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01
《长亭送别》的改写练习
《长亭送别》课后练习第四题要求“从课文中任选一支或几支曲子,改写成现代诗。要有一点文采”。
改写成现代诗并不是对原曲进行现代汉语翻译,它要求学生必须在对原曲所选意象、所设意境、所表情感有了真切、深入的领悟后,再结合自己平时训练而成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自己的创新,改成符合现代人审美习惯的现代语言、现代情景,所以改写从某个角度说比自己独立创作更难更需要创新能力。在具体改写时,学生可以对原曲大胆取舍,只要符合原曲的情感,有原曲所选景物即可,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运用诗歌写作技巧,再造语言,重新设置诗歌意境。
例如: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改诗:是谁丰富了湛蓝的天空又无情地飘离是谁装点了苍白的大地却是路上带寒的秋菊风,肆意狂乱了思绪碎片也由南飞的大雁携去看得林中霜叶也悄然醉了哪是霜叶自醉是染上了离人红泪。
改诗无疑很优秀,是创新的最好诠释。原曲前一句是具有深秋特征的四种景物的直接罗列,后一句设问点题,情景交融,含蓄而深沉。改诗则活用原诗意象,加入更多神奇的联想、想像,突破了原曲意象,丰富了原曲意境:云彩“在无情地飘离”,化静为动、化含蓄为显露;大地变得“苍白”,由“带寒的秋菊”“装点”;西风可以“肆意”吹碎离愁别绪,而被吹散的离愁的“碎片”正被南飞的大雁携去;林中红叶看了这一切,如痴如醉。这些意象想像新奇,情感表达热烈而真挚。而且承载这一切的诗歌语言及表现手法也极具现代诗的风采。
再如: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梦也难寻觅。
改诗:转眼间已是酒杯横睡马蹄声重重地踏在我的心上载着我的留恋相背而行落日也随他而去怎知他今宵酒醒何处我在梦里寻他可怎能寻觅。
改诗运用联想、想像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巧妙地改变了原曲意象。原曲只有“车”“马”,改诗则马蹄声“重重地踏在我的心上”,简练而形象,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原曲“杯盘狼藉”,改诗“酒杯横睡”,更具愁绪、更具人情;原曲有“落日”,改诗则“落日也随他而去”,夕阳的落下竟是随着张生的离去,可谓精彩之笔。
优秀的改写必须凭借卓越的联想力、想像力,才能够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缘于原诗又脱于原诗,创新意象、丰富意境。而在改写过程中,借助修辞手法可以较容易地把古诗变成符合现代审美情结、极具表现力的现代诗。
比如: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改诗:青山你为何挡住去路是在挽留谁呢苍翠的树林呀你为何如此憔悴傍晚的云气为何要急于挥洒你的身影小道伴着落日沉静秋风抚过农田偶尔听见马蹄声飞扬将离去的车儿定格。
原曲语言极尽华美,氛围十分忧伤。改诗则通过连用四个疑问,组成排比,加上拟人的修辞手法,意象鲜活,情感直露、热情。其中把“疏林”改为“憔悴”,“夕阳古道无人语”改为“小道伴着落日沉静”最为优美。
再如,[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改诗:层层的山峦中,响彻云霄的鞭声响起,将那夕阳也击打破碎。
无论如何,在残阳里闪现了一下又随即隐没在群山暮霭中的张生的鞭声,是很难被莺莺听见的,更不可能击碎夕阳,但运用超现实的夸张却将莺莺的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鞭声扩大了千万倍,是莺莺极目远望、心力交瘁的形象外化。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一件好事
- 血汗长城
- 小蚂蚁
- 九寨沟导游词
- 妈妈,你休息一会吧!
- 我们的教学楼
- 好孩子
- 詹天佑纪念馆导游词
- 黄山风景区导游词
- 胜似亲人
- 鲁迅故居
- 法国梧桐树
- 黄龙导游词
- 九峰公园
- 黄鹤楼
- 支票的托收手续
- 粒子滤波在GPS 动态滤波中的应用摘要
- 投产博苏化学新异氰酸酯工厂
- 简述英国要求中小学教师获硕士学位
- 机电一体化粉体精密计量装置及控制系统的设计
- 废旧材料电石灰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 房屋出售一年有余 卖方无权要求返还
- 孔子学院: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品牌
- 谈儒家伦理道德对青少年德育的影响
- 供应链融资风险分析模型的构建策略分析
- 让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数学课堂闪光
- 谈完善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细节
- 反收购模式的差异和趋同比较分析
- 浅析三本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 新疆生物质能源工程“破茧待出”
- 《动手做做看》 重难点分析
- 《动手做做看》 知识点精析
- 《动手做做看》 教师语录
- 《北京亮起来了》 范文习作
- 《动手做做看》 课文相关
- 《邮票齿孔的故事》 重点句子探究
- 《动手做做看》 重点问题探究
- 《动手做做看》 范文习作
- 《动手做做看》 写作指导及训练素材
- 《动手做做看》 考点练兵2
- 《动手做做看》 考点练兵1
- 《邮票齿孔的故事》 整体阅读感知
- 《邮票齿孔的故事》 重点字词
- 《邮票齿孔的故事》 重难点分析
- 《动手做做看》 整体阅读感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