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学习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二、教学重点:识字
三、教学难点:体会感悟总理与人民心连心
四、课前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搜集查询泼水节资料,了解周总理生平,事迹。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时间:3月20日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二、观察插图、初读感知
1、图上画的是什么情景?
2、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图上的内容?
3、自读课文,思考感悟。
三、识字教学
1、抓“特务”。默读课文,圈出生字。
2、消灭“特务”。借助生字背景图上的拼音消灭这些“特务”。
3、交流识字方法。(感悟:有学生发现可用形声字规律识字识记的,也有编故事识记的如“褂”字,孩子说成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炼出了一件神奇的衣服。)
四、图文对照,朗读课文
1、看图发现,说说人物的表情、衣着,动作和心情。用“我发现......”的句式说话。
2、课件出示语句段落,朗读体会。
(1)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总理衣着与表情的句子朗读体会。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3)练习用“一边......一边......”说话
3、指导朗读(重点指导3、5、6、7、8自然段)
(反思: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领会文章内容和感情的主要方法。所以我让学生进行分组、个别、比赛等多种形式,不断反复地朗读课文,力图通过朗读来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时的热烈场面和人们的兴奋心情。我指导孩子朗读本文的语调定为稍高些,因为本文的感情基调始终是热情洋溢、幸福快乐的,也加上一些运气和吐音的知识,让孩子不光是语调提高,加上自己的情绪激动,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反思:问这个问题是预测孩子可能会想知道什么是凤凰花,想了解凤凰花的有关知识。果然,上课时就有孩子提出这个问题。我就给孩子们欣赏了凤凰花的图片,介绍了凤凰花的习性。)
读了第二自然段,你又体会出了什么?
二、写字指导:(重点指导“恩、凤、凰”)
三、作业:
1、积累词语和句子
2、照样子写句子: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者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民祝福。
一手......一手......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一边......一边......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心目中的妈妈
- 外婆家的小石桥
- 拔河比赛
- 我想对您说
- 我和老师之间的故事
- 我爱家乡的四季
- 美丽的校园
- 观《狼图腾》有感
- 创造力
- 慈母情深
- 雾
- 我的拿手好菜
- 我爱科学
- 老师我想对您说
- 老家的夏天
- 镇海区九龙湖镇中心学校2005学年第一学期总务处工作计划
- 学校德育工作计划
- 学校卫生工作计划
- 东风小学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 东风小学 2005—2006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 家长学校工作计划
- 2008年学校工作计划
- 少先队工作计划
- 厉庄镇中心小学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工作计划
- 学校工会工作计划
- 学校后勤工作计划
- 学校教科室工作计划
- 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
- 学校体育工作计划
- 学校工作计划
- 中国医生角色行为中的文化传统初探
- 债务人处罚的历史性考察(5)刑法论文(1)
- 2013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状况(13)刑法论文
- 债务人处罚的历史性考察刑法论文(1)
- 2013年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状况(9)刑法论文
- 端午节挂蛋兜的来历
-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文化传统教育模式探讨
- 夜凉中秋
- 民族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 债务人处罚的历史性考察(4)刑法论文(1)
- 闽中秋思
- 《端午的鸭蛋》教学实例
- 债务人处罚的历史性考察(2)刑法论文(1)
- 关于金融刑事立法改革的法律构想(2)刑法论文(1)
- 债务人处罚的历史性考察(6)刑法论文(1)
- 《十六年前的回忆》的诊断
- 《一夜的工作》一文教学反思
- 《跨越百年的美丽》课后反思
- 《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教学记录和反思
- 《我最好的老师》一文教学反思
- 《为人民服务》教后记
- 《各具特色的民居》一文教学反思
- 《灯光》一文教案
-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后反思
- 《我最好的老师》的评课稿
- 《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教案
- 《各具特色的民居》一文教案
- 《各具特色的民居》
- 《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教案
- 《和田的维吾尔》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