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翻新时间:2015-12-12
《雷雨》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按一顺序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新词,初步了解雷雨前、中、后景象变化的特征;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比较看图,导入课题。
1、(课件出示雷雨中的动画及雷雨声)你们看,你们听,这是什么?对,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15课:雷雨。(板课题)你们见过雷雨吗?是怎么样的?
2、(课件出示两幅插图)看,它们是什么时候的雷雨景象?都画了什么景物?哪些景物是只有第一幅图才有的,哪些景物是第二幅图中有的?从上到下观察,两幅图的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为什么两幅图会有不同的景物呢?
3、大家的眼睛可厉害,一眼给瞧出了,夏天到了,就会常有的现象:雨下得大,但时间不长,天气变化极大的雨,叫做――(学生答:叫雷雨。)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初夏,一抹淡淡的茶花香
- 感动
- 洗碗
- 流泪的旧手帕
- 冬
- 责任重于一切
- 我懂得了珍惜时间
- 耳朵(诗歌)
- 给母校的建议
- 姥姥家的小狗
- 读《数学应该这样学》有感
- 祖国我为您骄傲
- 阳光运动
- 祖国,我亲爱的母亲
- 欣赏
- 探析新闻标题与受众心理研究
- 浅谈文学欣赏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 浅析多媒体技术对高校写作教学的影响
- 试析语篇的意向性及其作用
- 浅谈言语行为理论综述
- 试论言语行为理论
- 关于《白象似的群山》语言特色的语用学研究
- 关于语言哲学视野中的言语行为理论发展评述
- 浅析译者的主体性
- 对初级阶段留学生汉语综合课教学的思考
- 试论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 关于奥斯汀与塞尔言语行为理论分析
- 浅论言语行为理论对会话语篇中“沉默”的解释
- 关于奥斯汀与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
- 浅谈现代汉语语法中的欧化定语长句
- 《詹天佑》教学设计8
- 《詹天佑》教学设计6
- 《詹天佑》教学设计7
- 《詹天佑》教学设计1
- 《草原》五
- 《詹天佑》有感
- 《草原》一
- 《詹天佑》教学设计2
- 《詹天佑》教学设计4
- 《詹天佑》教学设计10
- 《草原》一课导入
- 《草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 《詹天佑》教学设计9
- 《草原》(一)
- 《詹天佑》教学设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