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2-22
虎丘记
[课题]虎丘记
[课型]自读指导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文句,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本文写景的艺术与构思的方法。
3.把握文章的内脉,体味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4.鉴赏本文精彩的描写片断及语言运用的独特能力。
5.学习作者“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1.疏通文章,把握文章内容。
2.鉴赏文章的精神片断和语言魅力。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及对“乌纱之横,皂隶之俗”的理解。
[教学方法]
通过诵读、揣摩语句和课堂讨论来解决、消化重点、难点。
[教学用具]投影仪、录音机、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课文
相信大家都听过这样洋机一句俗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你们去过苏州吗?不论你有没有去过,就让我们在明代著名文学家袁宏道的导引下,一起去游览那“人间天堂”,去观赏那里的秀美风光,去老内领略那里的风俗人情吧。今天我们来学习袁宏道的《虎丘记》。
二、解题
1)请一名学生简介作者,然后教师作补充:是明代“公安派”的领袖,在明代文坛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文章清隽流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他年少能文,十五六岁结社城南,自为社长。他鄙视官场,不慕容利,性爱山水,漫游南北,为官不久,便退隐乡居。
2)简介背景。
明代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袁宏道任吴县县令,曾多次游览虎丘。两年后辞官,遍游江南,又故地重游,写下了一组文章,《虎丘记》就是其中的一篇。
三、研习课文
1.理清思路。配音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疑难的词句,划出地点转换的词句。
(1)学生质疑,师生讨论疏通文言词句。
(2)学生回答,师生讨论并归纳地点转换的词句。
[投影]
苏州城——交衢间——千人石——山门——剑泉——文昌阁——平远堂旧址
教师小结:由此可知,这篇游记作者是以游踪为线索的,不过它不是以某一次具体的游赏为线索,而是综合了六次游虎丘的经历,从中加以提炼而成的概括性的线索。
2、重点研读,品味欣赏。思考并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文章重点写了哪个场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小结)
[明确]文章重点写了月夜赛歌的场面。
(2)作者又是怎样逐层展开、加以细致描绘的?
(学生研读第2段,然后分小组讨论交流、回答,教师归纳)
[明确]
这一段是全文记写的主体部分,作者有“布席之初”、“未几”、“已而”、“比至”等几个标志时间推移的词连带出一幅幅场景画面,整个过程有鲜明而自然的层次感。场面由喧闹而导向幽静,境界由单一的唱的描述到声、景、情的烘托渲染。
3、突破文章难点,深入品味。学生思考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1)文中两处描写月夜景色有何作用?
(2)文章写听众反应有何作用?怎样理解“壮士听而下泪”一句,请结合第4段谈谈你的想法。
师生讨论交流,然后教师小结。
[明确]
(1)a、交代时间推移;b、起到渲染烘托作用,似乎那月亮也懂得该去钟情怎样的对象。
(2)写听众的反应,写出了歌声的艺术效果,属侧面描写。“壮士听而下泪”一句,从侧面写出了歌声的艺术效果,又拓宽了文章的艺术境界。月夜横斜的深夜,一夫登场独唱,如果不是歌者唱得情真意切,任凭你有再高的技巧,也难以催人泪下。那么,歌者为何能唱得如此感人肺腑呢?联系第四段,正是由于官吏对百姓横征暴敛,才使“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歌者的演唱之所以感人,在于他是用血与泪在控诉这黑暗的社会。连壮士听了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更何况作者呢?所以就有了下文作者的感慨,有了作者“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的誓言。
四.尝试背诵第2段,并抽查两三名学生。
五.[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如何进行细致描写,并通过揣摩,领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问题。希望同学们把学到的方法自觉地运用于今后的读写实践中。
六.[总结、扩展]
内容上的扩展,课外可复习、阅读袁宏道的其他作品,如《满井游记》、《西湖》。
语言上的归纳:
生字:高岩邃壑倾城阖户靓妆丽服栉比如鳞交衢瓦釜
重点实词:去错角陈属辈度实
活用词语:丘积云泻迟月觞客吏吴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
2.读《满井游记》、《西湖》等作品,写一篇赏析文字。
板书设计:
虎丘记
无日无之倾城阖户靓妆丽服
游览盛况
分错如织中秋尤盛重茵累席置酒交衢
斗歌场面
虎丘景物剑泉→千倾云→文昌阁→平远堂
游览感受乌纱之横、皂隶之俗
教后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好想让你幸福
- 饥饿明真理
- 20年后的鞋子
- 轻松的一天
- 小白兔
- 颜色拍买会
- 玫瑰朵朵开
- 精彩的篮球比赛
- 雪
- 母爱
- 多彩的校园生活
- 一件难忘的事
- “小霸王”弟弟
- 我发现了力的传播作用
- 邂逅
- 高校教育财政补救研究
- 焦作经验对我国财政改革的启示
- 试论科研经费的管理
- 关于建设知识共享的区域创新能力
- 集约税收管理资源 提高风险防控水平
- 关于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制度探析
- 论教育财政的三级本质
- 管理会计规范化问题分析
- 边远民族落后地区发展经济的制约因素
- 焦作经验对我国财政改革的启示
- 关于转轨时期中国资本积累方式问题思考
- 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
- 财政研究论文我国财政风险研究
- 民间资本的开发机理与风险控制
- 对当前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探析
- 诗海遨游 意兴盎然——古典诗歌背诵比赛
- 米洛斯的维纳斯
- 《周处》教案设计
- 《〈殽之战〉“蹇叔论战”》教案
- 我若为王
- 《荔枝蜜》教案
- 现代文阅读训练
- 以情感为纽带,构建生命课堂——《话别——写给XXX》作文评讲课教学与评析
- 小橘灯
- 死海不死
-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案设计:《荔枝图序》
- 一座雄伟的纪念碑——《巴尔扎克葬词》教学一得
- 《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 构筑我们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