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1-19
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之我见_语文论文
小学低年级应把朗读能力的训练作为重点,让儿童反复朗读巩固所学生字,将课文读熟,读懂,读出感情来。一篇新课文大致可以进行通读、熟读、理解地读、有表情地读四个步骤的训练。朗读前,教师提出要求,朗读时进行指导,朗读后进行检查。
通读。低年级儿童初读一篇课文要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或不读破句,非得经过多遍练习不可应给儿童充分的时间独立地、自由地初读。教师可不领读,只在难点上进行指导,使儿童通过自己的努力而不是靠模仿教师将课文读通。自由读后,可要求个别儿童朗读,检查初读效果,必要时对长句、难句再作指导。
熟读。即流利地读,这也要通过多读才能达到。儿童对机械地重复会感到厌倦,可以用出示课文主导词的办法来提高读的积极性。先要求学生边看主导词边读课文,再边看主导词边讲课文,讲不出再读课文,最后不看主导词讲课文,讲不出还可以再读。这样,儿童得到多次朗读、讲述的机会,不仅把课文读熟了,还通过口头讲述理解了课文内容。
理解地读。熟读是理解的前提,但要提高理解能力还得训练儿童边读边思考的习惯。通常可采用:(1)根据课文内容有顺序地提出若干小问题(写在黑板上),要求儿童先读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作答,然后不看课文回答。同座或同学互相问答,反复练习。如果儿童答出这些问题,说明对课文已初步理解。(2)教师在指导儿童朗读时可以根据课文的层次画上简单的图画,将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符号,儿童再根据黑板上的图读或讲课文。这样,儿童对课文的层次和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理解程度加深了,读得更流畅了。(3)在儿童读时,教师可以适当穿插讲解,引导儿童对某些问题展开讨论。例如,学《小猴子下山》一文时可以配合看图提出小猴子为什么“扛玉米”、“捧桃子”、“抱西瓜”,让学生讨论,教师及时告诉儿童用“扛、捧、抱”比单用“拿”好,并能把猴子瘦孝顽皮的神态显示出来,读起来生动,不重复。这样一讲解,儿童们读课文时仿佛看到一只调皮的小猴子,读起来更带劲了。
有表情地读。能正确表达课文内容的感情是正确理解的表现,而准确理解又是提高朗读表现能力的关键。为培养儿童有表情读的能力,应该将儿童引入课文所讲叙的情景中,让他们去体会。教师给予适时启发和示范。例如,朗读《春天来了》一课,教师可以让儿童想象春天来了,草儿发芽,百花盛开的田野美景和大家欢乐的心情,引起对课文朗读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指导了朗读。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春天的诗
- 初秋
- 何老师和我们拉了钩
- 我爱书
- 我和爸爸到河滨公园玩
- 金秋娇子
- 自行车事件
- 天上飞下来100张纸
- 很会讲成语的弟弟
- 春晨
- 乌龟快递公司
- 激烈的篮球比赛
- 班级趣事记
- 山美水美人更美
- 今天是端午节
- 草编制品:老手艺在互联网上开出了财富花
- 基于嵌入式Linux及MJPG―streamer的双目立体视觉系统设计
- 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智慧校园一卡通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 农民进城买新房需注意啥
- 4G无线网络安全接入技术
- 急诊低血糖昏迷的原因分析及急救护理
- 治头屑过多验方
- 基于智能井盖的物联网+市政一体化系统
- 糖尿病注射胰岛素治疗与人性化护理对策探讨
- 食用菌自动装袋机
- 基于民政大数据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的构建
- Thread技术与电梯物联网
- 哈密大枣花期增产措施
- 循证护理在糖尿病病人饮食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 对化脓性扁桃体炎可别大意
- 《醉翁亭记》教案设计
- 乡愁
- 诗两首
- 《茶馆》(节选)教案
- 引发兴趣,探索奥秘(——探究课《京剧》)
- 《边城》(节选)教案
- 往事依依
- 三峡
- 《荷花淀》教案设计
- 话题作文指导
- 烛之武退秦师
- 皇帝的新装
- 虎丘记
- 《盘古开天辟地》简单教学设计
- 《论“基本属实”》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