格。这是《在烈日和暴雨下》中的一个句子,我认为,原句中的“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才是“比拟”(拟人)辞格。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比拟”修辞是直接把人当作物或把物当作人,或者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不用“像”、“好像”等词语。

七、关于“比况短语的句中功能”《比况》一文一共有三个小标题,其中有这样两个:

“二、比况短语的句中功能

三、比况短语的表义功能”

我认为,这两个小标题不能并列,因为二者之间有属种关系,“句中功能”是属概念,“表义功能”是种概念,后者被包含在前者之中。从文章的具体内容看,“比况短语的句中功能”这一部分,说明的是:比况短语主要充当定语、状语,也作谓语、宾语、补语,无疑是指“语法功能”。所以,《比况》一文的第二个小标题宜乎改为“比况短语的语法功能”。

八、关于“比况短语的表义功能”《比况》一文说:“比况短语的表义功能是多方面的。”以下分列六个方面,简言之,即:“作比喻”、“构成比拟”、“用于描写”、“表示相似”、“表示猜测”和“表示补充说明”。我认为,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用于描写”不能同其他五方面尤其是修辞方面并列,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交叉关系”。让我们来看一看《比况》一文所列的例句(比况短语下的横线系本引者所加)。

用作“比喻”的有:

②3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岩石的音响,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烟似的飞沫升落。

②4不听话的眼泪还是像断线的珍珠似的,配对成双地往炕席上掉。

难道例②3中的比况短语,不是·描·写海浪冲击岩石溅起的飞沫升落的景象吗?难道例②4中的比况短语,不是·描·写刘桂兰对郭全海充满感情的眼泪往炕席上掉的情景吗?该文中不是也有“细节的·描·写”一语吗?

“构成比拟”的有:

②5山……又无不在参差中带着一种逸脱的神气,好像随时可以飞离地面似的。

按照《比况》一文的观点,上例中的比况短语都是“比拟”,但是,它难道不是·描·写“山”的“飘逸与活力”吗?否则该文中的“活画出”一语又该怎样理解呢?

表示“相似”的有:

②9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样,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③0我第一次看见这位粗眉大眼的队长像个孩子似的得意地笑了。

试问:例②9中的比况短语,能说它不是·描·写清国留学生解散了、盘在头上的辫子的模样吗?例③0中的比况短语,能说它不是·描·写队长潘虎笑的神态吗?

什么是“描写”?就连初中语文教材中也有介绍:“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和环境加以描绘”,“把人物和事件写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叫人看了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这样的写法,叫做描写”。“这些描写(指:肖像描写、环境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等等。——引者注)都紧紧的抓住了人物和环境的特征,·运·用·各·种·适·当·的·修·辞·手·法,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把事情写得生动感人,对深刻表现作品的中心思想起了很好的作用”。

另外,像列为“描写”的例②7“她就好像丧魂失魄似的”,是不是表示“相似”?用作“比喻”的例②3、②4,用作“比拟”的例①6是不是表示“相似”?列为“描写”的例②8“她嘲弄似的驳斥道……”,有没有“补充说明”的成分?等等。该文把用不同标准划分出来的6项并列起来是不合逻辑的。

我认为,似乎可以这样说:比况短语的表义功能主要是用于描写情状;从不同的角度来看,有的表示比喻,有的表示比拟,有的表示猜测,有的表示解释,等等。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Holidays and Outings
天来了 Spring is coming on
介绍你的学校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movies and Books
Don’t use plastic bags(不要使用塑料袋)
北京植物园
My Little Dog
Talking about Having Sports
Relationship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给母亲的感谢信
一张母亲节贺卡
​考试 Examination
难忘的一件事
A Model Student
遥感信息资源整合及在北京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汉唐时期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
粗集方法在KDD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
Windows的新安装技术
网页设计制作规范 -
WWW对大量数据查询的一种实现
机房旧机升级之做法
AutoCAD R12两个新增命令在编程中的应用
线性系统龙伯格能控规范型的算法分析
如何在 Windows操作系统中改变文件打开方式
Win2000索引服务的WEB应用
扩频技术在数字水印技术中的应用
基于SNMP的统一网管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一种新的数据加密技术
地方文献之新观念与新分析
《跨越百年的美丽》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目标
《千年梦圆在今朝》训练素材
《千年梦圆在今朝》写作指导
《千年梦圆在今朝》随堂练习--提高篇
《跨越百年的美丽》随堂练习 提高篇
《跨越百年的美丽》老师语录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讲义1
《千年梦圆在今朝》范文习作
《跨越百年的美丽》重点字词梳理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讲义2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重点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讲义1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难点
《跨越百年的美丽》随堂练习 巩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