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12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重点问题探究
一、重点阅读第一部分,讨论下面的问题。
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提出论点,总领全文。
二、重点阅读第二部分,讨论下面的问题。
1.这里的“?”“!”各指的是什么?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的含义是:看出问题,不断发问、追根求源。
!含义是:不断解决疑问,找到真理。
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概括文中讲了哪三个故事。
①谢皮罗教授从洗澡水的漩涡中发现问题,通过反复的试验和研究,发现水漩涡的旋转方向和地球的自转有关。
②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盐酸会使花瓣变红,继而进行了许多试验,终于发现了酸碱试纸。
③奥地利医生从儿子做梦时眼球转动这个现象,经过反复观察和分析,推断出凡睡者眼球转动时都表示在做梦。
3.三个故事有什么共同点
①三个故事都是讲生活中的偶然发现的问题;
②三个故事都是讲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故事;
③三个故事都是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三、重点阅读第三部分,讨论下面的问题。
1、科学史上,能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找出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你还能举出一个吗?
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锯。
牛顿在树下,被苹果砸了头,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2、这么多的事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但是真理的发现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是什么呀?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四、对句子的理解
①最后把“?”拉直成了“!”,找到了真理。
这里的“?”是发现的问题,是不断的追问,“!”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这个句子把一个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②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打破沙锅问到底”是一句俗语,形象表达了锲而不舍、不断探索的精神,“发现”“发明”“创造”“成就”这四个词按收获由小到大排列,也说明平常的事情中蕴含着真理,蕴含着伟大的成就,而这些只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才能做到。
③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这句话用“只要……就……”的句式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发现真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见微知著”,能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看到本质,并“不断探索”。
④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这句话对发现真理的条件作了说明,科学发现中存在“偶然的机遇”,说明科学真理就存在于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只能给……”说明科学发现也并不容易,指出了科学真理的发现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给那些“有准备”“独立思考”“锲而不舍”的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就是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企鹅
- 我的奶奶
- 包饺子
- 送给幼儿园老师的诗
- 值日
- 玫瑰蝴蝶
- 划船
- 小兔子
- 滑旱冰
- 植树
- 我
- 明媚的春光
- 我写的诗《甲秀楼》
- 节约用水
- 猫咪
- 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评述
- 关于终身教育视角下我国教师教育的困境及改革研究
- 论对本科小学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思考
- 浅谈对教师教育哲学素养的再认识
- 关于阅读教学新概念初探
- 关于加拿大教师教育国际化对我国地方师范院校的启示
- 浅谈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现状及对策
- 浅谈我国教师教育评估制度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 浅谈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缺陷审视教师教育的问题
- 浅谈综合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的调查与思考
- 浅析教师教育过程中教师职业倦怠的组织应对
- 浅谈场域论下的教师教育转型
- 浅谈高职高专教师教育专业实习模式初探
- 数学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浅谈反思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最有效途径
- 《司马光》教案
- 《雷雨》教案
- 《詹天佑》课堂教案
- 《夏夜多美》教案
- 《松鼠和松果》教案
-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
- 《草原》教案
- 《失物招领》教案
- 《草船借箭》教案
- 《詹天佑》教案
- 《要下雨了》教案
- 《翠鸟》教案
- 《比尾巴》教案
- 《美丽的小路》教案
- 《泉水》教案