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宋定伯捉鬼

宋定伯捉鬼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8

宋定伯捉鬼

〖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借宋定伯捉鬼的有趣故事,宣传了鬼魁并不可怕,也反映出人民机智勇敢的主题思想。

2、积累并扩大理解一些文言词,培养翻译文言文的表达能力。

〖难点、重点分析〗

1、宋定伯为什么能捉鬼?

分析:他不怕鬼,胆大;其次他善于消除鬼的怀疑,随机应变;最后他能巧妙探知鬼的弱点,利用鬼的弱点抓住鬼。

2、这个故事有什么积极意义?

分析:它寄寓着人能战胜邪恶的思想,启示我们要敢于破除迷信,战胜形形色色的鬼(包括遇到的各种困难)。

3、本文是什么体裁?

分析:文言志怪小说。志怪小说起于魏晋,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其中也保留了不少优秀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虽然作者常常是要通过这类作品阐明“神道之不诬”,但其中的不少优秀作品,也借助了神怪题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社会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思想和愿望。清人杨光仪有句云:“事有难言聊志怪,人非吾与更搜神。”

4、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分析:本文共三个自然段,分别构成了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第1自然段:写宋定伯夜行通鬼,与鬼同行,展开了故事的开端。这一开端看似乎乎,但细细体味,却写得有情有境、人物性格十分鲜明。开篇第一句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夜行”。年轻的来定伯是在漆黑的夜里意外地遇到了鬼的,因偶遇互不相知,自然“问之”,而对方答道:“我是鬼”,接下去宋定伯的言行表现了他大胆沉着、随机应变的性格特征。当得知遇到了鬼,宋定伯不慌也不逃,而是随机应对,先是“班之”说“我亦鬼”,使鬼以为遇到了同类,以稳住对方,接着还与之同行。

第2自然段:是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写人鬼斗智。走了几里路,鬼提出“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两个人交替的背着走,就比两人共同步行走得快吗?显然不是。鬼为什么提出这个建议?是因为鬼有疑心,要试一试宋定伯是否真是鬼,所以“先担定伯”。面对“鬼计”,宋定伯不慌不乱,一句“大善”,显出宋定伯的沉着大胆。鬼轻人重,一“担”,鬼就更加疑心,于是问:“卿太重,将非鬼也?”鬼的这一问使情节陡然紧张,宋定伯的人身似乎马上就被揭露出来。而此时宋定伯却说:“我新鬼,故身重耳。”这话说得平和自然,解释得合情合理,不由得鬼不信,紧张的情节也为之松弛。宋定伯的这一回答,进一步表现了他大胆沉着、随机应变的性格。鬼要试人,人也要探鬼。聪明的宋定伯与鬼同行,也想要探出鬼的弱点、为捉鬼做准备。于是宋定伯以请教的口吻问:“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这一问,不仅说明宋定伯大胆沉着,而且很有心计。与鬼同行,不仅要随机应变,与之周旋,还要设法战胜它。至此,表面看,情节似乎平稳发展,但实际上人鬼斗智却一步紧似一步。“道遇水”,宋定伯因为早有准备,所以“令鬼先渡”,而且“听之”,以查鬼情。鬼渡“了然无声音”,而“定伯自渡,作声”。这声音再度激起鬼的疑心,“鬼复言:‘何以有声?’”语气严厉,充满了警觉。情节也再度紧张:宋定伯已有准备,所以不慌不忙,沉着应对。“勿怪吾也”,语气谦和又略含歉意,起到了麻痹鬼的作用。这段人鬼斗智写得情节曲折,张弛有致,引人入胜。

第3自然段: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捉鬼、卖鬼。捉鬼,写得有形有声:人捉鬼,“担鬼著肩上,急执之”;鬼欲逃,则“大呼,声咋咋然”。场面紧张激烈。卖鬼,又交代得细致完整。“恐其变化,唾之”,照应前文,安排得一丝不漏。

5、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分析:本文写宋定伯遇鬼,与鬼斗智,最后捉鬼卖鬼,寄寓着人能战胜邪恶的思想。

6、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分析:通观全篇,故事曲折离奇而又张弛有致,读之引人入胜。语言简洁生动,通过对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形象。

7、难句译注。

① 数里,鬼言:“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

共递:交替。相:互相。担:背。何如:怎么样。译:走了几里路,鬼说:“步行太慢,两人交替背着(走),怎么样?”(按:两人交替背着走,比各自步行快,这是不可思议的。)

② 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

令:让,叫。之:指渡河的水声。译:路上遇到一条河,宋定伯让鬼先(涉水)过河,听(鬼渡河的)声音,完全没有声响。

③ 鬼复言:“何以有声?”

复:又。何以:以何,为什么。译:鬼又说:“为什么(你过河)有声音?”

④ 定伯曰:“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吾也。”

故:原因。耳:句本语气词,可译为“罢了”。怪:认为……奇怪。也:句本语气词。

译:宋定伯说:“(我)才死(不久),不熟悉渡河的原因罢了,不要觉得我奇怪呀。”

⑤ 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一羊,便卖之。

下:放下来。著:Zhuó,接触。化:变。之:它,代鬼变成的羊。

译:(宋定伯)径直来到宛市上(才)放鬼下地,(鬼)变成了一只羊,(宋定伯)就卖了它。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本文作者于宝,字令升。东晋蔡(今河南新蔡县)人,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勤学博览,并好阴阳术数。元帝时,以佐著作郎领修国史,著《晋纪》,今已佚。又编集神怪灵异故事为《搜神记》,今已佚。现存本为后人辑录。本文便选自《搜神记》。

魏晋南北朝是大量产生志怪小说的一个历史时期。当时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一方面劳动人民渴求摆脱贫困、饥饿和死亡,把寻求安宁、幸福的希望寄托于不现实的空中楼阁。在极端困迫的生活里,广大人民把强烈的反抗意志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通过大胆的幻想,借助鬼神故事表现出来。

另一方面,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摇摇欲坠,腐朽的土族阶层不敢正视现实,妄想羽化登仙,永世享受,多信仙道数术之事,寻求精神麻醉。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和巩固其社会地位,也编造了大量的鬼故事,宣传鬼的魔力以恐吓劳动人民。与此同时,在民间相应的产生了一些不怕鬼的故事,鼓舞人们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机敏,勇敢地和鬼魁进行斗争。本文就是这样一篇描写南阳宋定伯如何机智勇敢地战胜鬼魅的故事。

(二)解题。

“宋定伯捉鬼”,标题醒目,概括了全文内容。通过宋定伯捉鬼的故事,教育人们在邪恶势力面前,不要退缩,要勇敢机智地和它们进行斗争,最终一定能取得胜利。

(三)检查预习。

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诳(kuáng) 宛(wǎn) 卿(qīng) 漕(cáo) 唾(tuó) 咋(zhā)

②指定几位学生朗读,要求学牛读准率有,封师给予纠正。

(四)引导学生口译、分析课文。

1、指定学生朗读第1段。

2、引导学生解释第1段重点词语:

诳:欺骗。欲:想。遂:于是,就。

3、让学生译出此段,教师补充纠正。

4、引导学生分析第1段。文章的第1段写南阳宋定伯夜行遇鬼,敢于诳鬼,并与鬼同行。这是故事的开端。

提问:当来定伯遇到鬼后,是采取什么态度对付鬼的?

宋定伯遇到鬼后,他不逃避,不慌张。敢于正视现实,设法和鬼进行斗争。特别是当鬼问他“汝复谁?”定伯敢于用“我亦鬼”诳之。充分表现了宋定伯的机智勇敢,临危不惧。当得知鬼要和自己去同一地方时,也不惧怕、逃避,而是与鬼同行。这表明了宋定伯和鬼进行斗争的决心已定,而且通过“遂行”一句描写,表明已付诸行动。

5、让学生朗读第1段,加深理解。

(五)指导学习第2段:第2段写得有波折,有变化,曲折生动。

通过人物对话、动作的描写,突出人物形象。宋定伯和鬼一同上路后,在这一段的开头描写了当鬼提出了“步行太迟,可并递相担”时,宋定伯的“大善”一句回答再次表现了其大胆、敢于面对面和鬼直接接触的无畏精神。

1、指定学生朗读课文第2段。

2、引导学生解释第2段中的重点词语:

迟:缓慢。

卿:您。

将:或者。

再三:两次三次。

惟:只。

了然:完全。了,完全。

漕:趟水的声音。

听:听从。

径:一直。

去:离开。

3、指定学生翻译第2段,教师给予补充纠正。

4、引导学生分析第2段。

同行的路上,鬼对宋定伯产生怀疑,定伯毫不惊慌,沉着应付,打消鬼的疑虑,还抓住了鬼的“畏忌”之处,这是故事的发展。

提问:这一段里有两处表现了鬼的奸诈和多疑,各在什么地方?

鬼背负定伯时,对定伯说:“卿太重,将非鬼也”;鬼听到宋定伯涉水时的“漕”声时,又说:“何以有声?”

提问:当鬼对宋定伯产生怀疑时,宋定伯是怎样应付的?

当鬼对宋定伯产生怀疑时,宋定伯面对危险,毫不惊慌,沉着应付。用“我新鬼,故身重耳”,“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巧妙地进行解释,打消了鬼的疑虑。这表明了鬼的无知和愚蠢,鬼不是不可战胜的。

提问:课文如何描写宋定伯寻求制鬼的办法的?

首先,宋定伯是通过“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问鬼的“畏忌”,了解鬼最害怕的东西。其次,通过观察掌握鬼的行为特点,“令鬼先渡,听之”,对鬼进行观察,做到心中有数,随时应付可能发生的任何意外,为宋定伯渡河时发出的“港催”声的解释做好准备。

宋定伯在寻求制服鬼的办法时,并不盲目行事,而是运用正确的斗争策略,深入了解敌情,掌握了鬼“惟不喜人唾”的薄弱地方,达到知己知彼,准备进一步和鬼斗争。

(六)指导学生学习第3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3段。

2、引导学生解释第3段中的词语:

著:附着,加在。执:持,捉住。咋咋:惊叫的声音。

3、指定学生译出第3段,教师给予纠正、补充。

4、引导学生分析第3段。

宋定伯最终战胜了鬼,并得钱千五百,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提问:宋定伯是怎样制服鬼的?

首先,宋定伯把制服鬼的地点选在宛市附近,因为这里人群集中,正义力量雄厚。在快到宛市时,定伯把握时机,“便担鬼著肩上,急执之”。迅速果断地向鬼发起了进攻,使鬼措手不及。“鬼大呼,声咋咋然,索下”,表现了鬼在正义力量面前是如此的渺小和怯弱。直到宛市,定伯才把鬼放在地上,最后鬼“化为一羊,便卖之”。终于战胜了鬼。

提问:宋定伯在制服了鬼以后,为什么要对鬼“唾之”?表明了什么?

“恐其变化”表明了家定伯与鬼斗争到底的精神和对待鬼魁疾恶如仇,决不姑息、纵容的态度。

(七)指导学生归纳全文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记叙宋定伯捉鬼的有趣故事,宣传了鬼魁并不可怕,也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机智勇敢。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是”字,文言文作“此”字解,但在本文中,有的地方同于现代汉语的“是”。请从文中找出一些例子来(不要“于是”)。

〖小资料〗

一、 点内容图示。

1、鬼: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何如?

宋:大善。(使鬼精神麻痹)

2、鬼:卿太重,将非鬼也?

宋:我新鬼,故身重耳。(机智消除怀疑)

3、宋: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

鬼:惟不喜人唾。(掌握制鬼之术)

4、鬼:何以有声?

宋:新死,不习渡水故耳,勿怪我也。(再次消除鬼疑)

二、作者简介。

干宝(生卒年不详),字令升,东晋蔡(现在河南省新蔡县)人,东晋史学家、文学家。曾任著作郎、散骑常侍等官。学问渊博,著述很多,有《晋纪》二十卷,时称良史,可惜没有传下来。

《搜神记》是千宝撰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原书二十卷,早已散佚。今本系后人从《法苑珠林》、《太平御览》等书辑录而成。书中大部分故事带有迷信成分,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

三、鲁迅的有关论述。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中国本信巫,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这段话揭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志任小说大量涌现的社会原因。当道教、佛教大量编造鬼故事,宣传鬼的魔力以恐吓人民的时候,在民间却针锋相对地产生了一些不怕鬼的故事。

四、译文。

南阳的宋定伯,年轻的时候,夜里走路遇见鬼。问鬼,鬼说:“我是鬼。”鬼问道:“你又是谁?”定伯骗他说:“我也是鬼。”鬼问道:“想到什么地方去?”回答说:“想到宛县的市上。”鬼说:“我也想到宛市。”便上路。走了几里路,鬼说:“步行太缓慢,两人交替的背着,怎么样?”定伯说:“很好。”鬼使先背定伯走了几里地。鬼说:“您太重,也许不是鬼吧?”定伯说:“我是新鬼,所以身体重。”定伯于是又背鬼,鬼几乎没有重量。这样两次三次轮着背。定伯说:“我是新鬼,不知道鬼怕什么。”鬼回答说:“只是不喜欢人的唾沫。”于是一起走。路上遇到河水,定伯让鬼先渡过去,听听,完全没有声音。定伯自己渡过去,水哗啦啦响。鬼又说:“为什么有声?”定伯说:我是新死的,不熟悉渡水的缘故,切莫奇怪。“快要走到宛市,定伯便把鬼扛在肩上,迅速捉住他。鬼大叫,声音嘴啃的,要求放开让他下来,定伯不听他的。一直到宛市上才放他下地,鬼变成了一只羊。便把他卖掉,恐怕鬼有变化,吐他唾沫。得到一千五百钱,于是离开宛市。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爷爷来了
君子兰
一色的冬季
我爱你中国
蘑菇该奖给谁
奇特的窗玻璃
小猫和鱼的故事
扭秧歌
赶会
不听话的小树
希望的田野
日全食
美丽的公鸡
快乐就在我们身边
北江流域主要水利工程联合调度探讨
海堤和护岸消浪型式选择
电子智能普氏贯入仪与环刀法对比检测在砂坝上的应用
椭圆余弦波作用下沙纹演化的试验研
水工认识实习报告撰写要求
浅谈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
河源市源城区七礤水库溢洪道消能试验研究
某水闸重建工程围堰的安全评估
农田水利学实习报告
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的若干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实施细则
航空遥感(摄影)项目设计编写提纲
东江下游潮区界、潮流界、咸水界变
广东省水库淤积形势与防治方向
抛石法在桥墩冲刷防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我最好的老师》整体阅读感知
《我最好的老师》随堂练习 提高篇
《我最好的老师》老师语录
《我最好的老师》重点问题探究
《草原》一文结构分析
《我最好的老师》随堂练习 巩固篇
《草原》一文中的难句解析
《我最好的老师》考点练兵(二)阅读篇
《我最好的老师》范文习作
《草原》一文疑点解析
《草原》看文章的炼意
《我最好的老师》考点练兵(一)积累篇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目标
《草原》一文中的“矛盾”释疑
《草原》一文写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