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草原》一文中的“矛盾”释疑
在《草原》一文中,语言大师老舍先生故意将互相对立和排斥的描写巧妙地熔于一炉,使语言在普通中见哲理、简洁中见意蕴,生动而鲜明地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
现举例分析如下:
一、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翠色欲流”是说翠色将流而未流;而“流入云际”,则是说翠色已经流入云间。这两者是自相矛盾吗?其实,这非但不矛盾,反而形象地显现了草原景物的逼真情态。“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分别描写了两种不同的视觉形象。前句是近镜头描写:草原绿得浓厚将滴,绿得油亮闪光,给人“欲流”的感觉。这是化静为动,突现草的色泽,草的生命,也抒发了作者无限的热爱和赞叹。后一句是远镜头描写:极目远眺,草原与长空相接,浓绿与云天照映,翠色千里,连绵不断,一直伸向云天深处。再说汽车在前进,视野中的那些“只有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小丘,一碧千里的草原,不正在悄悄地流入云天吗?
二、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惊叹”与“舒服”,“愿久立”与“想坐下”是互相矛盾的。其实,作者惊叹的是那从未见过的“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大草原;舒服的是草原浩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视野开阔、心胸豁达、令人心旷神怡;“愿久立”,是因为草原景色迷人,“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静立不动”,何况是感情丰富的人;“想坐下”,是因为眼底美景沁润着心田,诱发起激情,要抒发、要表达。正是这矛盾的笔触巧妙地刻画出“我”在这种特定境界里的丰富的内心感受。
三、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既然“看不见什么东西”,怎么还看见“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呢?其实,这是运用了一种叫“舛(chuǎn)互”的修辞手法。它对某一事物既全面肯定,又部分否定;或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看见“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是为了更真切地衬托和强调“初入草原”时的静感。这是以声写寂,以动衬静,从而突出了辽阔草原寂而不死,静中见活的生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喜欢的色彩
- 摇响青春的风铃
- 雪花的形状
- 家的温馨
- 关于梦
- 小议荧屏错别字
- 生活需要微笑
- 做举手之劳的事
- 长大
- 倾听——一个勇敢的故事
- 我看新新人类
- 实用的天桥
- 我读书我快乐
- 九江名胜
- 意外
- 中高职教育衔接对策探讨
- 分组教学在英语习题课上的应用
- 儒道视角下的大学文化建设探究
- 论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寿险精算课程的教学策略
- 在读中学,读中提高
-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推进高职专业建设的改革
- 青年大学生责任意识变迁及对策研究
- 党校学习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教学中的运用
-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提升之我见
- 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 上好“四堂课”,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工作
- 基于网络考核课程的质量保证体系研究
- 基于需求分析理论旅游英语教材突出地域特色的必要性
- 大学语文教学之浅见
- 从物流案例教材浅探改进物流案例教学的途径
- 《少年闰土》教学札记
- 《少年闰土》问题探讨
- 《少年闰土》课文
- 《少年闰土》教学札记
- 《少年闰土》相关知识
- 《观书有感》教材理解
- 《观书有感》教材理解
- 《少年闰土》教学札记
- 《观书有感》教学札记
- 《少年闰土》教学札记
- 《高斯智断瓶中线》教学设计
- 《诗两首》教学设计
- 《少年闰土》问题探讨
- 《少年闰土》问题探讨
- 《少年闰土》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