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小柳树和小枣树》说课稿
说教学内容:
本课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三篇讲读课文。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怎样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是课文的立意所在。课文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自己能借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2、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说教学重点、难点:
1、有语气的朗读课文。2、懂得怎样看待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说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
1、出示图片:图上画的是什么?板书:小柳树和小枣树说说两种树的特点。2、今天小柳树和小枣树一起来到了这里,成为我故事当中的小主人公。我现在就来读读课文,看看学完课文后你喜欢小柳树还是小枣树?【创设情境使学生有兴趣读】
二、朗读质疑1、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2、比赛读课文。指定段落读,要求:吐字准确、声音宏亮。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4、讨论问题。【锻炼学生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
三、朗读感悟1、初读:小柳树和小枣树有什么不一样?2、再读:用不同符号画出讲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句。3、品读:读勾画的句子,看谁读得好。4、选读:小柳树和小枣树除了长得不一样以外,还有什么不同?从哪儿看出来的?找出来读一读。5、赛读:读小柳树和小枣树说的话,体会他俩有什么不一样。⑴、当小柳树吐绿、发芽儿、长叶之后,他看着小枣树说了些什么?态度怎样?“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小柳树怎样?-得意、骄傲、不懂礼貌。⑵、当小枣树结满枣子,大家在树下品尝枣子的时候,小柳树是怎样想的?读一读。小枣树责怪、取笑他没有?而是在小柳树一再追问下她才开口。读一读小枣树的话。“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阴下乘凉,那有多好啊!”小枣树怎样?-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6、评价读:小柳树前后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说说你的根据。7、分角色朗读全文。【在品词品句中理解课文,知道小柳树和小枣树不同的生长特点,通过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言进行朗读,体会它们性格的不同,通过比较明白小柳树前后表现不同。】
四、实践活动说说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可以自己选择一个同学,说说他的长处。如果自己不清楚自己的短处,可以请别人给你提提醒。五、课堂总结1、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吗?2、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我们要正确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才能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人。3、根据这篇课文的内容,你能不能用一组成语来告诫大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找到自己的不足。】六、板书设计15小柳树和小枣树↙↘
细腰绿枝弯弯曲曲发芽早光秃秃不结果结枣子↓↓
得意、骄傲宽宏大量
不懂礼貌发现别人优点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丰富多彩的古诗游园会
- 游鸟的天堂
- 让我们保护动物吧
- 放飞风筝
- 猪八戒吃西瓜(续)
- 邓屋公园
- 放风筝
- 第一次买盐
- 一场虚惊
- 美丽的莲湖公园
- 钢笔的自述
- 精彩的吹鸡毛比赛
- 激烈的足球比赛
- 老师,我读懂了您
- 读《储蓄时间》有感
- 浅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应对就业市场的能力
- 浅谈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浅谈
- 浅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多媒体教学
- 浅谈构建对话理念的课堂教学
- 浅谈搞好课程评估 提高教学质量
- 浅谈提高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 浅论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挑战及教师教育的应对
- 关于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的模式研究
- 简析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职前职后一体化
- 浅谈当前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 浅谈高校教学质量监控问题与对策
- 关于本科教学改革的探讨
- 浅谈新形势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
- 浅谈坚持行业特色办学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让“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联姻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 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谈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后记
- 由一节课所想到的
- 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有感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 让“真情”充满课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后反思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启示
- 从“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看家庭教育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引发学生需要那种爱
- 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想到
-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评价
- 说精彩,也糟糕──《“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