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我是什么》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水是会变的,知道雨、雪、冰雹是水变成的,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然界的因果关系。
2、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难点:
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方法:
采用“快乐教学法”、“讨论法”、“表演法”等现代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
课前准备:
1、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
2、让学生搜集图片。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写字。(略)
第二课时:交流研讨课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谈话: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些生字朋友,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2、课件出示:“摘苹果”(指名认读)
二、动画激趣,整体感知。
1、激趣谈话:“我是什么?”这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到底是谁呢?大家想不想了解它,让我们一起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吧!
2、课件播放课文朗读,同时出现一些相关画面。要求学生思考:我是什么?
3、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我是什么,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4、指名汇报。(我是水)
三、启发学生思维。
1、谈话: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会不断变化的,那么水是怎样变化的?水除了变化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呀?你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把这些问题材弄懂呢?
2、学生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交流方法。(学生可能会提出“小组读书,边读边记”、“故事表演“、”绘画表现“等方法。)
四、进行探究学习。
1、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学习方法,进行合作学习。老师及时关注各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和学生一起进行探究,帮助学生选择正确地运用自主选择的阅读方法,以确保学习质量。
2、展示: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小组学习)汇报学习情况。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以下问题。
(1)水的不同状态及变化过程。(利用课件中“情境”这部分中的“水变化”“云变化”“下雨”“下冰雹”动画以及“练习”这部分中的“说说”“画画”“填空”帮助理解,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样子。(利用课件中“情境”这部分中的“水状态”中的三张动画图片以及课件里“练习”这部分中的“演演”帮助理解。)
(以上两点的教学应当充分相信学生,并引导学生结合对文中重点语句的体会,练习感情朗读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如:用突出重音的方法读出“落、打、飘”;用愉快、轻柔的语气读出白云与红霞的美丽、可爱……)
(3)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利弊。(利用课件中情境中的“好与坏”中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以及课件中练习中的“找找”理解词语‘温和’和‘暴躁’)
五、拓展延伸,进一步了解水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1、谈话:你还知道哪些水的作用和危害呢?
2、学生把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拿出来四人小组交流。
3、展示。
4、四人小组讨论:水给人们带来灾害与人类破坏环境有关系吗?举例说说人们破坏环境的行为,想想有什么办法能让它光做好事,不做坏事吗?
5、指名说说自己的好办法,评议,评出“治水妙计”“治水专家”。
六、布置作业:
任选两道你喜欢的题目做一做:
1、做一个“节水小卫士”。
2、找一找你在生活中看到水在变的例子,并写下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妈妈的爱
- 我的同桌
- 李欢你好
- 我的妹妹
- 妈妈
- 贝多芬的故事
- 我的弟弟
- 小小少年
- 我们的何老师
- 我的老师
- 我
- 人间最美的话
- 我们班的男生
- 我们班最出名的女生
- 我最敬佩的人
- 节庆中苗族芦笙文化身份的窥探
- 学校图书馆员怎样体现职业精神与专业素质
- 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及启示
- 小说及影视作品中考古人的形象
- 宋金耀州窑及磁州窑婴戏纹对比研究
- 苗族银饰锻造技艺特征刍议
- 新课改背景下高师历史教学中乡土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金源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庙会功能之嬗变
- 连续三年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 浅谈黎族妇女社会地位
- 时代符号北大荒版画的艺术特质
- 整合地区党建资源共建平安和谐社区
- 文明的印痕
- 从硬件角度谈高师院校图书馆资产管理
- 《池上》教学札记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 《地动仪》教学设计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材理解
- 《池上》课文
- 《池上》说课设计
- 《玩出来的发明》教学设计
- 《池上》教学设计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材理解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其它杂项
- 《池上》教学设计
- 《池上》教学设计
-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
- 《池上》教学札记
- 《池上》词句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