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5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寒冷的冬季,百花盛开,瓜果飘香;彩色的棉花,纺出五彩线,织出五彩带,无土的水中,栽培出茁壮的植物;只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养活了占世界百分这二十二以上的人口……先进的科学技术,给农业带来如此巨大的变化,令人惊叹,,这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学生一定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使子们在了解科学技术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新闻记者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所以一、二年级的新闻记者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新闻记者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新闻记者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
教学目标
1.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插图了解一些农业科技知识,进一步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投影片出示袁隆平爷爷培育水稻良种的照片。
2.师导言:
同学们,这位老爷爷你们认识吗?他就是著名的水稻专家袁隆平爷爷,他培育出的杂交水稻良种,大提高了不稻产量,这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带来的变化,这节课,我们学习34课《农业的变化真大》。(板书课题)
3.引导学生质疑课题
农业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因此,新课的导入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看到袁隆平爷爷的像片时,会有一种新奇的感觉,随之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便会自然产生。)
二、层层递进、引导读文
1.初读
(1)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汇报(每人读一自然段)
(3)评价。重点评价学生读时字音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
初读课文应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提出要求,不必要求过高,这样便于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2.再读
同学们非常想了解农业有哪些变化,老师相信小朋友们读了课文一定会明白的,有信心吗?好,用你喜欢的方法读一读课文吧!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
(2)汇报,要求用书上的话回答。
师板书:杂交水稻
温室大棚
彩色棉花
无土栽培
(过渡语的设计,亲切而又简单,起到激发、鼓励学生阅读的欲望。要求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读书,既调动了学生新闻记者的兴趣,又体现了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老妈的唠叨
- “小魔鬼”表妹
- 微笑可以换回来时间吗
- 妈妈的手
- 我是一个粗心鬼
- 坐头等舱的男人
- “忍者"爸爸
- 我就是我
- 我和奶奶一直住在一起
- 爸爸
- 我的表弟
- 好男孩
- 一个这样的老师
- 吹牛大王梦游记
- 奶奶的话
-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 大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与思路浅析
-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 乡村喇叭讲“大道理”基层声音传“正能量”
-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小学体育课堂常规
- 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当好村里的“媳妇”
-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 贵安新区:大健康医药产业在京签约9个项目
-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 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艺术初探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新方式
- 浅述红河哈尼族形成的地理基础
-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 浅谈化学教师的教学魅力与教案设置
- 《社戏》教学设计8
-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8
-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3
- 《竹影》教学设计
- 《口技》教学设计4
-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3
- 《口技》教学设计5
- 《社戏》教学设计6
- 《木兰诗》教学设计8
- 《社戏》教学设计7
-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5
- 《土地的誓言》教学设计5
- 《木兰诗》教学设计12
- 《木兰诗》教学设计6
-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学设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