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8-30
《看雪》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海峡两岸的小朋友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课文蕴含的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台湾的各方面的资料、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冬季。
师:在冬天你们最盼望干什么事?
生:……
生:下雪。
在冬天看到下雪是一件很美的事,前几天我们这里下了今冬的第一场雪,有的同学还把当时的情景写在日记上。我们这里冬天经常能体验到下雪的快乐。而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那里的小朋友也想看雪,可怎么办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3看雪》,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己高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不明白的词语和句子做一下标记。
学生按老师要求自读课文。
三、检查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指读、开火车读、齐读。
2、质疑:学生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其他学生能解答的先解答,解答不了的问题教师可放在理解课文的环节中再解答。)
四、以读促讲,理解全文。
(一)理解1、2自然段。
1、指读1、2自然段。
2、出示课件(地图):了解台湾的地理位置,明白台湾很难看到雪的原因。
3、出示课件(课文插图1):
让学生看图观察讨论: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鼓励学生大胆说。)
4、出示课件(课文第二自然段):
练习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台湾孩子对雪的向往和喜爱。
(二)理解3—11自然段。
1、(1)以小组为单位读3—11自然段,看看孩子们向老师提出了哪几个问题?画下来,讨论一下。
(2)出示课件(学生问老师的四句话):
范读、指读。读好这四句话的语气。
(3)出示课件(第四句话):
多种形式读,指导读好其中的自然停顿地方。
2、(1)过渡:北京下雪的时候是怎样的情景呢?
(2)出示课件(北京下雪的情景):让学生欣赏雪境,感受下雪的乐趣。
(3)你们看了这段雪境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谈。
(4)出示课件(第九自然段):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美好的雪景,体会北方孩子玩雪的乐趣吧!
齐读第九自然段。
(三)出示课件(课文插图2):
1、学生观察并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看到北京孩子玩雪的情景,台湾孩子的心情怎样?学生自由谈。
2、出示课件: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3、你希望台湾的小朋友到北京来吗?学生自由谈。
4、出示课件:欣赏台湾的一些风景片。
5、你愿意到台湾宝岛去看一看吗?
学生自由谈。
6、引导学生对比(第2自然段与第9自然段,第10自然段与第11自然段)朗读,边读边想,讨论交流:
橱窗里的雪景与真的雪景有何不同?
(都很美,一是静态的,不能玩;一是动态的,能玩的、好玩,因此更美丽,对孩子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台湾孩子们和北京小朋友盼着什么?
(台湾孩子们盼着到北京看真的雪。小朋友盼着和孩子们一起玩,盼望祖国统一)。
7、两岸小朋友的愿望能实现吗?
(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大胆发表观点)
五、分角色表演读全文。
让学生按课文内容分为“叙述者”、“孩子们”和“老师”三种角色表演朗读,在过春节的欢快乐曲声中,在电脑课件展示课文插图的形象氛围里,让几组学生扮演角色、表演朗读、展开竞赛、巩固成果。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让世界充满爱》观后感
- 墨,大花猫
- 妈妈的脚
- 知书达理
- 逗蟑螂
- 书,伴我成长
- 浮龙湖
- 走向成熟
- 西桥上
- 美在楠溪江
- 大扫除
- 我爱我家
- 逐浪嬉水
- 散光
- 真情永存
- 探析英语介词在翻译中的灵活应用
- 国有企业功能财政化与国家宏观调控改进
- 论文化差异对语篇翻译的影响
- 对当前翻译研究的思考
- 译语的异化与优化
- 美国“水污染”诉讼案件新闻二则/李洪奇民法论文(1)
- 德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我国启示
- 对目的论在中医药术语的翻译应用
- 略论语境与翻译增略译的关系
- 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的目标选择: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
- 浅议四种网络侵权行为引发的法律问题民法论文(1)
-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的调研报告民法论文(1)
- 浅析场地出租人的商标侵权责任/马宁民法论文(1)
- 关于财政学基本理论的几点意见
- 驰名商标的价值分析/王瑜民法论文(1)
- 《草虫的村落》原文及赏析
- 《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 《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
- 《山雨》说课稿
- 《中华少年》教学设计
- 《索溪峪的“野”》评课
- 《草虫的村落》备课设计思路
-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 《只有一个地球》示范教案
- 《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反思三
- 《草虫的村落》教学设计
- 《大瀑布的葬礼》的创新点
- 《中华少年》教案
- 《索溪峪的“野”》听课札记
- 《山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