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2-26
《师说》简案
教学目标:
一、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二、掌握、积累“师”1个文言常用实词;
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复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
三、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四、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教学重难点:
一、本文的教学目的;
二、作者介绍、解题;
三、有关词的读音、单音词和双音词、古今异义、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四、意动用法。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韩愈(768一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公。他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以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于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询、苏拭、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二、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本文第四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三、写作背景
《师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监博士时写的。柳宗元很推崇这篇文章,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端正容貌)而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师说》是针对时弊而写,作者在文中阐述了老师的作用和标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教学相长。这些精辟的见解突破了孔子学说的框框,具有进步意义。
四、文体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随便些。
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就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刚才说过,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之道,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之事。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击时弊,宣扬从师的道理。
五、生字
六、古今异义字(学生发言讨论,教师然后展示课件)
七、“师”的用法(学生发言讨论,教师然后展示课件)
八、“之”的用法(学生发言讨论,教师然后展示课件)
九、“其”的用法(学生发言讨论,教师然后展示课件)
十、意动用法(学生发言讨论,教师然后展示课件)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开国大典》观后感(6)
- 我喜欢的革命影视作品4
- 《开国大典》观后感
- 《雪孩子》故事梗概
- 《开国大典》观后感
- 我爱看的革命影视作品3
-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 《开国大典》观后感
- 《开国大典》观后感(8)
- 《精彩的篮球赛》
- 中秋赏月晚会
- 《“女孩节”联欢会》
- 春天的校园
- 《开国大典》观后感
- 《开国大典》观后感
- 试论企业兼并过程中的股权转让
- 试析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与股东有限责任
- 试析民法中消费者权的法律边界问题
- 试析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阐释我国第三产业的价值创造
- 浅析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的国有企业改革
- 试析市场支配地位理论的研究
- 浅析车险理赔的实证分析以及解决路径
- 试析合同法中代位权与揭开公司面纱的区别
- 试论保险人对免责条款的提示与说明义务
- 试析缅甸新投资法对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影响研究
- 试析公司非破产清算中债权人保护研究
- 简析消费者网上交易的权益保护
- 谈我国当前的税收授权立法
- 试论美国私募证券转售制度对我国的借鉴
- 论中日证券内幕交易比较分析
- 《美丽的小路》美文欣赏:风在轻轻说
- 《美丽的小路》写作指导
- 《美丽的小路》范文习作:争当环保小尖兵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二
- 《失物招领》老师语录
- 《美丽的小路》趣闻故事:丝绸之路
- 《美丽的小路》教学难点
- 《失物招领》重点问题探究
- 《美丽的小路》训练素材
- 《美丽的小路》教学重点
- 《美丽的小路》随堂练习 提高篇
- 《美丽的小路》教学设计 一
- 《美丽的小路》美文欣赏:灾难来临时
- 《美丽的小路》考点练兵:积累篇
- 《我怀念那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