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8-27
《背影》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课型:品读课
教学创意:让学生感悟真情,品味生活。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叙事散文,其语言质朴,饱含真情。在教学中,以“情”为切入口,要求学生在诵读中体味出文章中所蕴含的父子深情——父亲爱儿子,儿子理解怀念父亲。再进一步研讨:父亲爱护儿子,文中哪些词句、段落能体现?儿子理解思念父亲,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在学生感悟文章真情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品味生活,感悟亲情,这样,便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感悟亲情的生活习惯,激发学生宽容仁爱、勤奋学习的热情。
[平台展示]
一、整体感知
播放Flash动画(车站买橘),导入课文
教师:“背影”是作者父亲浦口惜别时父亲留给儿子印象最深的一幅画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思考、讨论、交流。
为什么父亲的“背影”会给作者留下最难忘的印象?它表达了怎样感情。
二、学生诵读课文
要求:感情诵读,在朗读中体会父子深情。
三、探究
以下问题留给学生思考:
1、找出文中能体现父亲爱护儿子的深挚感情的句、段。
2、找出文中能体现儿子理解父亲、怀念父亲的句、段。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补充。
体现父亲爱儿子的深情的,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家境惨淡,父亲强抑悲苦,给我以劝慰,可见父亲对儿子的体贴爱护。
再三嘱咐,两次“踌躇”,决定亲自去送
②车站送行,悉心关照
两个“忙着”拣定座位,叮嘱再三
穿铁道买橘
离别时的惦念。
③父亲来信。
体现儿子对父子的理解,怀念之情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首尾的思念。
②“真是太聪明”的自嘲、自责、追悔。
③父亲买橘时,对父亲的细致观察、描写(外貌、动作)。
④三次流泪。
⑤描述父亲“少年外出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是对父亲的理解、讴歌。
小结:整篇文章抒情气氛浓郁,通过日常生活中一连串细小的事情,用朴实的语言直抒胸意,表达了父子深情。
四、拓展延伸
从作品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朱自清父子很少生活在一起。成为大学生的儿子总觉得父亲“说话不太漂亮”,“暗笑他的迂”。但衰老的父亲倾尽全力,攀越月台,体现了坚韧、真诚、执拗的性格,反衬出了作者脆弱,面对生活琐事急躁无奈,对人对事缺少真诚与耐心的的缺点,面对这样一个浓缩历史沧桑、人生使命和自强不息精神的背影,作者理解了父亲的伟大、坚强,怎能不怦然心动,潸然泪下泥!
作者当年对“背影”成功描写来自对父子情谊的细心观察和深刻体验。如今亲情更是到处有,但人们的感受未必相同。从记忆深处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反映亲情的事例,再用确当的话语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听。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你会拒绝快乐吗?
- 传递快乐
- 打开换位思考之门
- 不能流泪就微笑
- 游归元寺
- 冲开水
- 拿开挡住目光的那块纸板
- 妈妈的手
- 两种味道
- 角度
- 蚂蚁
- 春节
- 娘
- 苦恼的一天
- 带走的和留下的
- 浅析新经济政策的现实意义论文
- 企业资金管理浅析论文
- 传统企业库存管理优化研究论文
- 加强农村学校少先队工作有效性的具体措施B
-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之路B
- 浅谈家庭教育对农村小学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B
- 浅谈新经济地理学论文
- 小学数学高年段习题设计有效性研究B
-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作业探究B
- 微笑是最灿烂的阳光
- 试论制度分析的整体主义方法经济学论文
- 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策略经济学论文
- 在微课堂中,演绎小学数学的精彩
- 风险决策中的应用经济学论文
- 高校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论文
- 苏教版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教案
- 《本命年的回想》教案
- 《七颗钻石》说课稿
- 《七颗钻石》《冰心诗三首》、《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 《阿里山纪行》教学教案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 苏教版第八册《长城》教学设计
- 《“创建绿色家园”社会实践活动方案设计》教案
- 《七颗钻石》教学设计
- 越巫
- 《美丽的西双版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长江三峡》教案
- 《明天不封阳台》教案
- 《七颗钻石》教案
- 苏教版初一语文第二单元“金色年华”专题探究学习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