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兵车行》课堂教学实录

《兵车行》课堂教学实录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05

《兵车行》课堂教学实录

上课。

师:今天我们学习杜甫的《兵车行》。早上要大家预习了,现在提问,哪位同学能简要地介绍一下杜甫?

生甲: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和李白齐名。初中时期我们学了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还有〈春望〉。

师:还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石豪吏》,等等。你能把你说的两首诗中的名句背下来吗?

生甲: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师:背得很好!(鼓掌)哪位同学说说,这两首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生乙:《春望》是五言律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古体诗。

师:律诗也叫近体诗,兴起于隋唐时期,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的一半叫“绝句”,“绝”就是断的意思。律诗八句,绝句四句,都讲求严格的格律,而不仅仅是压韵。而古体诗则没有句数的限制,一般较长,只求压韵就行了。

生丙:律诗和古体诗,除了形式不同,内容上有没有不同呢?

师:这倒是个问题。我想主要还是形式的不同吧,一个“体”字,就表明了这一点。至于内容嘛,律诗侧重于写景,古体诗侧重于叙事——这是我的看法。我们今天学习的《兵车行》,就是一首古体诗,它就是侧重于叙事的。它叙了一件什么事,哪位同学率先回答?

生丁:它讲的是唐王朝穷兵黩武,强征士兵上前线的故事。

师:要完整地叙述一件事,就要抓住这件事的几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前因,后果。请你按照我的提示,把你刚才的答案补充一下。

生丁:唐玄宗天宝年间,唐王朝穷兵黩武。为了和吐蕃继续作战,在长安一带大肆征兵,造成老百姓生离死别的惨痛后果。

师:补充得很好,言简意赅。我再补充一句,就是唐王朝和吐蕃作战是处于劣势的,胜少败多,损失惨重。这些出征的士兵,能活着回来的希望很渺茫,因此就有了咸阳桥边生离死别,哭声震天的凄惨景象。请同学们把描写这一凄惨景象的第一段齐读一遍。

师:读的语速要慢一点,感情沉郁,节奏抑扬顿挫,要把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体现出来。请同学们听我读:车辚辚......

师: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怎样理解,哪位同学能说说?

生戊:杜甫的诗写得好,无人能比,所以称他是诗中的“圣人”。

师:就像孔子是“文圣”,关羽是“武圣”,杜甫也就是“诗圣”,对吗?

生戊:可能是吧,我是猜的。

师:猜得很好,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猜错了。后人称他为“诗圣”,并不是单指他的诗写得好,而是指他的诗秉承了圣人之道。

生戊:圣人之道就是孔孟之道吗?

师:对,聪明。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一个“仁”字,孟子又进一步提出了“仁政”的主张。孟子有一句名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把“民”放在首位,是一种民本主义的理想。杜甫作为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对于唐王朝发动的对外战争,没有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歌功颂德,而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说话,“为民请命”,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本主义思想。

生甲:尊崇孔孟之道的诗人很多,为什么单单他被称为“诗圣”呢?

师:首先当然是因为他的影响最大,是诗坛的领袖人物;其次嘛,他的一生都坚守孔孟之道,虽九死而犹不悔。不像其他诗人,一遇到挫折就消极避世,弃儒从道了。李白就是个典型,大家看看李白的经历,就知道了。李白被后人称作什么?

生丙:“诗仙”,李白自称“谪仙人”。

师:是啊。可是只有道家才有神仙之说,大家说对吗?

生丙:可他的诗的确是有一股“仙气”啊。

师:那是他的风格,豪放飘逸。但这种风格的形成又与他的思想有关,李白的思想很杂,不像杜甫那么单纯。

师:我们接着学习第二段,请同学们把第二段齐读一遍,注意读出杜甫的风格来。

师:有一个“行”字,是多音字,在诗歌中已经出现了三次。标题中大家读“xing”,“行人”读“xing”,“点行频”也读“xing”,正确吗?

生己:标题读“xing”,可以肯定,因为《琵琶行》也读“xing”,它是一种诗歌体裁。“行人”读“xing”也没有问题,就是“点行”不知道该怎么读。

师:首先要搞清楚它的意义。点行,是“按户籍名册强征服役”的意思,与军队有关。以前我们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老师讲到鲁智深是“行伍”出生,“行伍”就读“hang”。所以“点行频”应该读“hang”,大家明白了吗?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旧上海有一家店铺开张,招牌上只有三个字,“行行行”,来恭贺的商界朋友不知道该怎么念,大家说怎么念啊?

生庚:xing(形)xing(性)hang

师:对,非常聪明!——是从书上看来的吧?大家只要经常读书,广泛涉猎,就会碰到许多这样的好故事。

生乙:老师,“去时里正与裹头”,里正为什么要给他们裹头啊?送行时还有他们的父母,为什么要里正给他们裹头呢?

师:问得好!我想,这可能是古人的一种习俗。就像今天农村的孩子参军,乡长给他们带大红花一样,还要敲锣打鼓欢送呢。书上说是因为他们年纪小,只有十五岁,自己不会裹头;书上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去时里正与裹头”,实际上以乐景写哀,读起来更为伤感。

师:请同学们把第三段齐读一遍。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杜甫为什么又被称为“诗史”?

生辛:杜甫的许多诗反映的是历史,所以被称为“诗史”。

师:有道理。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壬:杜甫的诗不是反映历史,而是反映现实。李白是浪漫主义,杜甫是现实主义。

师:好,更确切了。还有没有补充的?

生辛:就这首诗,涉及到了“武皇”,“汉家”,不是历史吗?

师:对,是历史。可不可以这样说,作者是拿历史来观照现实,强调悲剧的延续性?好,继续讨论。

生丙:杜甫的诗不但反映现实,而且立足于社会的底层,反映唐王朝由盛转衰过程中老百姓惨痛的现实。

师:好,更深刻了!作者是怎样思考这一现实的?

生丙:作者分析了造成老百姓苦难的原因,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

师:哪些地方体现出来?

生丙:“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这句诗点明了老百姓苦难的原因。对战争的厌恶,体现在第三段。

师:第三段,哪句诗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戊:最后一句,“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怪怕人的!

师:是啊,一级恐怖。第一段写人哭,这一段就写鬼哭了。连鬼都哭,你说惨不惨?这采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

生戊:夸张?

师:想一想《孔雀东南飞》的结尾?

生戊:是浪漫主义的手法?

师:对!但两者又有区别:《孔雀东南飞》的结尾是一条光明的尾巴,而《兵车行》是一条黑暗的尾巴。

生庚:“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这一句好象是名句。

师:是啊,不但是名句,而且是千古名句。中国老百姓一贯重男轻女,生男则喜,生女则悲。现在倒好,怕生男,只想生女了。是什么造成老百姓这一传统观念的转变呢?——战争!残酷的而又无休止的战争使老百姓心灰意冷,好死不如赖活着。老百姓对战争的怨恨与控诉,通过这句诗深刻而又凝练地表达出来了。

师:请同学们把全诗齐读一遍。下课!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二十年后的拖把
快乐的秋假
放生
做鸟窝
会“唱歌”的杯子
小乌龟
我与书
抓小鱼
红领巾流“血”了
我的理想
第一次坐飞机
家乡的小河
“六一”儿童节
快乐元宵节
我的书包
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监理招标投标若干规定
工程测量实习心得
商铺工程监理工作总结
试论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思考
风电设备公司生产车间旁站监理方案
测量心得
施工过程中一些难懂的问题
居住区工程(高桥)监理工作总结
某校区行政办公楼、图书馆第一次工地会议
工程测量实习总结报告
工程测量实习总结
竣工资料归档目录
建筑工程监理员考试案例分析
测量学课程实习报告
画施工图的心得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趣闻故事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随堂练习 提高篇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老师语录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美文欣赏:养花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美文欣赏 母亲的那双脚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一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训练素材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写作指导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美文欣赏 天堂里有没有蝴蝶花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随堂练习 巩固篇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重点字词梳理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重难点分析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美文欣赏:妈妈的礼物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随堂练习:提高篇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