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27
醉翁亭记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意思,感受语言的优美
2、掌握“而”、“也”的用法
3、理解欧阳修的旷达情怀,“与民同乐”的积极政治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而”、“也”的用法。
2、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诵读式教学
教具:
录音机,投影机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1、由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入课文
2、简介欧阳修的生平
参考课文注释①并补充有关内容。
欧阳修早年曾协助范仲淹革新政治,触动保守派官僚们的利益,遭到嫉恨,被贬滁州。这篇文章是他任滁州太守时写的。他仕途坎坷,有志难伸,于是寄情山水,与民同乐。他虽被贬谪,却不消沉,把滁州治理得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乐。他自号“醉翁”,文中多次提到“醉”,其实“醉”是表象,“乐”是实质。他的志趣,不在山水之间,而在一州之民,他是因百姓的生活安乐而乐的。
3、听录音朗读,学生轻声跟读。
4、教师介绍“而”、“也”的用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本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5、齐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揣摩语气。
提示:本文共用21个“也”字,语气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本文还用了25个“而”字,读时要分辨轻重,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凡连接词语而有调整节奏作用的,则可轻读。
朗读时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特点,注意节奏的缓急,语调的高低。
6、思考下列问题(投影),理解文章主旨
本文以“醉”、“乐”二字提挈全文,“醉”是表象,“乐”是本质。“醉”、“乐”二字借“醉翁亭”说出,全文脉络清晰,试根据你的理解填空:
(1)开头一段介绍醉翁亭,包括两个层次:1层介绍醉翁亭的;2层介绍醉翁亭的。其中跟文章脉络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这句话。
(2)中间两段写醉翁亭的景色,也分两层:1层写,先用“”一词领起,后用总收一笔。2层写,先用“”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并列的,然后依次写、、和四项内容。这四项内容是为结尾“太守醉”三个字作铺垫,又以“太守醉”一句照应第一段“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这句话。
(3)结尾部分也可分两层:1层写,2层写,这两层中间用“”一词表示语意的转换。结尾用“”这句话,把“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全文的主旨。
提问学生,然后教师作纠正、补充。
7、参考文中的注释,请三位同学翻译文章
8、教师小结,并板书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
第三段:写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
第四段:写宴罢归去并点出作者名姓。
二、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对醉翁亭秀丽风光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愁怀的复杂感情。
三、布置作业
诵读课文,熟读优美的写景佳句
附:板书设计: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山水之乐
引出脉络
景
乐
事
归结
“醉能同其乐”(主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狼和小羊
- 写作是为了创造文笔界的奇迹
- 建立猛犸的乐园
- 与友谊零距离
- 给爷爷的一封信
- 润物细无声
- 我是一个活在童话里的孩子
- 假如我会克隆,我要克隆恐龙
- 我学会了宽容
- 偷喝酒
- 哭了,你又哭了
- “外星人”老爸
- 猛犸的重生记
- 挺不错的我
- 人心险恶?美好?
- 土地发展权下农地权能与收益研究评述
- 文昌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对策分析
- 加强用电检查反窃电工作的方法研究
- 中国陶瓷旅游资源浅析
- 反季节性旅游与季节性旅游的平衡性研究与分析
- 长阳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 基于中西方葡萄酒文化的葡萄酒旅游浅议
- 刍议生态文化与民俗文化旅游的开发结合
- 探讨大连海洋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 旅游企业环境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分析
- 混凝土路面滑模摊铺施工技术探讨
- 关于培养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思考
- 半滑坡治理与预期效益分析
- 浅谈独立学院学生党支部建设与发展
- 高职大学生职业忠诚度提升的对策探索
- 苏教版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整体教学
-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 《窗》教学设计
-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方案
- 自然精灵——鸟的专题活动
-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
- 《散步》教学实录
- 苏教版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 《窗》教案
- 《天净沙.秋思》公开课教案
- 《陋室铭》教案
- 《窗》教案
- 《松鼠》教学设计
-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方案
-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